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以前,我县一直是个穷县,社员人均分配始终在50元以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到1981年粮食总产31160万斤,人均占有粮食674斤,社员人均分配达到了100元。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粮食总产可望达到4.4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这就为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转化,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总产值可望达到2.5亿元,比1980年增加112.6%,将提前实现翻第一番。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开创农业生产的新局面,迅速把农业搞上去,对于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十分重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本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指导思想。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狠抓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改变了指导农业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为实现农业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奠定了基础。1981年同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由3.1亿斤增加到3.3亿斤,净增6.5%;油料总产由61万斤增加到408万斤,净增5.68倍;果品总产由8000万斤增加到1.5亿斤,净增87.5%;农业总收入由8677万元增加到1.47亿元,净增69.4%;社员人均收入由161.3元增加到271元,净增68%;1982年夏季战胜了长期干旱,总产达到1.65亿斤,比1978年1.15亿斤净增39%。现在就我县如何以农业区划促进农业发展的情况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一文将我国1949年至1993年粮食生产划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总产由2264亿斤增加到4000亿斤,年均增长193亿斤,单产由137.26斤增至218.96斤,增长59.5%;1958年至1978年为第二个台阶,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6095亿斤,年均增长105亿斤,单产由218.96斤增至336.96斤,增长54.1%;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三个台阶,总产由6095亿斤增至8146亿斤,年均增长342亿斤,单产由336.96斤增加至481.08斤,增长42.8%;1984年至1993年,总产由8164亿斤增至9129亿斤,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盐城地区从1970年到1981年的11年间,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粮食总产每年递增4.1%,由34.12亿斤上升到53.22亿斤;粮食亩产从637斤上升到1,067斤。棉花总产每年递增8%,由168.48万担上升到394.41万担;亩产由66斤上升到145斤。多种经营也发展得较快,其中生猪存栏量每年递增2.3%,由204.08万头增加到261.64万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粮食总产8,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396.9亿斤,增长5.1%,比1979年6,642亿斤增产1,500亿斤,增长22.6%。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今后仍需把粮食抓紧。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凤阳县属于江淮丘陵。全县土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浅山63万亩,岗丘183万亩,平原32万亩,湖泊9万亩。包产耕地108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60%;水田43万亩。全县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均耕地2.3亩。 在历史上,凤阳是逃荒要饭的穷地方,解放后仍是安徽有名的低产区。三中全会以后,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面貌发生巨变,粮食每年增产一亿斤。 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4.4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77年增20%,油料总产1,250万斤,比1977年增2倍,人均收入150元。1981年粮食总产6.4亿斤,油料3,715万斤,分别比1980年增28%和80%,人均收入297元。1982年预计粮食总产7.1亿斤,比1981年增11%,人均收入可达340元。国家年征超购粮食任务为5,400万斤,油脂任务为70万斤,1979—1981年全县共交害4.4亿斤粮,1,595万斤油。今年可交售粮食2.6亿斤,油脂800万斤。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可能出现新的增长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能否实现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 到本世纪末增产1000亿斤粮食,按常规推算是难以达到的。近五年来,我国粮食总产几乎没有增长,一直在9000亿斤上下徘徊。今后五年一下子要增产1000亿斤,似乎不太现实。如考虑到五年之间还有歉年与平年,增产将更显艰巨。但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一样了。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的,粮食生产也不例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低速徘徊,又有高速增长,呈现周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过三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改革开放初,多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两地区,是我国农业高产地区,在目前国民经济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引起干部群众思想混乱,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不利,值得引起注意。近3年农村形势很好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1979年,苏州地区粮食总产82亿斤,3年平均增长3.7%,亩产达到1,450斤;嘉兴地区总产70亿斤,3年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我国农业要从国情实际出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靠政策、靠科学,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继1979年大丰收之后,1982年取得更大丰收,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上年增产568亿斤,棉花总产突破7000万担。1983年在严重自然灾害下,农业又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7700多亿斤,棉花总产可达到9200万担以上,都提前实现了“六五”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在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每隔数年要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以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例:“六五”期闻,垦区粮食年均总产为252.8万吨;“七五”期间,年均总产上升到334.4万  相似文献   

12.
我市一九八三年粮食总产30.53亿斤,较一九七八年增长了1.48倍,农村人均占有粮食1512斤,高于全国756斤、全省800斤的水平,但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8.5%,低于全国14.68%,全省12.95%的水平。这说明我市粮食生产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畜牧业没有跟上,农业生产发展不协调。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解决当前粮食转化问题,必须大力地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盐城市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粮食总产92.6亿斤,棉花554万担,分别比上年增长16.5%、77.5%;农民人均纯收入4505元。增长12.9%。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一 (一)1991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形势 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1991年我国部分地区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总产达到了8700亿斤,棉花原来估产9000万担,现在是1亿担以上。水产品达到1320万吨,总产量在世界继续居第一位。肉类总产量是2900多万吨,比上年增长1.9%;奶类500多万吨,  相似文献   

15.
一、豆稻轮作是中高山区较隹的耕作制度 豆稻轮作,在我们福建省中、高山区能达到高产、稳产、低成本,经济效益高的目的,是当地较佳的一种耕作制度。我们省共有耕地面积1,9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8亩,占全国人均数的48%。全省粮食占用地1,606.57万亩,粮食总产153.63亿斤,平均亩产956斤,其中:单晚、中稻面积358.36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2.3%,产量17.94亿斤,占粮食总产11.68%,平均亩产501斤,秋甘薯面积316.38万亩,占粮食面积19.7%,产量15.56亿斤,占粮食总产10.13%,平均亩产492斤。用地占粮食用地42%,而产量只占总产21.8%的单晚、中稻和秋甘薯,多分布在中(海拔500~650米)、高(海拔650米  相似文献   

16.
<正>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农业市,也是江苏省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全国产粮十强市。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137.3亿斤,占全省的20.06%、全国的1.14%,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992.2亿元、48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4元,实现了粮食总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农业经济总量全国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百亿斤产粮大市中名列第一。盐城,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区,是南方粳稻规模化种植的最佳生态区。目前盐城水稻(粳稻)总产已达70亿斤,但是还拥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三农”就要着力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解放思想,做好粮食这篇大文章,以粮食生产为例,1978年总产480亿斤,1983年突破600亿斤,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712.8亿斤,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11,(1):47-47
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由此,我国粮食总产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七连增”,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粮食生产保持较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达9600亿斤以上,比上年增产291亿斤;粮食亩产619斤,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