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普遍扶持,扶持过程处处存在政府的影响,是研究政府行为的良好载体。为此,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以海克曼(Heckman)两步选择模型为基础分析地方政府补贴选择以及补贴实施机制,并考察其区域效应、省际效应及具体地区经济特征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多样性,其具有显著的扶持弱者行为取向,这是政策依赖的重要因素,这一影响机制受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研究还表明,地方政府补贴行为具有较强的所有制类型偏好,中央国有企业受到补贴的概率、补贴数量及补贴程度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制,其中蕴含着地方政府与中央国有企业之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政府补贴策略对存在消费者绿色偏好以及两制造商横向竞争的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分别建立和求解了三种补贴策略:无补贴策略、高成本制造商补贴策略、低成本制造商补贴策略。比较研究及数值仿真表明:政府补贴会提高直接受补贴产品的绿色度和需求量,但会降低无补贴产品的绿色度和市场需求量;制造商利润在直接受补贴下最高,补贴竞争者时最低;零售商和供应链总利润均在低成本制造商补贴策略下达到最高,其次是高成本制造商补贴策略;政府补贴只有在补贴力度适当时才能对供应链自身渠道利润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明 《时代经贸》2009,(7):37-39
我国大豆产业在近年的发展中遇到产量不足、进口依赖,产业发展程度欠缺等问题。在扶持大豆产业发展中,出口补贴政策与生产补贴政策各有利弊。出口补贴在促进出口上短期效果明显,能够立刻降低受补贴商品的出口成本,达到促进生产和出口的目的。生产补贴短期效果差,但能促进产业长期发展。我国政府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取向应以生产补贴为主,提高产量保证供给,短期内适量运用出口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在区域一体化水平突破 "门槛值"时才有"产业转移效应".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若以促进城市化为目的,选择"就地转移劳动力"补贴更有效;而若以吸引产业转移为目的,则一方面需要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同时,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则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补贴方式,由向政府培训提供补贴转为向企业培训提供补贴.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优势形成的实证文献研究很多,但在理论分析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论述。鉴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区域创新与产业竞争优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与回顾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变迁理论等研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理论验证,不仅可以填补国内理论研究空白,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支撑,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倒U形曲线”。为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采取贸易和要素管制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发达地区产业的提前进入,出现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地方保护性政策得以产生并不断被自我增强,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分割。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对象,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县域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被撤并县(市)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减少了县域企业的市场势力,促进了县域竞争。机制检验显示,撤县设区通过提升被撤并县(市)企业进入率和减少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降低了垄断性较强行业、非普通地级市和市县产业同构度较高的县域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另外,本文还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期间被撤并县(市)企业进行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越多,其成本加成率增加越多。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区域一体化通过引入竞争削弱了欠发达地区企业市场势力,但域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重构竞争优势,进而从总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不仅能丰富区域一体化和县域城镇化研究,也能为欠发达地区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碳关税政策下发展中国家选择减排研发补贴政策为背景,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设定碳关税率及研发补贴率;第二阶段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根据补贴率及税率确定减排率;第三阶段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利用逆向递归方法求解该动态博弈的最优决策,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碳关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企业碳减排并改善环境,但关税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各自企业的竞争力,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补贴政策能够促进企业的减排行为,并且企业的成本优势越明显,减排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0—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板数据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制度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在政府研发补贴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产业规模、出口规模和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产权性质具有负效应,技术引进的作用则并不显著;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的制度环境更为良好,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制度环境主要通过政府同市场关系等四个维度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充分认识到区域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政府研发补贴政策与制度环境建设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效融合,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产业集聚中的报酬递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军国 《技术经济》2001,20(1):57-59
1 .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地区的经济增长始终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在我国传统农业地区出现了许多产业集聚区域 ,如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等。这些区域利用本地区竞争优势发展和城市地区竞争性的产业 ,如浙江桥头镇的钮扣产业、河北清河的羊绒产业等。尽管传统农业地区没有中央政府的政策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人力资本优势 ,但它们依赖技术创新、务实的地方政府以及廉价劳动力等竞争优势在传统产业领域和城市地区进行竞争。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但是 ,在某一地区集聚后 ,逐渐演变成为…  相似文献   

