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交易已成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形式和证券监管的主要矛盾,黄光裕收购中关村科技后发生的内幕交易是此类案件的典型。通过对此进行事件研究,分析了我国制度背景下控制权转移交易过程中、交易完成后资产重组事件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方通过控制权转移后的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是控制权转移到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2.
陈仕萍 《商业时代》2012,(17):71-72
本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界定,探讨了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途径,阐明了上市公司摄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对股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Barclay和Holderness在其1989年的论文《公共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Private Benefits from Control of Public Corporations)中首先提出运用BH模型中的控制权溢价间接度量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本文在借鉴国外BH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BH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计算大宗股权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差额,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溢价水平,从而来研究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收益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与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了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以及预算软约束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产权差异,分析控制权私有收益、银行贷款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联系。控制权私有收益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这一促进作用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明显。银行贷款作为负债融资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失效,整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长期贷款与过度投资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谢德明 《商业会计》2012,(22):85-87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A股市场1997-2006年间发生的140起控制权协议交易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私有收益的大小程度,检验控制权转移私有收益的影响因素,并对终极控制人控制权转移私有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铭君 《商》2014,(5):174-174
公司控制权市场属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一种,公司控制权市场源于国外,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的控制权市场也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并且在控制权市场的研究上方兴未艾。所以,我国的控制权市场的研究方兴未艾。因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控制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为始,从具体上对控制市场为我国控制权转移产生的作用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侵害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已有文献在对股东控制权上的分析疏漏造成了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力图通过控制权收益和超控制权收益理论的运用,深刻分析控制性股东的行为,从而提出治理大股东侵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以盈余反应系数为工具,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其他综合收益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及其持续性的保守估计和投资者认知能力不足有关.该负向关系在审计质量低、股东关联度高、高管持股比例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及2014年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更后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从其他综合收益与未预期盈余波动和盈余持续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内在机理检验.  相似文献   

9.
文娟  贵梦吟 《现代商业》2007,(17):52-53
公司财务控制权是公司控制权的核心。本文利用博弃理论对公司财务控制权加以度量,并提出财务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人超额成本的补偿,它的载体是控制权人有效作用于公司财务治理而产生的增量收益,与大股东侵害无关。  相似文献   

10.
公司财务控制权是公司控制权的核心.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对公司财务控制权加以度量,并提出财务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人超额成本的补偿,它的载体是控制权人有效作用于公司财务治理而产生的增量收益,与大股东侵害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李小军 《财贸研究》2007,18(6):90-93
将控制权收益引入Myers-Majluf模型中,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预测,由于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选择负债融资的企业一般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6年控制权交易溢价数据,本文度量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规模,发现我国控制权私利高于发达国家,但低于捷克、巴西、墨西哥等转轨和新兴市场国家。文章还对影响我国控制权私利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控制权买方特征、公司的负债率、公司规模和流通股占比对控制权私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产权市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产权市场建设和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文章认为,产权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市场交易主体的培育和规范,对交易客体的评价和确认以及交易中介的建立和规范等三个方面;国有产权出让具有一般性,它要求国家行为必须符合市场规则,也具有特殊性,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培育产权市场和规范产权市场等三重作用;国有产权存在、运作和管理具有双重目标,即赢利和宏观调控,两目标如何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可同时实现时如何取舍等是现实的决策和操作问题;国有资产的评估价值只是交易价格的参考,资产值多少钱仅是评估问题,而资产能卖多少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国有资产产权瑕疵、职工补偿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等必须靠政府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发展民营银行是改善银行结构,提高银行素质,加大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开展与外资银行进行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地位,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吸纳大量民间资本,规范货币市场秩序,堵塞非法集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分散国有银行风险;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竞争。提高银行业整体素质。文章提出,当前发展民营商业银行的条件已经成熟,关键在于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突破法律与体制障碍,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投资民营银行;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推进利率市场化,为民营银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民营银行发展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5.
叶敏 《江苏商论》2012,(7):147-151
行政托管是我国较有特色的一项处置高风险金融公司的制度,但目前该项制度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法律关系不明、法律责任不到位等弊端,从公司控制权的角度看托管人的权责应当匹配,建议将行政托管规定为一种行政处罚措施,分重组式托管与清算式托管进行不同规定,尤其要注意完善托管人义务与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胡飞 《中国市场》2008,(23):122-123
位于供应链下游的我国私家车售后服务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大,但竞争激烈。要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市场策略。本文主要探讨了售后服务品牌化策略、售后服务人才策略、信息化的客户管理策略、连锁私家车俱乐部策略等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于控制权私利是否导致公司无效率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溢价为控制权私利,以公司业绩变化、投资政策和财务政策变化三类指标来衡量公司效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5年间的控制权交易样本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与公司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剥夺者开始剥夺的条件问题,已有部分中外学者建立了研究模型。根据这些模型提供的线索,本丈将拓展研究其现金流权持有比例对于剥夺的条件问题:通过建立企业终极控股者“在市”条件下的总体利益函数,确定“剥夺临界点”,以此描述终极控股者的行为选择条件,并进而揭示股权分布程度及股票价格振荡的深层原因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转轨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民营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准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股票发行核准制下,一方面,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属性对拟发行人是否通过发行审核没有显著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准入的所有制歧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影响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准入,具有政治关系的拟发行人更可能通过股票发行审核。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它在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物权法律规则,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法,也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