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农民负担重是全国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笔者认为,当国家、集体给农民减轻负担的同时,农民却在不断给自己制造“负担”。以下三方面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一、人情“负担”。近年来送礼风在农村一些地方愈刮愈猛,过去是结婚、生孩子送礼,现在则演化为盖房子、过生日、上学、参军、看病、求人办事等都有“礼”了,而且礼金数量也越来越重。二、追求婚丧嫁娶讲排场的“负担”。许多农民朋友平时生活很节俭,但遇到婚丧嫁娶时却大手大脚。为了把事情办得“体面”一些,花光了多年的积…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情消费风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情消费风应引起高度重视王贺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遏制。然而人情消费风却狂吹猛刮,肆意猖獗。过年过节要送礼,孩子满月、年轻人结婚、老年人过生日、入学参军,都得去送礼,而...  相似文献   

3.
农村愚型消费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消费愈来愈高。过去农村送人情的"科目"主要有婚、丧、嫁、娶,即所谓"红白喜事"。而近年来人情又添新"项目",什么生日、满月、拜师、学徒、升学、参军、建房、结干亲等等,名目不下四、五十种,都要送礼祝贺。被调查的100户中,近半年来用于人情往来的开支达14.2万元,平均每户每月花去人情费200多元。操办婚事盲目攀比。如苏北某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过八、九百元,而小青年娶媳妇平均要花去万余元,至于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乡村,婚事开支就更惊人了,一般家庭要达到二、三万元。封建迷信死灰复燃。时下,农村集资办"神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表弟“金榜题名”,考上了大学,令人高兴。可表弟一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还没等迈进大学门,村里的老乡、亲朋好友、同学纷纷登门,给表弟送上了数目不等的“路费”或礼金。有来“送礼”的还愁个啥?姑父一言中的:有来必有往,这“礼”是要还的,而且出手要更重。中国是礼仪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中国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拜金主义"、"享乐至上"思想的冲击下开始动摇。时下,农村较为普遍地刮起了"三风":一是铺张浪费风,"面子大于里子"。婚丧喜庆、生日满月、入伍升学,摆阔气争面子,相互攀比,大操大办,致使人情涨价。笔者调查了苏北欠发达乡的两个村,去年人情钱户均800元以上,有的高达4300元。正如群众说:"吃不愁穿不愁,就是人情没尽头,亲戚朋友事连事,一年送掉一头牛!"二是赌博风,"愚乐"重于娱乐。有的农民精神空虚,寻求寄托,视搓麻将为娱乐,从几元到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输赢。笔者所在乡有一个村男女老小都会"筑长城",连幼儿都能说出搓麻将的行话来。  相似文献   

6.
时下,农村较为普遍刮起的"三风"亟待遏制。一是铺张浪费风,"面子大于里子"。婚丧喜庆、生日满月、入伍升学,摆阔气争面子,相互攀比,大操大办,致使人情涨价。笔者调查了苏北欠发达乡的两个村,去年人情钱户平800元以上,有的高达4300元。群众痛心地说:"吃不愁穿不愁,就是人情没尽头;亲戚朋友事连事,一年送掉一头牛!"二是赌博风,"愚乐"重于娱乐。有的农民精神空虚,寻求寄托,视搓麻将为娱乐,输赢从几元到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不等。笔者所在乡有一个村,男女老少都会"筑长城",连幼儿都能流利地说出搓麻将的行话来。  相似文献   

7.
面对乡村人情秩序的失范与异化,行政力量如何介入才能有效帮助农民摆脱人情异化的集体困境?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川鄂村整顿"整酒风"事件为案例,通过对治理过程中权力运作方式、各主体行为策略与规则融合形态的剖析,指出人情治理之所以取得初步成效,关键在于公共规则与人情规则的互动融合,一方面公共规则抑制各种人情名目,另一方面村民对公共规则的选择性遵从与利用缓解了其与人情规则的冲突,这显现出一种"工具性权威"。两种对立规则融合的实质是"普遍主义"取向的公共规则对"特殊主义"取向的人际关系结构的适应,如此才能共同再造乡村社会秩序。本文呈现了公共规则在不同情境中,村民差异化策略驱动下的实践过程,为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困境的解决路径与机制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表弟“金榜题名”,考上了大学,令人高兴。可表弟一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还没等迈进大学门,村里的老乡、亲朋好友、同学纷纷登门,给表弟送上了数目不等的“路费”或礼金。有来“送礼”的还愁个啥?姑父一言中的:有来必有往,这“礼”是要还的,而且出手要更重。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可此“礼”超越一定限度,就颇令人头疼了。小孩出生过“满月”“、百日”“、周岁”,要“随礼”。谈婚论嫁时,要出“见面礼”、订婚礼”“、结婚礼”。办丧事要“烧七”“、烧百天”、烧周年”。过生日要过“六十”“、六十六”“、八十八”大寿…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由温饱型进入小康型。然而在享乐主义思想的冲击影响下,农村较为普遍地刮起了“五风”。一是吃喝成风。一些地方无论办什么事,总离不开吃喝,而且吃喝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经常喝酒过量酒后失态。二是送礼成风。如今送礼的名目繁多,请人办事要送礼、表示感谢要送礼、提干求官要送礼等等。送礼者既有送钱的,也有送物的,少则五六百,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三是迷信成风。现在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又在死灰复燃,不惜花大钱请和尚为死者超度念经,找神汉巫婆拿妖捉怪,邀阴阳先…  相似文献   

