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山区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沟域经济的提出,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北仑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提出了适合北仑山区发展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空间关系组织架构;进一步从区域发展权的视角阐释沟域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并针对北仑沟域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山区县域经济更显脆弱,大量矛盾不断涌现,尤其是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健康发展关键所在。因此,搞好结构调整,解决结构性矛盾,是当 前山区县域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应重点从所有制结构、城 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三个方面着力调整,从整体上改善山区县域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一、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 宜立足山区生产力发展实际, 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 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 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山区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发展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北京沟域经济声名鹊起。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建设沟域,一些山区工作者陷入困境,沟域的发展建设也步入瓶颈。通过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了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郑晓英 《浙江经济》1997,(11):57-57
丽水地区,地处浙西南山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扬长避短,加快发展丽水地区的经济?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认清区情,把握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一、特点其一,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基础不稳固。新兴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美元时,经济发展将出现一个新的飞跃。1995年,丽水地区人  相似文献   

5.
张硕 《中国经贸》2010,(18):50-50
沟域经济是近年来在北京周边山区首先出现的一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作者通过分析北京市山区发展沟域经济的基础条件和相应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关于沟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概括了先进沟域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沟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东部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张正 《辽宁经济》2005,(2):22-23
我们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入手,着重分析山区经济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并针对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做强做大山区县域经济一直是广东各级领导,特别是山区县域领导们思考的大问题,本文联系实际,从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等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提出了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山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交通、信息、市场和人才的劣势,经济相对落后。那么,山区经济要发展,出路何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实践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实现山区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一)上坪乡位于永安市东北部,总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6380人。全乡有一半的行政村海拔在850米以上,是高海拔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落分散、信息闭塞。永安民间有句俗语:“上坪、上坪,公路不平,全市有名”。但是,山区也有山区的优势,上坪乡即有毛竹、水电、气候三大资源优势。(1)毛竹资源优势:全乡…  相似文献   

9.
张叶 《浙江经济》2013,(21):48-49
浙江山区县域经济分化明显,多数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欠发达山区县需要借鉴发展水平较高的山区县的经验做法,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 山区(如不作特别区分,则含丘陵)是指山地丘陵面积较大而盆地与平原面积较小的区域。山区有独特的自然、经济特点:生态资源丰富而生态平衡脆弱,生态环境承载力相较于其它地区明显偏低,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非山区。  相似文献   

10.
山区县域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县域经济,特别是山区县域经济的现实困境迫使人们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人们在实践探索的同时,从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等层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外、历史线索和逻辑归纳三统一的视角,就山区县域经济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11.
姚在魁 《辽宁经济》2011,(11):48-50
沟域经济是指以山区沟域为地理空间,实现山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引导沟域经济向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文化创意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正确方向发展。本溪发展沟域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刘慧宇 《开放潮》2006,(11):18-19
历史地看,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沿海与山区的长期不平衡对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产生了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宁德虽位属沿海,但在发展布局中长期居于山区板块,处于“边缘化”位置。近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开始全面试行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并本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构区域布局,这为宁德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明确定位,从而正确选择发展路径,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通过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自身发展,这对宁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山区发展的新探索,对于转变山区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起步较早的怀柔区不夜谷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并阐述了不夜谷两条特色沟域经济发展路径,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同构同质化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有欠缺、建设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格局;完善环境保护,拓展发展空间;强化管理规范,提升服务档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山区发展要在深化、创新山海协作、省际合作,以及推进两者融合中,寻找发展新动力、新方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浙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处全国领先,但山区因区位交通、自然地貌等差异,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山海协作已成为深化区域协调的重要途径。浙江经济开放度高,可通过省际合作来构建浙江山区承接和辐射产业转移的"双跳板"。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沟域经济在北京山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沟域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沟域经济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效: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山区面貌焕然一新。提出了未来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紧抓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发展创意农业与会展农业,增强服务能力,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尤其在山区经济发展上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 《乡镇经济》2001,(1):14-15
在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到全部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有78%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可以说山区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全面实现现代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嘹亮地响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时候,这些地区仍然面临着相当的困难和极大的阻力: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思想意识陈旧、资金短缺、人才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我们不得不对些进行研究与思考.去挖掘它们的经济亮点,去探索它们的发展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山区各种资源去启动经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区间的不均衡一直制约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尤其是山区农村的相对落后始终是当前面临的一大短板。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山区农村建设。而山区农村往往具有山地多、耕地少的特点,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及整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林业经济又是一种绿色、环保、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必须加快山区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并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方式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发展,从而为山区农村建设奠定较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沟域经济模式下生物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沟域经济已成为我国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沟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只有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才能促进沟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相对丰富的沟域经济资源也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沟域经济作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在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河州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即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山区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题和方向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哈尼族和彝族的主要聚居区。“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红河州的主要特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  相似文献   

20.
民族山区县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等原因,使其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如何加快民族山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不断增强民族山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尽快实现强县富民,已成为民族山区各级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广西靖西县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民族山区县域经济的切入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