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哈代的悲剧观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这种悲剧观在其代表作《卡斯特桥市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悲剧观在《卡斯特桥市长》中的表现手法,指出这种悲剧观是通过通过人物命运的安排、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建筑物的刻画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人物的命运悲剧、环境悲剧、性格悲剧三方面分析了哈代的悲剧小说,展现其小说人物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为研究哈代及其小说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浅析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哈代的小说人物画廊中,苔丝是一个极富光彩的女性形象,她的美在她的悲剧中熠熠生辉。本文试将苔丝的悲剧放入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一生的悲剧命运及其毁灭。苔丝的悲剧是由虚伪的道德、不公平的法律、哈代的悲观主义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缩影,苔丝的悲剧具有代表性,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哈代悲剧小说与古希腊悲剧在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共同的审美价值在于,在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拒力抗衡,毫不妥协,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崇高的悲剧精神,然而关于“命运”的内涵,在古希腊悲剧中表现为不可理解的“无意”,在哈代悲剧小说中则是“比较可以理解的”,也就是那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自发力量。  相似文献   

6.
哈代悲剧小说与古希腊悲剧在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它们共同的审美价值在于 ,在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 ,拒力抗衡 ,毫不妥协 ,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崇高的悲剧精神 ,然而关于“命运”的内涵 ,在古希腊悲剧中表现为不可理解的“无意” ,在哈代悲剧小说中则是“比较可以理解的” ,也就是那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自发力量。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研究哈代的作品都是去批判《无名的裘德》中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然而,借助叔本华"意志是世界的本源"的观点,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一书中苦心经营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目的并不是让读者悲观厌世,而是理解悲剧对人生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鼓励读者为人生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还乡》是哈代一本非常成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男主人公克林从大都市巴黎回到家乡荒原,试图改造荒原,实施“广泛教育计划”,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人生经历。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因为克林在理想和爱情上的盲目性,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在给自己带来悲剧的同时,也将毁灭带给了周围的人。追求和谐的今天,认真解读哈代,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女主人公苏菲悲剧性的命运及其成因,探讨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哈代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是由遗传的性格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出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女主人公苔丝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是作为被害者的她最终却被送上了绞架。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的奥涅金开启了占据俄国文学重要地位的"多余人"形象。本论文将从"超越"的角度分析这个"多余人"鼻祖奥涅金的悲剧性。悲剧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论文从奥涅金超越的动因和超越最终失败的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多余人"奥涅金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从《传奇》到《半生缘》,再到近几年才出版的《小团圆》,一部部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背后总有着形形色色的男性,他们共同演绎着一幕幕悲剧.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传统的英雄式的男性形象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却是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已经麻木了的甚至是扭曲了的男性群体,但他们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困难与不幸给我们带来了悠远时代的审美幻象。对审美幻象的追求,敲击着现实人性的痛感。多样化的现实、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剧的长久积淀绵延成了一种审美的幻象,而真正的审美幻象却走向了菲勒斯的崇拜。精神分析的悲剧美学思想或许就是当下文艺创作非理性化趋势的理论依据。悲剧的创作更应该站在民族潜意识的层面上,要更加强调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弑父娶母,传统评论认为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他的悲剧命运是他性格中的悲剧性缺陷导致的。但是,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其弑父娶母的原因,可以证明俄狄浦斯是无罪的,是一位无辜的受害者,是一只集体迫害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小说中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悲剧艺术典型,揭示了造成苔丝悲 剧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的迫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摧残及其性格的弱点等合力。  相似文献   

16.
哈代的几十部小说的主要背景都取之于“威塞克斯王国”范围,其乡土特色显示了他营建构造自己艺术 世界的独特匠心,充分展现其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顶点。  相似文献   

17.
《天边外》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成名作。悲剧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要形式,《天边外》也不例外。而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能看到弗洛伊德思想理论的烙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奥尼尔拓宽创作思路、加深作品表现力都有非凡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分别代表三重人格——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天边外》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8.
吴松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1):22-24,28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给悲剧价值论建构起了“欲—解脱”这样一种二元结构,这一悲剧价值观念有着中西思想来源,它的形成是中西思想相互借鉴的产物,这些因素使得王国维悲剧理论中带有浓厚的价值论特质。  相似文献   

19.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予以高度评价。但是《俄狄浦斯王》所触发的很难说是一种适度的情感,因为悲剧的"突转"所显示出的人和世界的虚无本性并非可被理性所能接受的真相。另外,《俄狄浦斯王》中的乱伦情节有着本体论的意义,即它既是建构文本的推动力量,也带给观众以置身无序的幻灭感受。虚无和无序把人从世界那里分割开来,使其只能作为其自身存在。这种持守自身的存在者是超越的和自由的,却也是已然死亡的和被放逐的,这是持守自身的存在者所不得不有的命运,也是《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的悲剧艺术相通于世界,又极具民族与个性特色。其类型大致有英雄悲剧、家庭悲剧、小人物悲剧和命运悲剧四种。悲剧成因多数来自于人的自身,悲剧主角不存在好坏的截然分野,悲剧冲突各有合理性与片面性,悲剧结局具备民族与文体特征。对于最后一点,文章从“大团圆”“庄与谐”“意象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