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经界》2001,(3)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的引进外资高潮曾送给中国好几年的经济繁荣,从此,中国从上到下都认准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金光大道"——只有引来大量外资才能振兴经济。特别是经历了过去持续5年之久的经济萧条,试尽了几乎所有想得出的"对策"之后,面对起色仍然不大的经济局势,就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再创引进外资的新高潮,才能摆脱经济发展上的困境。真有那么多资本在瞄准中国市场吗?可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高潮真的会一浪高过一浪吗?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所吸引的主要是港台中小资本,能够移到大陆去的港台中小资本在这一阶段多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的资本流动、方便的信息网络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代,国际间流动着的资本被称之为当今世界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但是,这股力量隐藏着令人担心的安全性问题,资本外逃就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无法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加剧恶化不仅阻碍了我国引进外资,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风险。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外逃当前的形势、原因和控制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显著风险。  相似文献   

3.
赵振海 《北方经贸》2004,(11):90-92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成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焦点。那么 ,时至今日中国到底是否具有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呢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状况、金融条件、企业发展状况、外汇储备量、现行汇率制度、经济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是否具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经济繁荣,是“新经济的胜利”吗?去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置疑新经济的声音自此不绝于耳。英国首相布莱尔更是直截了当地否认新经济的存在,认为经济只有一种,并无新旧之分。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5.
一、从"东亚奇迹"到"东亚模式"从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大体上出现了四次经济发展的高潮.第一是60年代的日本,1955~196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10.1%.第二次是70年代的"四小龙",1970~1980年四小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3%.第三次是80年代的东盟国家,1981~1990年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2%.第四次是90年代的中国,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到1994年一直以平均9.8%的高速度增长.在同一个地区集中了如此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象接力赛似地持续高速增长,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称之为"东亚奇迹".  相似文献   

6.
冯谦  孟阳 《商业研究》2003,(24):119-121
QFⅡ制度是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对于我国这一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言,QFⅡ的引入与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相适应,对推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对影响QFⅡ制度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使其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商》2015,(35)
在传统财务理论中,营运资本须保持一个大于零的正数,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零营运资本管理"。为了探究零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先从理论方面证实了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可行性,接着对海尔集团及苏宁云商的零营运资本管理模式加以分析,得出零营运资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腾飞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在中国开拓市场,就无异于进入了国际市场,也就是在与国际资本进行激烈竞争.在中国的工业化腾飞阶段,中国的企业家要培养全球化意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之时,中国的企业家更要具有全球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之中将中国的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将中国的工业化产业做大做强.经济的全球化也是资本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必须更加对外开放,这既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新要求和中国经济进入全球化运动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国在工业化腾飞阶段更好地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放宽了对资本输入输出的限制。国际资本供给和需求出现双膨胀,流动性空前扩大,资本的地区倾向性也日益明显。特别是从1994年至今,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新格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韦龑 《创业家》2013,(9):54-57
电商,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烧钱"的代名词。难道电商就要像京东和凡客一样,烧掉上亿美元才能玩?我们的视野不应该局限在此,在那些只懂烧钱买流量、扩规模,去迎合资本市场的电商之外,还有一些真正用商业规律在运作的电商。这些"小而美"的企业证明,电商不是只有一种玩法。  相似文献   

11.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作为洋务运动的中心而孕育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天子渡口",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中国经济全面的高速爆发期却归于沉默?现在,当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肩负旨在带领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由大变强的"新洋务运动"的试验者使命的天津,又能否找回曾经的自信,继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浦东之后,引导出一个"21世纪看滨海"的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数额连年攀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华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61万多家。90年代上半期,70%~80%的外资以"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被冠以"合资大国"之称。但自90年代后半期,外商投资的组织结构逐渐由合资向独资转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独资化的趋势呈现加速。本文主要以日韩为窗口来分析FDI的独资化趋势、原因以及这种趋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啤酒企业并购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汹涌澎湃。中国啤酒引进外资最早是在1984年,在江苏成立中外合资江苏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这是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产业的序曲。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喜力、生力、科罗娜等世界啤酒巨头陆续来中国市场报到。1995年5月,英国巴斯啤酒集团联姻吉林金士佰,随后,世界第一大啤酒商AB  相似文献   

14.
彭春燕 《商》2013,(16):73-73
社会资本是经济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诸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它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提出,至9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热点和研究领城。本文主要探析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社会资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许利民 《现代商业》2007,(27):190-190,189
本文分析了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进而提出我国应采取的相应的利用外资政策,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传统"引进来"战略弥补了我国资本的短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截至2015年中国的OFDI规模首次超过来华投资,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也由传统的引资大国,转变为投资的大国。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探究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财务省于2005年6月29 日公布的引进外资数据表明,2004年度日本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突破4万亿日元,与上年度同比增幅高达90%。这次引进外资不仅刷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最高纪录,而且首次超过对外直接投资。外资的大量流入必将对日本封闭的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产生巨大冲击。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才能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一、关于劳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探索(一)建立劳动按贡献分配的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在按劳分配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对劳动按贡献分配,除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深  相似文献   

19.
魏喆 《科技转让集锦》2014,(21):269-269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但是参与全球化是我们必经的一条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因为储蓄不足以及外汇短缺的问题,将引进外资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摆脱了储蓄不足和外汇短缺的问题,但是引进外资方面也出现了诸多困难。在如此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全球化,扮演好在国际经济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 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对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和动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及时调整利用外资战略,制定合理的引进外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