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闲者为上     
中国成长企业百强评选后,记者问我,成长企业由成长期向大企业迈进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回答是管理。不错,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管理。但对于快速成长的企业来说,管理跟上就更为迫切。看了记者在本期对成长企业的主题报道,这种认识也就更加坚定了。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成长历程是企业组织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企业组织创新是重要的优化手段,是克服企业成长危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延长企业寿命的重要途径。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所面临的问题不相同,因而企业组织创新也有着不同的重点,应结合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对组织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正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企业的发展通常也具有鲜明的生命周期特征。当企业经历了艰难的创业阶段后,创业者会惊喜地发现,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日趋提升。这意味着企业开始进入成长阶段。但量的增加不一定伴随着质的提升,许多成长型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往往没有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而提高。进入成长期后,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延缓或阻止了其迈向成熟阶段的步伐。因此,如何在成长期避开成长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结构性观点(configurational approach)出发,通过整合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全面探讨了企业创业导向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指出环境动态性对企业创业导向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效应存在阶段性特征,即初创和成长期、高环境动态性和高创业导向这种结构配置更有利于企业成长。本文通过对22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该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比成熟期的企业来说,环境动态性对初创成长期企业的创业导向和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企业持续成长是形成动态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会形成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态能力。在初成长期,企业的动态能力突出表现为企业家能力和技术能力;在快速成长期,表现为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再成长期,则演化为学习与创新能力、战略能力和变革能力。本文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并得出研究结论:企业持续成长能力是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特变电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三种能力,并通过关键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支撑企业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命周期经历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在成长期,企业对于提高运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降低经营风险等管理需求与日俱增,很多成长期企业通过资本运作,陆续登陆新三板、科创版、创业版等平台。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领航。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成长期必经的变革。文章从成长期企业的特点及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出发,对成长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成长期企业存在治理结构简单、信息系统与信息传递不通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设计落地实施困难、内控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组织架构、以信息化管控作为管理手段、强化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实施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全面落地措施、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等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该研究对成长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宇宏 《辽宁经济》2005,(12):109-109
一个企业从诞生到死亡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就叫企业的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内不同的阶段,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里,我们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长的速度不仅要符合企业的需要,还应该注意财务上的有效控制,只有正确判断自己的企业处于什么阶段,才能作出恰当的财务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中,成长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如何顺利地由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企业成长期的主要特点以及企业决策者在企业成长期常犯的错误,提出在企业成长期应进行管理创新,着重分析这一时期管理创新的核心——组织创新,同时提出了管理创新中还应注意理论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子丹  袁永 《科技和产业》2019,(10):108-113
将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阶段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科技型企业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发达国家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制定的差异化扶持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定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只关注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而忽视对企业财务能力的战略谋划,致使不少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乃至中途夭折。其实,企业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生命周期发展历程。为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重点研究企业在成长期的财务特征和战略。  相似文献   

11.
超速成长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一种运作方式,使得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其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创造和产生比较优势。超速成长企业通过对渐进式模式的超越,加以建构以其核心能力为平台来激发、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从而得以重塑、提升其运营机制并获得超速成长。萨尼威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中国由兴盛走向衰落的企业中,70%以上并非垮于竞争对手,而是受制于先天存在或者后天形成的自身因素。中国民营企业多数在开始创业乃至初具规模的过程中,会存在体制、治理结构、资本链条、  相似文献   

12.
面向生命周期的企业TMT演进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兵  李嫄 《改革与战略》2008,24(5):132-134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TMT)属于企业的决策制定与执行层,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其演进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引入“团队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企业TMT的演进过程,对TMT的孕育期、诞生期、成长期与消亡期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剖析。这种系统化的综合分析模式将为培育优秀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成长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由小到大发展的机制与过程。最早明确地将企业比作生物有机体的是马歇尔。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用森林中的树木生长规律来阐述企业成长的原理,指出:“一个企业成长、壮大,但以后也许停滞、衰退。在其转折点,存在着生命力与衰退力之间的平衡或均衡。”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依赖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企业,其技术风险源于其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遇到的是技术风险。这主要是由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成长过程中必然涉及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试制、生产技术的探索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成长是许多企业家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迈进的一个过程。但是,何谓企业成长?企业成长的特征是什么?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实际上,企业成长不只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或者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多,它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财务、战略、组织方面的增长是最重要的企业成长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大致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历程划分为生长、成长、成熟、衰退4个时期,而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成长期,成长期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存亡,文章对中小企业成长期的战略选择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何梓溪 《发展》2003,(9):62-63
21世纪经济增长要素中最显著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金融。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大规模产业化过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大规模金融资本的支撑。要从技术强国变成经济强国,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要素,就必须具备另一个新要素,即现代金融体系。我国虽然进入市场经济,但资本市场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及争议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一、设立成长板市场的必要性。成长板是创业板的最佳替代,针对企业产品所处位置不同,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成长板市场,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且还可以化解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是处于成长期…  相似文献   

18.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经过一段时期专业化的"加速"服务,将从企业加速器顺利退出或中途撤出。入驻企业的退出关系到企业加速器的良性运营和企业的持续成长。入驻企业的退出方式包括主动式退出、计划性退出、试探性退出、引导式退出和强制性退出。这五种退出方式逻辑上构成五个层级体系,对于加速器与企业双方良性发展的效用呈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成长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彭罗斯。她在1959年发表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企业成长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而大企业不过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结果。企业成长性是企业具有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并实现持续增长的性能。西方国家很重视促进本国企业成长,例如,美国已经有企业成长协会。我国还没有诞生这种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与模仿失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焦点企业成长新视角出发 ,集群演进是一个由焦点企业主导的成长过程 ,在焦点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方面演化出四个不同成长阶段 ,不同的企业家能力与各阶段相匹配。焦点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可模仿性和关系网络的嵌入性 ,以及企业家能力的动态演进特性 ,会导致集群模仿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