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总体趋势,但这种涉及范围广泛的公共政策调整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支撑条件,而我国现阶段开征物业税的时机尚未成熟。本文对我国目前开征物业税的各方面障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物业税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财产税,目前在我国尚未实施,该税是以不动产为课税对象、在不动产保有环节课征的一种税.在我国目前大力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背景下,探讨物业税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对今后该税的实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国物业税开征原因,开征必要性,物业税开征的难点及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房地产税收重复征收、部分城市房价大幅飘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开征物业税的建议,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条件具备时开征物业税的构想。简要介绍物业税的基本概念及我国目前房地产税制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再谈物业税开征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物业税迟迟不能开征的现状,本文探讨了物业税开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日两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征收物业税的情况,然后对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税率设计谈了几点具体意见,最后分析了开征物业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市场的物业税是近两年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文章通过探讨物业税的本质,结合现状阐述了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开征物业税将带来的种种效应,如促进房地产税制统一规范,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7.
物业税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相洁 《北京房地产》2006,(12):100-103
物业税是以不动产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征。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物业税的开征已经被提上议程。本文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物业税征收的概况,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开征物业税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及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即将开征物业税的消息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究竟该不该开征物业税.开征物业税将对老百姓产生何种影响.这都是读者颇为关注的话题.本期“置业”组织了部分相关稿件,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我国开征物业税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公平性为导向,探讨了物业税的税负归宿、征税范围、税率和税基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开征物业税的现实意义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关于物业税的表述着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在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在我国开征物业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物业税能否成为地方财政的主体税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业税征收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使之成为我国地方财政的主体税源,而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物业税的征收方案。针对不同物业税征收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仅合并房地产保有环节税种不足以使物业税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物业税的征收,才有可能使物业税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主体税源。  相似文献   

12.
孟夏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5):182-183,186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包括:社会保障税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总量不足且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巨大压力;建设现代公共财政及营造消费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的要求等。社会主义税收本质、国民对社会保障重要性的认识、现有的税收征管机构设置的管理能力,以及国外的社保税征收经验,都决定了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税务筹划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务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应当符合政府的立法意图。但在现实条件下,由于政府征税与纳税人追求最大利益是相违背的,因此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博弈存在着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并且我国目前税务筹划在实践中应用滞后的现状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博弈关系存在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下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迫切性及其税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启发下,结合我国国情及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论述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迫切性,进而对其具体税制也做出了建议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梁文涛  张清亮 《价值工程》2007,26(5):139-141
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特别是1994年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实施以来,个人所得税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在税收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现今已经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个人所得税税制本身和征管中都存在和暴露了一些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文中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本身和征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可以相对分离,土地使用权具有物权特性,土地使用权人享有相应期限内的土地收益权,对土地使用权课征不动产税可以弥补土地出让制度的缺陷,可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虽然中外土地制度存在差异,但是中国土地公有制并不能成为开征不动产税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而产生的城市环境污染 ,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探索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迫切。环境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是外部不经济 ,而课征环境税收可以使外部性成本内部化 ,通过实证分析 ,这种基于市场的方法对治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Indonesia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major property tax reform. The reform has been undertaken in two steps. First, a new Land and Building Tax was enacted in 1986. This new law dramatically simplified the property tax structure and replaced seven different land-related taxes. Second, the Government initiated a major institutional exercise to strengthen property tax administration. This resulted in a major reorganization of the tax department, the adoption of a “collection-l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n innovative payment point collection system (SISTEP). Since the enactment of thes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property tax revenue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from Rp.154 billion in 1985/86 to over Rp.900 billion in 1991/92. Collection efficiency has improved and enforcement activities have resulted in a historic property seizure for property tax delinquency in October 199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Indonesian property tax reform and identifies 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ested in strategically implementing property tax reform.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dicates the response of a metropolitan area to the levying of a local income tax. The analysis is focused on a central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suburbs but allows for migration to and from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primary interest are the spatial effects of local income tax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welfare costs derived from additional transportation expenditure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e forms of compensation to central city high-income households for the fiscal deficit they bear. Changes in wage rates and land rentals are derived and the question of full capitalization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