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亟需绿色化转型发展,而绿色金融作为构成绿色经济的“核心”,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经济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基于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通过梳理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全方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推广绿色金融试点,完善政策措施及考核标准;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优化风险治理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路径,最后,以ESG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苗全辉 《中国经贸》2023,(21):37-39
当今零碳变革已经成为世界共识,2020年中国正式提出3060双碳战略,即“双碳”目标。金融行业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走绿色金融发展之路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实现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纺织行业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其污染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大势所趋。通过分析纺织行业的基本现状,探究其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家、企业、产品三大层面为实现绿色转型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表明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决心,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向低碳转型。在“双碳”目标下,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金融中介,其对金融工具的操作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文章立足于国家“双碳”目标,分析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意义,并对商业银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方式进行研究,为助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出相关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探究绿色金融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首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阐述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再通过对陕西省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产品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的现状分析,发现其目前存在法律及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单一、绿色金融对能源消耗调节能力弱等障碍,并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以及发挥绿色金融降低能耗作用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减碳的重要推动力量,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速度与效果。当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逐年增长但占比较小,体系逐步完善但服务不成熟,产品种类增加但创新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资产风险权重高、成本收益不明显、金融技术和人才不充足,制约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内在创新动力。因此,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动力。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促进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数据管理,提高绿色信贷成本收益率;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防范绿色信贷风险;加强培养和引进绿色信贷金融科技人才,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一个连接碳减排、绿色产业增长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情况下,实现“双碳”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上升、产业低碳发展效率持续提高的正反馈过程;绿色金融的产业增长效应在于动员多元融资主体参与及推动这一进程,支持绿色转型的基础设施超前建设、新产业的增量成长和绿色经济主体创新活动。推进绿色金融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构建一个打通产业、金融及居民群体,能够承载新型碳资产交易及生态产品定价机制形成的新市场生态,引导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扩大绿色市场需求,创造绿色低碳产业增长的规模化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8.
金慧  刘敏  高咏铮 《科技和产业》2023,23(18):68-73
双碳“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提出挑战。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控碳、减碳势在必行,研究山西省旅游业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关系,对于山西省乃至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对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旅游碳承载力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山西省2000—2020年旅游碳足迹和旅游碳承载力动态关系,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人均旅游碳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旅游碳承载力总体上升但人均旅游碳承载力波动下降;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旅游碳承载力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9年受新冠影响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国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西部区域生态屏障重要省份甘肃省为例,测算了2013—2018年间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整体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逐年向好的增长态势;二者的耦合从拮抗阶段逐渐接近磨合阶段;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水平也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状态,但绿色金融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依然较低。据此结论,笔者从加大金融产品体系创新、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和产业绿色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宁作为工业大省,目前已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经济上仍然存在明显的高碳特征,其经济粗放增长与碳排放要求之间矛盾较大,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还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明显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本文在阐述辽宁主要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旨在以绿色金融助推辽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1.
曾学文  徐拓远 《改革》2023,(2):93-10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共富式”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是强化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共富式”金融体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目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转型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产权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发挥了金融的要素配置功能,助推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未来“共富式”金融体系的完善仍需在强化顶层设计与协调机制、扩大转型金融成果运用范围、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精准性、构建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三农”数据统筹共享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2.
绿色金融是推进“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手段。基于我国2007—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创新起到了反向调节的作用,波特效应不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对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否主动引导资金投向涉农相关绿色产业领域,对于实现“三农”绿色低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索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分类方案和评估方法,分析气候投融资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资金来源,总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碳中和”绿色债券发行经验,提出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进程进一步提速,未来将逐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技术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然后提出对策。当前,应充分认识绿色低碳技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系统谋划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体系和创新路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缓解碳排放的压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现实方案。基于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在中东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间接效应均不显著,其中在中东部表现为遮掩效应。最后,从促进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数字金融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发展平衡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阶段下,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可依赖路径。通过构建符合新发展阶段的绿色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收集2015—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区域异质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俞宝娇 《中国招标》2023,(1):137-139
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高,建筑业减碳的进度将决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整个绿色建筑寿命期内,全面提升建筑性能,促进绿色材料、运维以及施工的全面发展,是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加快侨资企业低碳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侨资企业低碳转型存在转型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够、政策扶持不力、配套服务不优等难题。面向“双碳”目标,应提高侨资企业低碳转型意愿,提升低碳创新能力,加强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务,推动新时代侨资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提升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基于国家低碳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国内外“双碳”基本现状以及高速公路碳减排空间,有针对性地提出高速公路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的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20.
程娜  桑一铭  李博文 《改革》2023,(12):151-162
因经济发展对碳基技术、传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适配制度和社会嵌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引发的“碳锁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意愿、政府环境规制、受教育程度对“碳解锁”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国“碳解锁”水平较低且存在回落现象,区域间“碳解锁”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北地区“碳解锁”路径较其他地区选择余地更小。应从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差异化的“碳解锁”机制,建立“多主体—多路径”的区域治理体系,进而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