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碳审计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碳审计工作尚存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严峻问题,如碳审计需求远超供给、碳审计规章尚不完善、碳审计人才极度紧缺等。本文首先对碳审计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解释碳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是国家应对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助力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大计。由国家审计的现代治理面向决定,国家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搭建“战略S—审计A”模型,将国家审计重点项目类型和“双碳”目标具体战略要求相匹配,以分析其赋能作用机理;结合政府战略管理“三角模型”理论,匹配国家审计赋能影响效应和“双碳”目标战略管理要素,以剖析其赋能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碳审计、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五种审计项目类型,可发挥其揭露阻断效应、抵御规制效应和预防减排效应,进而全方位赋能“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相适应,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对象和重点内容也应发生转变。分析“双碳”背景下ESG社会责任框架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模式的影响,并从财务绩效维度、环境保护维度、社会责任维度和公司治理维度,构建ESG框架下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为全面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碳审计是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重要治理工具,也是能源审计和环境审计的重要构成。由于碳审计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关乎参与其中的多个角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碳审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应实现有机协同,以确保“双碳”目标的实现。首先,从碳审计理论体系、碳审计对象与范围以及碳审计主体协同等视角,对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其次,从碳审计规制与标准、实施主体定位与人员技能、碳排放数据质量与审计证据获取、碳评价体系与碳信息披露等视角,梳理出我国碳审计实施的现状与主要问题。然后,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对我国碳审计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碳审计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应构建“规制准则协同—审计主体协同—数据资源协同—信息披露协同”的碳审计多元协同机制,从而形成由政府部门、审计机构和专业组织、碳排放企业等多元化权利主体共同组成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节能减排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审计若能促进节能减排,将在“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作用。基于2010—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其对产能利用率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试点的节能减排效应在审计强度较高、财政状况较好以及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地区效果更加显著。以上发现将为国家审计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碳审计是独立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痕迹进行检查、监督并给予评价的活动,是对其资源利用、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发挥碳审计环境规制功能、工具优势,稳步推进碳审计全面覆盖,寻找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点和增长点,助力生态经济发展。通过以“双碳”背景为基础,从碳审计工作现实困境出发,结合碳审计工作内容、实施意义,论述生态经济下碳审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低碳转型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为探索国家审计推动低碳转型的作用路径,采用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试点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煤炭能源消费占比、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保护林草资源等途径助力低碳转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审计试点对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且在政府审计独立性较高的地区、审计机关负责人具有监督背景的地区、低碳政策实施地区以及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审计试点推动低碳转型的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双碳”目标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标准的构建,也为国家审计推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与政策注脚。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碳高峰目标的实现,近年来中国陆续发布了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碳高峰实施计划,并建立“1+N”政策体系作为战略支撑。碳审计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碳审计的推进不应滞后。然而目前我国碳审计工作在立法、会计核算、证据收集和专业人员储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建议从加强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增强企业碳审计意识、设立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培养复合型碳审计人才,推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等在碳审计的应用五个方面加快碳审计发展,提高碳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委托代理理论和协同理论框架下,选取2007—2017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社会审计质量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以及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影响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社会审计有利于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在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中发挥了替代效应,而且这种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社会审计可以有效缓解国家审计扩大监督范围广度、提高目标实现深度与加强“监”的力度等方面的压力,但不会影响国家审计“督”的力度。研究结论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构建协同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国企审计全覆盖、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对碳审计的需求攀升。高能耗企业是社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高耗能企业碳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标准、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报告五个维度构建高耗能企业碳审计实施框架,从完善碳审计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优势、完善碳审计信息披露、建立高素质碳审计人才库四个方面推进高耗能企业碳审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施瑜 《浙江审计》2004,(6):29-31
一、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充分认识审计目标和审计成果 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创建“高质量”的项目,那么,“高质量”是个什么概念,一直以来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产品质量是指满足客户的程度,则审计质量应是满足人们对审计结果运用需要的程度。目前,不少人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规模经济和代理成本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质量控制完善程度的审计质量函数,通过分析推导得出在我国目前审计市场中存在“审计盈亏平衡点”的结论,且在该“平衡点”处审计质量最高。并提出了在我国目前审计质量控制尚不完善的审计市场中,“中等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理论上拥有最高的审计质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利平 《审计月刊》2004,(11):12-13
随着我国法制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和政务公开的进一步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开始逐步实施,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在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将面临更为广泛社会“考核”。由于审计机关对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责任风险加大,通过对审计人员责任的约束,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成为必然。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也必将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本研究分别以2007~2018年和2012~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实施有效内部审计的保障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执行主管应该有效管理内部审计部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为组织增值。”《具体准则》第五条也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审计活动能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加组织的价值。”内部审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功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完善为组织实现增值服务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碳审计与鉴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审计法》等法律制度中缺少此方面的相关规定以及配套政策,而且在审计的标准、目标控制等方面也没有系统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碳审计与鉴证制度框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分析我国碳审计与鉴证业务发展现状及制度缺陷的基础上,设计环境责任下我国碳审计与鉴证业务制度框架:从我国企业“碳足迹”出发,设立碳审计与鉴证的三维制度评价体系,构建碳审计与鉴证立法协调机制,制定碳审计与鉴证业务的行业标准,完善现行立法中关于专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以保障控排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促进我国绿色低碳经济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机关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和各级人大、政府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迫切愿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的不断深入,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政府职能转变引发了政府责任审计目标的多元化和审计职能转型,这种转型是社会实践的需求,也是审计运行过程中必然的结果。政府责任审计应该定位于服务型政府审计目标之下。为此,以政府责任审计及委托关系重构为基础,构建目标视角下的政府责任审计理论框架,并结合现实中政府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责任审计目标、体系、实现机制以及调整政府组织结构、理顺政府服务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审计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投资审计要实现“三个转变”的目标,即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全面推进投资审计法治化规范化。但投资审计人员因“惯性思维”,常常面临“想转型但不知如何转”的困惑。笔者试图通过总结参与的重庆市级工业园区审计调查的具体做法,探索如何突破单一的造价审计,从宏观层面揭示行业体制机制问题,从而实现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审计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家审计地位和作用的重要途径。文章对碳审计的基本涵义和起源、碳审计目标、碳评估方法及碳审计的基本步骤进行了探析,并对我国未来开展碳审计工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