10.
在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之际,中央发文要求提倡节俭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刹住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与往年相比,公款送礼的现象确实明显减少、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提着各种礼品东奔西走不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快递”的形式,电子礼品卡和礼品券的出现,让送礼变得更加方便和隐蔽?这些花样翻新的礼品和送礼手段,给“两节”送礼披上了“隐身衣”,甚至形成了灰色产业链,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礼",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军事、经济、文化习俗等很多方面。礼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逐渐演变成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礼记·祭义》记载道:"礼者,履也。"由此可以知道,礼最初的含义是社会中的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相似文献   

12.
一水如带、禽鸣树幽,小桥流水、黛瓦粉墙,古韵今风渐次绽放……溧阳"1号公路"边,著名的网红共享村礼诗圩越来越受到各方宾朋青睐.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礼诗圩以"共享村落"的温暖,"礼诗生活"的美好,打造出一处安放在江南水乡的诗意田园. 礼诗圩是溧阳市溧城街道八字桥村下属最大的自然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四面环水,村内水系、田园交错,T型礼诗大河贯穿村中心,两岸民居错落有致.近年来,礼诗圩村围绕"村庄生态美、乡风产业好、集体农民强"的目标,依托水乡特有的生态资源和礼诗圩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设美丽村庄、发展休闲经济、带动富民增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家和集体都在给农民减轻负,但农民并没感到身上的担子轻了多少,而且还有越来越重的感觉,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民自己往自己背上绑加了五花八门的负担。一、无情的“人情”。从婴儿出生吃满月、百日、周岁到青年升学、参军、招工、提干、升职、订婚、结婚、生子,再到老年生日祝寿、再婚、死亡,从逢年过节到盖房乔迁办喜事过丧事,都要送礼凑份子,无时不有,无事不有,人情多如牛毛。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出手就得几十元,上百元,乃至数百、上千元。结果造成一些农户的现金收入随“情”滚滚而去,有时甚至因情…  相似文献   

14.
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农村这种人情来往却在变调,人情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负担。根据贵州省农调队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农民请客送礼之风日益盛行。从调查情况看,人情消费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请客送礼非常普遍。从调查结果看,1999年有92.4%的调查户存在人情消费情况。从分布情况看,丹寨县、黔西县、六枝特区、务川县、兴义市等几个县(市)比较突出,全部调查户均存在人情消费。二、请客送礼名目繁多。眼下在农村,无论是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过生日、老人高寿,还是子女考学校或参军、开铺子、“来汇”、迁新…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广泛存在着不收取实物与货币租的非正式土地流转,这种零租金流转有别于20世纪初期实物与货币租高昂的土地租佃。本文从土地价值、转出户的人情交换需求以及转出户找到亲友来承租土地的可能性3个方面,将零租金现象解释为城镇化背景下隐性的人情租替代了总额不高的实物与货币租。基于江苏省8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零散土地流转中货币租与人情租的确存在替代关系:不收取货币租的土地流转更多地发生在亲属间,并且,在不收取货币租时,转入户给转出户的节日送礼、照看老弱、生产帮扶等人情交换内容增加。利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租金形式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由村组土地流转的实物与货币租水平、流转地块面积和土壤质量等决定的流转地块潜在的实物与货币租水平负向影响转出户对流转地块采用人情租的可能性;举家外出或没有男性青壮年常住在村的转出户更可能采用人情租;村组内土地转出户与转入户的数量比越高,人情租发生的可能性越低。人情租是城镇化发展不完全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使租金朝货币化方向演变。相关政策需适应形势变化,为正规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负担过重,时常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农民自身,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减轻自身负担的行列中,自觉做到“五要”:一要缩小宴请面。农村多数农户习惯于生小孩、过生日,新屋落成、子女当兵、孩子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儿女婚嫁等都要宴请招待四邻八舍,加大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二要压缩人情风。某村七组21户农户调查表明,仅半年光景人情往来的开支户均达500余元。老百姓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就是人情没尽头,真可谓是人情胜似火,躲也没处躲。三要狠煞赌博风。目前,赌博已成为一部分农民的“愚乐”项目,出现了“两个月忙种田、…  相似文献   

17.
人情是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重要功能。近年在农村调查,发现农村人情异化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人情名目越来越繁,频次越来越密,礼金越来越高,酒席花费越来越大,农民收入中的几乎1/3用于人情支出,其结果是农民不堪人情重负,有些农民因此退出人情循环。农村人情异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人情为视角,以122户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为依据,研究发现人情贷款是农户不良贷款的主因。深入分析人情贷款现象发现,政企关系的人情化、管理方式的人情化、贷款决策的人情化、"人情贷款"的极端化及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的人情化是农户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原因。人情管理应向科学管理转变,人情贷款应向合规贷款转变,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优化农户贷款流程,把人情贷款框定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对不良贷款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9.
正周朝,是一个礼乐社会。礼乐社会,是指通过外在的"礼法约束"和内在的"音乐浸染",对所统治人民实行礼乐统治。其中,"礼"具有法律的功效,旨在对被统治人民进行外在的行为约束;"乐"具有熏陶感染的功能,颇似现代社会的德育,旨在用音乐艺术对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规范统治。事实上,"乐"即是我们熟知的《诗经》,这主要归功于古人"诗乐舞"一体化自觉。《诗经》在内容上分三个部分,分别为"风""雅""颂",其本质就是音乐的分类。总而言之,周朝善于通过音乐对民众进行熏陶教育。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观念、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熏染作用。由罗小平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与环保》一书,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摘发网友留言,曝光七类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评比成评"礼",劳模变"官模"便是其中之一。网友"卡宾枪"说,近些年,在各级劳模评选的名单上,各种局长、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名字赫然纸上已经不是稀奇的事,领导劳模越来越多,排名越来越行政化。(《北方新报》4月2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