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销售与管理》2005,(6):62-63
在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A店主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子里买同样的东西。是A店的价格比起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你要问他卖的价格和别人都是一样;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好很多?也不是,质量差不多,很多东西估计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进货;是有买赠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觉真法师 《新财富》2011,(8):110-111
做生意,不是赚取利润,而是赚得人心。人心向你,财自道生。道,就在人心为什么人心向你?因为你心中有他,他心中也会有你自私的人,是最不会赚钱的人。  相似文献   

3.
任何企业都是大同小异的,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企业,关键是要有利润,国外好的东西、会赚钱的企业,是不会卖给我们的。我认为,走出去要想清楚,我们是要赚钱,如果赚不到钱那就没有必要。不是说买了有多少产值,你跟我讲你花了钱去买以及能够收回来多少钱,而不能不计成本地去做生意。  相似文献   

4.
1995年春节,我和一个朋友聊起了做生意的难处。当时我正在做长途贩运水果生意,利润比较低,碰上天气炎热水果腐烂,有时还得赔钱。朋友见我苦恼,不经意地对我说:“目前建筑业发展迅速,你何不试一试去做水泥生意。”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做水泥生意也是长途贩运,没有什么风险,而且水泥需求量的确是一天比一天增多。刚过完春节,正是许多建筑工地开工的时候,我就一家一家地去问,那些建筑工地老板说只要水泥标号符合质量要求,价格也划算,就买我的水泥。于是我就开始做起了水泥生意,果然比卖水果挣钱。由于自己做生意讲诚信,没过多久,许多建筑老板…  相似文献   

5.
<正>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嫌货才是买货人》中写到,一次到市场买水果,在一个熟识的水果小摊贩前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位客人拿起水果左看右看,说:"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50元吗?"小贩说:"我这水果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一斤40元,不然我不买,"客人回答道。小贩还是微笑着说:"先生,我一斤卖你40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不会的,如果是很完美的,一斤可能要卖100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而且保持得和第一次的微笑一样亲切。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隔板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可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顾客们也渐渐学精了,他们也知道要货比三家,确信真是价廉物美之后,才肯把银子掏出来。所以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大呼现在生意真难做。下岗职工张女士开了一家服装店,可是由于店址并不在繁华路段,而本来就不多的顾客即使在她店里看中了服装,也往往还要再走走转转,最起码得“货比两家”呀,由于周围没有其它的服装店,所以顾客就这一转就再也没回来。如今服装行业竞争很激烈,商家都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做生意,所以尽管张女士已经把利润压得很低,可生意还是很萧条。这样下去不但赚不到钱,撑不了多…  相似文献   

7.
<正> 小郭在市里开了一家豆腐坊,因近一段时间缺少黄豆,于是,决定去乡下收购黄豆。小郭开车到达郊区祝村,遇见一位约六十岁左右的老大爷,小郭忙停下车,走到老大爷身旁,问:"大爷,我是收购黄豆的,您能告诉我谁家出售吗?"唉!小伙子,你来的不是时候,秋收已过了两个多月,缺钱花的人家早已把黄豆卖了,不缺钱的人家在_等着价格涨起来才肯卖。"您老知道谁家还有黄豆?"李小栓家有,许多人都买过,但他都没有卖,你不妨去试试。"小郭辞谢老大爷,按老大爷指给的路线找到了李小栓家。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 ——双汇北京加盟店经销商对此表示愤怒。双汇肉类连锁开进北京不到一年,加盟店已经开始受到缺货的威胁,有的加盟商开张前三天还有货,到第四天就缺货了,一天最多卖一小时就没货可卖。与此相反,双汇自营店却从来不缺货,甚至让员工自己掏钱买卖不完的剩肉吃。为了不亏,有的加盟商已经开始悄悄卖別人的肉,因为他自己投入的租库费、人员工资、车辆损耗不会因为缺货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个朋友,在中关村办了一家小公司,他对我时常讲的不要乱打价格战的说法嗤之以鼻,不屑地称我是坐而论道,照他的说法,中关村就这么大点地方,你的东西卖得比别人贵就是没人买你的,那就降价呗,比进价高点儿就成,反正赚钱总比不赚强。他字字有力地对我说:这就是生存,说像我这种没有切身体会的人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概念。他的批评我仔细想来,的确有他的道理。我一向反感坐而论道的人,但可能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喜欢阐述一些道理,但我们毕竟不是那一行的专家,有些话说得太书生气了些,还请诸位朋友见谅。  相似文献   

