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盈  班晓青  常雪梅 《魅力中国》2014,(13):120-120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艾,是一种社会成员普遍心理情感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藏族服饰文化,是盛开在雪城高原的一朵奇葩。一方面体现了藏族人民历经数千年在青藏高原上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物质文化.另一方面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以及藏族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本文根据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基本特征.从服饰色彩、服饰的图案纹样、服饰的佩饰以及服饰中数字的广泛运用几个方面.来探讨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及其所体现出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藏族服饰形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青藏高原气温低、温差大的独特地理的环境下,藏族人民的服饰主要以保暖、简单、易穿脱为目的进行设计,另外今天的藏族服饰还受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影响。总之,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因素是影响藏族服饰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6,(1):75-75
藏族服饰种类纷繁复杂,品种多样。为记录和传承藏族传统服饰,西藏于目前编制完成拉萨市藏族服饰地方标准,涵盖帽子、藏袍、衬衫、鞋类、配饰等内容。标准对男士、女士服饰分别进行说明。标准指出,不同的装束应由不同的材质制成。  相似文献   

4.
扎桑 《魅力中国》2011,(8):265-265
民族服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完整而清晰的发展轨迹。邦典服饰是藏族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服饰文化,其形成与转换与藏族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历史密切相关,从而成为藏民族民俗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清楚邦典服饰的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邦典服饰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使得文章具有较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邢力 《魅力中国》2010,(29):91-91
成都武侯横街是成都最著名的藏民聚居区,它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极具代表性。本文以成都武侯横街这个藏族聚居区为例,分析了武侯横街藏族人们服饰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的原因,并对其遵循的文化规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康巴藏族服饰艺术,是当地人民对美的创造和美学追求的最好见证。康巴藏族服装特别雍容华贵,各类装饰品极为绚丽贵重,一套衣装、饰品价值高达10万元。不论男女,从头到脚都有不同质地、不同色彩、不同形状及不同图案的装饰品,由金、银、铜、珊瑚、玛瑙、翡翠、松耳石、珍珠、宝石、弥腊、骨质等精工细制而成。这是康巴服饰与藏族其他地区服饰的不同之处。袍汉族服装以上衣下裳为套,藏族则是衣裳连成一体为袍。藏族长袖袍,款式大方实用,日遮体,夜御寒,有男女款式之分,也有冬夏之别,还有农区、牧区之分。康巴语称袍为“葛热”,均以三幅二襟开摆式,平肩宽袖γ字领,大衣  相似文献   

7.
索南本杰 《魅力中国》2010,(29):250-250
本文通过观看藏族电影题材后,发现以藏族文化为题材的藏族电影之中的一些不足和个人觉得需要改进的东西,通过藏族文化与藏传佛教为讨论的核心,探讨和解决问题,弥补错误,给藏族电影以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藏族文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根据语言、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及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一般将居住在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同胞统称为安多藏族。他们在藏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康巴”(即四川、云南地区)、“卫藏”(指西藏地区)地区藏族是相同的。但在风俗人情、服饰发展上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整个安多地区居住有回、汉、蒙、藏、土、撒拉、东乡等民族,其中的甘肃省夏河县,无论在安多藏族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族习俗,特别是服饰的趋新改革方面都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安多多民族杂居的性质特点。 夏河是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所在地,是安多政治、文化、交通、宗教的中心,所以安多地区基本  相似文献   

9.
程晓丹 《新西部(上)》2013,(7):109-109,112
文章解读了清代男子、女子服饰的传承与创新,重点介绍了宫廷服饰和官员服饰。认为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但其精神实质是与整个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在青海藏族地区的农民和牧民祖祖辈辈沿袭着许多优良的尊老敬老习惯,老年人在家庭、在村寨、在社会上到处都受到尊敬,青壮年人都自觉形成了一种尊老敬老的好习俗。 尊称:藏族群众见了老年人不能直接呼叫名字,认为直接呼叫名字是最不礼貌的言行。在与老人见面说话时,对男性老人都先称声“阿布”、“阿米”(爷爷)、“阿加”(哥哥);对女性老人都先称声“阿奶”(婆婆)、“阿姨”、“阿什”(嫂子)等,如阿布扎喜、阿奶卓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关于藏族押加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评析藏族押加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藏族押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建议加强研究内容的系统化与深入化,促使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近期,藏独势力活动猖獗,形成了影响藏族大学生思想的“客观环境”,加强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针对性。在操作上应着力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现阶段加强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期的平民服饰从质料、 色彩和形制方面相比明初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服饰文化发展的新气象,也是服饰制造业发展的产物:棉花的广泛种植和丝的广泛运用为服饰生产提供原料;织染技术的提高和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为服饰加工增加助力;大大小小的服饰贸易则将服饰产销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道德是以藏传佛教为基础、经历多个历史阶段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藏族文化系统之一。藏族传统道德所秉持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道德原则和不重名利、无私利众的道德价值,成为藏民族的共同心理,使西藏廉政文化建设具备共同的社会心理,从内部夯实了西藏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西藏廉政建设的深厚而肥沃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5.
藏族民俗     
《西部人》2003,(1):39-39
藏族的礼仪 1.献哈达:这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见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人民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献给菩萨和近亲作彩箭用,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  相似文献   

16.
藏族生态伦理是藏族对自然、对人生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藏族生态伦理提出了崇敬自然、尊重生命、万物一体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在许多方面都有可以吸取的合理价值,至少可以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价值体系。在藏区走向现代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继承传统藏族生态伦理,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态文明,为世界和谐生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嘉绒"系藏语音译,是"嘉莫察瓦绒"的简称,意为东方河谷地带。以马尔康为中心的嘉绒藏族,长期生活在大渡河上游两岸,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有雄伟的藏寨、神奇的石碉、粗犷的锅庄、嘹亮的民歌、华贵的服饰、独具的民俗风情、绚丽的自然风光,这些元素构成了嘉绒藏族独特的浪漫情韵。无论节庆还是日常生活,人们总会在这些民俗传承中寻找那份儿属于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宗栋 《改革与开放》2013,(21):41-42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行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可以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也可以是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和培育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依法治藏的目标,对藏族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要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内地藏族大学生由于历史的,民族的,宗教文化的各方面原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本文旨在通过藏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的深入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来探讨有效加强和改进藏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我院体育课开设的健美操教学,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藏族学生更是积极参与。藏族学生自身的舞蹈天赋特别强,在健美操学习中有很好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能够发挥藏族学生的特长,更好的把健美操与藏族舞蹈相融合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