11.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n many federal and non-federal countri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ays subsidies to poor regions. These subsidies are often seen as a redistributive measure which comes at the cost of an efficiency loss.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conomic rationale for regional policy based on economic efficiency. We consider a model of a federation consisting of a rich and a poor region. The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goods markets and unemployment. Firms initially produce in the rich region but may relocate their production to the poor region. We show that a subsidy on investment in the poor region unambiguously increases welfare if labour markets are competitive. If there is unemployment in both regions, the case for regional subsidies is weaker.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补贴和产权性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采用Wind数据库中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挂牌公司面板数据,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科学评估政府补贴、产权性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现阶段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激励作用;②由于企业产权性质不同,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完善政府补贴监管制度,营造合理透明发展环境,优化政府补贴政策,确保补贴方案因地制宜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补贴政策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central government in a Nash tax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heterogenous regions, which differ in their endowments of two production factors. Regional governments use a source-based unit tax on mobile capital to finance their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mploys excise subsidies and lump-sum taxes to induce the two regions to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W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that wheth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an induce an efficient equilibrium,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ndowments difference on the optimum subsidy rates.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unique tax rate under which the efficiency is achieved. We identify the set of endowment allocations for which the subsidy rate to one region is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 subsidy rate to the rival. The large poor region receives a higher subsidy than the small rich region, but the subsidy to the small poor region may be higher or lower than that to the large rich region. [H2]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政府补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长期以来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能否起到研发激励效用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骗补问题突出,使产业政策有效性再次成为焦点。在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政策特性把补贴分为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两个阶段,并通过计量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等实证方法评估其政策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结果发现,强度较高的“生产补贴”研发激励效用远低于强度较低的“研发补贴”,两种政府补贴方式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结合产业政策实施15年来的现实情况,提出补贴政策缓慢性退坡、建立可信的惩戒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政府组合政策对于绿色创新能力不同的寡头企业生产策略的影响,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在环境税税率和创新补贴额度不同的情境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企业生产决策的动态选择过程。研究表明:高强度环境税制和高额的创新补贴极大地激励了两寡头企业绿色创新。环境税一定时,补贴值到一定额度,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率先选择生产绿色产品,进一步提高时,创新能力弱的企业也将选择绿色生产。当环境税税率和补贴都比较低时,两类企业均选择生产普通产品,政府的宽松管控,低额补贴无法激起企业的绿色创新积极性。生产绿色产品的单位成本增额越高,或者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意愿不足时,需要政府的补贴力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张亚斌  朱虹  范子杰 《财经研究》2018,(5):36-47,152
地方政府行为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决策,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体制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而忽略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的作用.文章结合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建立了两期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地方补贴性竞争对我国产能过剩影响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地方补贴性竞争导致的产能过剩率长期大于正常产能过剩率;企业所获补贴越多,行业爆发产能过剩的可能性越高.进一步采用PSM-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相比补贴前,补贴企业补贴后的产能过剩率将会上升1%至3%;相比未补贴企业,补贴企业的产能过剩率高出2%至12%.文章的研究不仅为地方补贴影响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修正了Dasgupta等(1998,2002)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模型,采用辽宁省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地方政府补贴产生的环境治理激励作用,得到相应结论:(1)本文基于微观数据和修正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模型,测算出辽宁省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效率均值约为83%,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2)地方政府补贴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效率,却显著提升了企业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补贴的主要作用在于资金补充效应和背书信号作用,在引导大量优质资源进入企业的基础上提升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稳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3)地方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环境治理稳定性影响差异性较大,内资企业获得补贴所产生的效率改善的稳定效应要远低于外资企业。综上所述,在缺乏相应监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补贴很难产生显著的环境治理激励效果,但由于其信号的引导作用,对提高治理效率稳定性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f the government announces the termination of a subsidy paid for an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investors might decide to realize their investment so as to obtain the subsidy. These investors might have postponed an investment if future payment were assured.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uncertainty and the time preference, the termination of the subsidy might cost the government more in toto than granting the subsidy on a continuing basis. A better strategy would be to reduce the subsidy in parts rather than to terminate the subsidy in its entir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