10.
启晨 《光彩》2001,(12)
前不久,一位出访匈牙利的记者在一家批发市场采访中国商人的经营情况。一位来批发货物的匈牙利妇女告诉她:我不愿意买中国货,因为中国货永远能降价,你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值多少钱,也不知道别人拿到的货是不是比你的更便宜;如果别人拿到的货价格比你的更低,你的货就可能卖不出去。她说阿拉伯货并不比中国货好,但他们所有的摊位都是一个价,结果很多阿拉伯人很快就发了财。而中国人互相压价,很多人来了好多年了还是老样子。我想这与中国人固有的“同行是冤家”的经营理论有关。人家外国人的竞争观念是“你比我强,我一定努力比你更强…  相似文献   

11.
林夕 《商界》2007,(11):112-112
为什么要把最喜欢做的事情留在最后?它往往会成为最大的遗憾。朋友是做生意的.整天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忙得要命。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突然问我:“如果花钱可能买到你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为了买粮食,我来到街上某私人粮店。粮店规模并不大,只有两小间门面房,门口却大书着一副对联:“凭良心做生意,靠道德来挣钱”。这对联促使我下决心就在这里买了。店门口买粮的人排成了队,可见其生意确实不错。询问一位老主顾,他说这家做买卖,老少无欺,一视同仁,不短斤少两,不掺杂使假,对人热情,服务周到,到这里买粮打油,放心得很。他还告诉我,小店虽小,但听说每年要销售几十万斤粮食,获利很可观。凭良心做生意,靠道德来挣钱,这对联实在是太好了。时下,一些“精明人”做生意,不讲道德良心,唯利是图,只要能赚到…  相似文献   

13.
<正>欠债还钱,这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想到忽略了诉讼时效,高汉英的3万块钱打了水漂。高汉英做建材买卖,张文祥是搞装潢的。一个卖材料,一个买材料,两人一直合作得都不错。2003年2月,张文祥又到高汉英的店里买材料:“大哥,我这回揽了个好活,能让我干足两年都不用换地方。有钱大家赚,材料我专买你的。”一听这话,高汉英非常高兴:“那太好了!你放心,肯定给你的都是好货。”这天,张文祥风风火火地跑来找高汉英:“老哥,救急啊!我现在要提10万块钱的货。我现在手里只有7万块钱,剩下的3万,我给你打欠条。”高汉英也算是圈里人了,他明白,搞工程都得垫款,手里的钱难免有倒不开的时候:再者,张文祥和自己也是老搭档了,没出过事,他  相似文献   

14.
<正>马会明开了一家土产杂品商店。这天,他送客刚出门,见一位农民问对面店的店主:“你这店有驴车碾具吗?”那店主摇摇头说没有。老农又问:“知道哪儿卖吗?”店主继续摇了摇头说:“不知道。”那位顾客径直朝马会明的店走来,问马会明有没有他要买的货。马会明见老农走过来问话,十分谦和地笑着先把老农请进屋里坐下,倒了一杯茶水递过去,说:“大叔,你刚从乡下来吧?大热天,先喝口水解解渴。你不就是买驴车上的用品吗?别说买套碾具,就是买驴车又有什么难的呢?你先坐这儿喝着水歇会儿,我马上派人去仓库  相似文献   

