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方的会计行为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当局在财务报告方面的利益问题。我国会计专家吴水澎,王开田把会计人作为会计行为主体来进行理论研究。我国学者黄世忠、李爽、陈小悦、肖星、陆建桥等进行了盈余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把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限定在对会计政策和盈余管理方面,范围  相似文献   

2.
李小霞 《商》2012,(19):68-69
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报告的涵义,以及财务报告的作用。其次在本文中分析了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的动因以及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方法对利润表中的应计利润盈余进行人为管理。其中的一些行为会减少盈余,但另外的行为可以增加盈余。大股东的这盈余管理造成了对外部投资者决策行为的误导和财富掠夺效应,那么如何减少人为操纵财务利润的发生,本文将会提出一些浅显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一般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守会计法律与准则的前提下,运用会计手段,对会计报告中的盈余情况进行控制或调整,从而发挥一定的管理作用。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动机出发,再进行利润分析,紧接着结合乐视公司近年来的报表推断出盈余管理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公司管理建议并以此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其偏好的目标,利用其酌情决定权和裁量权来调整财务报告尤其是其中的会计收益信息时,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就发生了。国外市场上,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也逐渐开始进行盈余管理。而一直以来,许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都将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作为盈余管理的前提,比如美国会计学家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所作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但是盈余管理必然合法么?本文结合国际上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对盈余管理包含合法属性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就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企业道德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当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其偏好的目标,利用其酌情决定权和裁量权来调整财务报告尤其是其中的会计收益信息时,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就发生了。国外市场上,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也逐渐开始进行盈余管理。而一直以来,许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都将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作为盈余管理的前提,比如美国会计学家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所作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但是盈余管理必然合法么?本文结合国际上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对盈余管理包含合法属性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就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企业道德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杜德春 《商业时代》2007,(10):67-67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报告的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黄凌燕 《中国市场》2014,(52):154-155
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盈余关系的梳理,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持续作用于会计报告信息,而显著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是一种在不违反海律、法规及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进行管理,最终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善的行为,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屡见不鲜,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债权人、资本市场乃至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正>会计盈余指标是一个重要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不但影响管理当局的报酬水平,也影响企业的形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甚至影响到生死存亡(如上市、增发、保牌、摘牌),因此,许多企业往往采取种种手段调节或控制会计盈余指标。盈余管理就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或者交易安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水平,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因此,盈余管理往往要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财务报告成本是指由于公司未能达到合意的盈余目标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上升、债务契约终止、政府管制加强等成本)与税务成本(税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系统的广泛关注,并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与具体的会计处理有关,更多的问题则涉及会计准则的制定。从盈余管理涵义出发,深入剖析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了新准则下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寻求对自己有利结果的行为。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滋长蔓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盈余管理现象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但作为对外财务报告审核者的审计人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挽回信誉,维护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审计人员必须针对多样、复杂的盈余管理方式,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以降低审计风险。本文分析了对盈余管理审计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对盈余管理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寻求对自己有利结果的行为。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滋长蔓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盈余管理现象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但作为对外财务报告审核者的审计人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挽回信誉,维护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审计人员必须针对多样、复杂的盈余管理方式,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以降低审计风险。本文分析了对盈余管理审计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对盈余管理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冯刚  王阳 《消费导刊》2013,(11):70-70
军队财务报告是军队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军队会计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军队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军队会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军队财务报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是近年来会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在当前亟待对其进行现实识别和利弊辨析。要从公司管理和审计的双重视角,对盈余管理及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优化。盈余管理结果最终要反映在财务报告中,通过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外部审计,可以对盈余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实际上是预算会计报告,是以预算会计报告为核心的一种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16.
肖丽 《商业会计》2012,(17):78-79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会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中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债务重组视角,辨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涵义所谓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传统的财务会计月报、季报可以看成是中期财务报告,但中期财务报告又不限于月报、季报,各种在一年内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都可以看成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既是一种财务会计报告,也是一种管理会计报告。正常情况下列报给外界的会计月报、季报可以看成是财务会计  相似文献   

18.
<正>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Healy and wahlen,1999)。从盈余管理的实现手段来看,它可以区分为两类:披露管理和真实盈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1)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至关重要,也是一些上市公司容易出现会计舞弊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内容入手,进而分析其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并对于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质量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妮 《商》2012,(9):210+16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借助会计政策制度的局限性进行盈余调节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盈余管理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上演,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降低会计报告质量,误导投资者决策。作为证券市场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在盈余管理的审计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专门的审计策略加以识别、评估企业盈余管理现象,有效地控制其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