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会计调整分录的编制是会计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借鉴章爱文(2013)编制审计调查分录的思路,总结了一套关于会计调整分录的教学方法,分别利用"减法"和"替代"的原理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经常会涉及到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这些前期损益调整事项需在本期编制调整分录,其中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对于会计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数,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在调整分录中,“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核算结果是前期净损益。由于净损益是税后的概念,所以在会计处理时,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相似文献   

3.
张凤明 《企业经济》2012,(6):167-170
合并报表的编制难点在于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其中以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甚。本文首先阐述了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然后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各抵消分录编制原理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引入具体经济业务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会计实务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 ,关键是如何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编制调整分录。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并不复杂 ,但由于期间费用核算内容的复杂性 ,对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 ,必须根据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分录 ,正确划分各项会计核算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才能确保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编制的正确性 ,从而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打下良好基础。一、关于“管理费用”的会计核算及调整分录的编制“管理费用”帐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具体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  相似文献   

5.
采用工作底稿或T犁账户编报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表”),重点在于编制调整分录,它有一套传统的编制思路和方法,非常适合手工操作,但却很难满足电算化编制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分析传统调整分录的基础上,创新电算化的编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运用Visual Fox Pro工作语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科目编号为例,探讨调整分录的电算化编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立成 《财会月刊》2011,(10):38-39
目前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对于连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上介绍的基于现行会计准则的方法(笔者将其称为“CPA方法”),该方法因为通过假设来编制连续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令很多实务工作者感到很棘手。本文拟借鉴个别财务报表通过专用账簿体系来编制的方法,创新地提出连续合并财务报表也可以通过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建立自己的账簿体系来进行编制的新方法:账户法。通过账户法实现报表项目账户数据各期的自然转移,从而代替了CPA方法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上期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的重复编制。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业务流程表现为:识别所需记录的经济业务→登记习记账→过入分类账→编制调整前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编制调整后试算表→编制财务报表→编制结账分录并过账→编制结账后试算表→编制结转分录并过账。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起来主要有总记账凭证法、记账凭证法、科目汇总表法和日记账法等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8.
合并报表中的内部存货交易抵销调整分录是会计界公认的难题。这一方面缘于我国初期只注重引入,未能吸收本土化,缺乏基础理论共识;另一方面缘于现有研究侧重于从重复的角度考察编制的流程,缺乏理论依据,未能形成前后一贯、逻辑一致的编制规制,鲜少关注抵销调整分录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之契约关系,缺乏合适的理论渊源。为此,本文基于业财融合场景中的契约理论,应用会计主体、会计要素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概念,对内部存货交易抵销调整分录展开理论分析,发现交易双方中的权利人和义务人归于企业集团同一“人”,故对应的权利与义务自动消失,同时它们引致的对股东的义务与权利也自动消失。据此,通过案例解析,形成不同情形下的抵消调整分录编制规制。  相似文献   

9.
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两种基本方法,其核心就是通过编制调整分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因此,调整分录是编表的关键,但也是难点,只要掌握了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就可迎刃而解,本拟对调整分录的编制技巧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有关递延所得税调整分录的编制是个难点,如不解开这一症结,就会妨碍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实例的形式,结合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递延所得税调整分录的编制思路,以期对广大财会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为了使会计报表所载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经常会用到调整分录来处理审计中发现的差异,对注册会计师而言,用的是审计调整分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而言,用的是会计调整分录。然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少人将审计调整分录与会计调整分  相似文献   

12.
李立成 《财会月刊》2011,(28):38-39
目前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对于连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上介绍的基于现行会计准则的方法(笔者将其称为"CPA方法"),该方法因为通过假设来编制连续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令很多实务工作者感到很棘手。本文拟借鉴个别财务报表通过专用账簿体系来编制的方法,创新地提出连续合并财务报表也可以通过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建立自己的账簿体系来进行编制的新方法:账户法。通过账户法实现报表项目账户数据各期的自然转移,从而代替了CPA方法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上期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的重复编制。  相似文献   

13.
编制调整分录是编制现金流量的关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中采用的是集中编制法。它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为调整项目 ,综合编制调整分录 ,虽可减少一些工作量 ,但调整的对象比较模糊 ,对应关系不够清晰 ,金额难于确定 ,不易操作和理解。为此 ,笔者主张采用分项编制法 ,即以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的每一项非现金项目作为调整项目 ,依次逐一编制调整分录 ,经过一项或若干项目的调整分录 ,调整出某项现金流量。它的优点是对应科目和金额易于确定 ,容易理解和操作。现就此问题谈点个人意见并举例说明 ,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上期的抵销分录是否需要在本期继续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如果需要,哪些业务需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怎样调整?本文将在会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合并报表中与期初未分配利润相关的调整分录进行系统剖析,探讨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编制现金流量表一般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的规定,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在经济业务处理完毕后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编制调整分录,计算出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现金收入和支出额,这样在期末时工作量较大,同时调整时受会计知识或技术的影响,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特别是一些需要补充调整的事项。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直观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直接确认法。采用直接确认法不仅可以解决编制调整分录的繁琐工作,而且还有利于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6.
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本期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年初“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金额应与上期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期末“所有者权益”对应项目的金额一致,因此,上期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时涉及的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的,在本期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调整和抵销分录时均应用“股本——年初”、“资本公积——年初”和“盈余公积——年初”项目代替;  相似文献   

17.
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的编制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本文侧重对合并工作底稿中调整分录的内容和编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供实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合并报表的编制一直都是实务操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将以新会计准则要求为基础结合实例,重点分析调整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分录的编制方法,以期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主要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制调整分录,一是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二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而不少的财会工作对这种调整分录的概念及其编制感到较为陌生,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合并会计报表历来是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和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大多考生的失分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全面正确地编制抵销分录。笔者拟结合2004年度财政部编写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简要谈一谈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具体编制方法。具体如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笔者认为首先应抓住解题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这个“纲”就是编制抵销分录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