15.
宗庆后语录"营销,就是解决好买与卖的关系,让顾客愿意买,让商家愿意卖,就这么简单。""外资也是纸老虎,他们对中国市场不了解,水土不服。他们不可能比我更了解中国的市场。""我最讨厌那些企业,在银行贷了大量的款,企业本身没效益,还捐款做慈善事业,实际上你是拿了老百姓的钱炒作你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买卖中,有些人不能恪守社会公德,而是挖空心思,利用语言诱人误入圈套,大搞旁门左道,蒙人骗钱,宰客牟利。这种口才的运用实在不是高明,而是愚蠢。一、不能利用多义语词诓顾客一个语词具有多种意义便关涉到多种事情。同一个语词到底是言此还是语彼,交际中稍不慎重就有可能受骗上当:一个卖苹果的喊道:"谁买苹果,进口货。"过路人一听是"进口货"便你一斤我两斤地买了起来。其中一个迫不及待拿了一个尝了尝,说:"这不是很平常的苹果吗,你怎么说进口货呢?"卖苹果的  相似文献   

17.
非处方大夫     
《商业文化》2007,(11):F0002-F0002
偶患小病,我等凡人大多会自己给自己当大夫,到药房买点非处方药,以省去到医院就医的种种麻烦。前几天,我牙疼,不幸光顾药店。想买的那种药我以前服用过,价格不贵,效果不错。可那家药店没货,卖药的大姐建议我试试别的。她倒背如流地背出几种治疗牙疼的药名及其功能,瞬间就在我面前摆了一堆花花绿绿的药盒。我知道,她推荐的那些新药和我要买的老药不是一个价位,谢绝了她的好意。谁知,大姐立刻警告我:“您要的那种药都停产了,没地方找去!”见我犹豫,药店里其他卖药的姐姐也过来帮腔。七嘴加八舌,再加上自己的牙齿不争气,我便挑了一款新药救急。  相似文献   

18.
<正> 老王下班时路过菜市场,便走进菜市逛逛。老王看见一商贩的绿豆很好,既干净颜色又好。一问价格,每公斤3.5元,比大超市里的绿豆每斤便宜1元钱。卖绿豆的女子笑着对老王说:"我一天到晚总是在这里卖绿豆,放心吧,如果买回家去觉得不好,可以拿回来退货。"老王听女子说得真诚实在,就买了2公斤绿豆。没想到回家后用来煮粥,却发现买回的绿豆竟然是陈豆。老伴生气地冲老王喊:"你在哪买得鬼绿豆,今天我熬了1个多小时,才熬熟。我上次在超市里买的绿豆比你买的好多了,开锅就熟。你这回买的豆根本就不是新豆,你让人家给骗了。明天你把剩下的绿豆赶快退回去,用  相似文献   

19.
<正> 小李在集上以卖鞋为生。由于位置好,产品全,款式新,生意一直做得很好。我小姨子下岗了,我就把她介绍给小李,希望谋一份差事。也算重新再就业吧,小李爽快地答应了。不久,小姨找位置进货,开张营业。虽说初做生意,由于小姨能说会道,人品又好,生意做的也不错。可是过不多久,小姨就向我诉苦,说卖鞋太辛苦了,主要是进货:白天卖出去的货,晚上回来又要清点,卖了什么鞋,什么尺码,什么款式,要逐个弄清楚,以便进货时补齐。往往是辛苦了一大白天,晚上还要累到半夜。我把小姨的遭遇向小李说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做生意是在三十多年前。那年我12岁,农村正割资本主义尾巴,本来就十分贫穷的农民,日子过得更难了。尽管父母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动,到头来还得为全家人的温饱问题发愁。妈妈不知花了多少个星光月夜,在树丛中间的空隙处开垦了一片小菜园,大概有Zo平米,基本上能解决全家人吃菜的困难。有一天,我的作业本写完了,问妈妈要一角钱去买两个本子(当时本子才5分钱一个)。妈妈叹了口气,说:“家中一分钱也没有,等园里小白菜长大后卖了,再给你买吧。”放学后,我一桶一桶地给小白菜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可是几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