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乡镇经济》2013,(4):110-114,119
文章在全国各地区人口与消费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将人口老龄化作为影响因素引入消费函数面板模型中,实证判断各地区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的显著影响关系,得到结论:地区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均会引起大部分地区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各地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老龄化严重影响居民消费、老龄化显著影响居民消费以及影响不大地区。文章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并得出启示:面对老年社会到来这个现实,要想人口老龄化不成为抑制消费的重要因素.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为人口进入老年行列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析了人口结构影响消费、储蓄及劳动力供给的机制,对2015—2040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首次建立了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动态C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在未来严重制约北京市经济增长,北京市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靠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商品丰富了消费者购买的选择,消费不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更倾向于选择性消费,并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及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石红 《特区经济》2011,(2):181-183
本文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三方面分析了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特点及问题,阐述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以带动重庆经济稳定增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消费的扩大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一环。文章以边际消费倾向为切入点。利用ELES模型估算了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收入弹性,根据其实证分析结果,建议应优先关注和加强对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这几大类消费品在农村市场上拓展的研究.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6.
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突破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供需错配的双重挑战下,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但当人口老龄化超过一定阈值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正向推动效应会减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人工智能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据悉,今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对河北省1000户城镇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50.8%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较上季上涨4.5个百分点;23.3%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较上季下降6.2个百分点;26%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较上季上升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益寿 《特区经济》2008,(7):177-178
本文用改进的ELES模型和面板数据估计出我国农村居民2002~2005年对各类消费品的基本需求,计算出6种边际消费倾向。结果显示,各收入户的边际消费倾向均逐年增长;收入越高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越低;食品、交通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交通通讯、食品、医疗保健、衣着、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9.
刘汉辉  张平 《北方经济》2012,(11):69-71
正一、引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结构和规模最终将会对社会总体消费产生重要影响。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源,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反之,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也就不会产生新的需求,因此,现在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消费需求结构。在以往研究中,大多都是分别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把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研究其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齐峰 《魅力中国》2010,(23):56-56
消费倾向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消费倾向分为两种形式: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可见,在收入和收入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倾向的大小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大小,因此研究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特点以及影响消费倾向的相关因素,也可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政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提供良好决策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微观上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引入将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它为人们的未来建立了一个"安全网",使得居民倾向于增加即期消费而降低预防性储蓄.从宏观上看,实行具有收入均等化效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总消费量,相应减少总储蓄量.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制度涉及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口学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本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老龄化、拉动内需对储蓄及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等瓶颈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中期,提出了以消费带动储蓄养老、以储蓄激励消费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途径——消费养老保险,以天津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消费养老保险在社会实施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以期推动消费养老保险项目在天津地区的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986—2011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关系以及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长期弹性为0.81,短期弹性为0.84。1986—201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27。其中,1986—1991年,边际消费倾向呈现波动下降;1992-2003年,边际消费倾向缓慢下降;2004午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幅度加大。文章解释了边际消费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国居民储蓄率在过去20年没有增加,但20%依然是一个高比例。3月20日,央行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方面,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5.6%,较上季提高0.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5%,较上季下降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5.9%,较上季下降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丁瑶 《改革与开放》2016,(11):20-21
本文分析江苏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发现:江苏老年人口对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影响大于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影响;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对食品消费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狭义的角度分析了新疆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支出和平均消费倾向以及新疆十六个地州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排序,从广义的角度进行了恩格尔系数分析和消费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库兹涅茨发现居民消费倾向并非如凯恩斯猜测的那样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从长期看,居民的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此即"库兹涅茨悖论"。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存在"库兹涅茨悖论",但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偏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天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当前天津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并预测了未来天津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数理与实证分析,从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储蓄率、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关系4个方面,揭示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提出在老龄化背景下促进天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库兹涅茨发现居民消费倾向并非如凯恩斯猜测的那样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从长期看,居民的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此即"库兹涅茨悖论"。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存在"库兹涅茨悖论",但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偏低。  相似文献   

20.
如今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规模正在逐年增长,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场上一大必争的消费群体。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对各个行业都产出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发展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