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参与两个方面表征互联网使用,依据陕西、宁夏和山东831户创业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均显著提升了其创业绩效。基于反事实假设,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未使用互联网采购及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下降12.79%和4.54%;未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使用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提升44.15%和14.19%,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正向作用。研究进一步证实,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农户创业绩效差距,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5.51%和3.94%,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种棉大户调研,运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种棉农户的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农户的行为控制认知特征等为研究内容,在对样本农户生产经营特征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计量模型,对种棉农户棉作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棉花生产、种棉大户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将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创业行为的机制细分为信贷约束缓解机制、信息约束缓解机制和社会信任强化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不仅缓解了农户的信贷约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可得性,还通过特有的社会信任强化机制提升了农户的社会信任感,最终促进农户创业,提高创业绩效。同时,数字金融对非农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涉农创业和发展型创业的影响不明显。互联网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行为有正向影响,而银行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创业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数字金融使用对那些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群体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通过构建农地流转的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以武汉、鄂州两市为例评估农地转出绩效。研究方法:CSI绩效评估。研究结果: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整体处于"良好"且向"优秀"靠拢的水平。研究结论:两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在国家政策与政府支持下,两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期望值总体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农户对农地流转质量的感知总体较好,这对农地转出绩效水平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试点与实践经验积累,武汉、鄂州两地的农地流转活动对流转质量的管控总体上已较为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也间接促进了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产权安全理论为指导,探究农地确权及相应的政策执行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以期提高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和Logit模型。研究结果: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实施后农户新证书持有状态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无显著影响;确权实施或执行过程中是否公示、确权满意度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有显著影响;农户对相关农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在农地治理中加强农地确权颁证的规范管理,扩大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地政策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达到激励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耕地多功能价值的视角研究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以探索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农户"既不愿意种地,又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研究方法:在构建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入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展开绩效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绩效水平为"良好";多群组对比分析显示,男性绩效水平高于女性,青壮年绩效水平高于老年;补贴标准偏低和职业认同感差是制约土地投入行为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而满足就业和养老需求依然是耕地资源的核心价值功能.研究结论:耕地在农户认知层面发挥着"弱保障"功能,"存而不用"的保守心态在事实上导致家庭承包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这便是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耕地资源低效利用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7.
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否提高生产绩效,是促进作物营养强化技术扩散,进而改善人口营养健康、推动高附加值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以营养强化小麦为例,采用豫冀陇晋四省606份农户调研数据,同时考量生产、消费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水平,利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探究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否以及多大程度提高农户生产绩效。结果表明:第一,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生产绩效。具体而言,控制农户自选择偏误后,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分别提高了6.81%的小麦亩产以及14.84%的小麦亩收入。第二,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对生产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第三,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对不同受教育年限和不同种植面积农户生产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288个农户为样本,基于农户视角对农地抵押贷款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增强农户贷款及还款能力的心理预期、改善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水平较高。进一步地,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地抵押贷款绩效,结果表明,农地抵押贷款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农业收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户而言,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诊断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建立农户视角下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分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采用IPA法分析了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结果](1)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项目绩效总体水平要高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2)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后期管护、立项决策、规划设计绩效水平较低。(3)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立项决策征询农户意见情况、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产成本降低等。[结论]为了有效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农用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提高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开展景观生态型农用地整治,结合农用地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本运用农户经济行为理论,从彭州市西北村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特征和绩效的角度对农户蔬菜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并依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