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兰 《新智慧》2006,(9):60-61
误区一:反正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有 不少人认为,“继承”这事有《婚姻法》、《继承法》管着,就是自己不立遗嘱或老人没有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因此,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相似文献   

2.
遗嘱自由是世界各国继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纵现各国继承法立法,都对遗嘱自由进行了必要的限制,古罗马所制定的特留份制度因体现了衡平艺术而著称,成为遗嘱继承立法的典范而为各国效仿。我国由于继承立法相对较为落后,对遗嘱自由的限制仅限于对胎儿和“双缺乏人”继承权利的保护上,即所谓必留份制度,并且由于规定的模糊性而在司法操作上不易裁决,而对其他法定继承人权益则缺乏足够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特留份制度的立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继承法》在限制遗嘱自由制度方面的明显缺失,运用历史学、伦理学、法理学等分析方法,通过介绍特留份制度的历史发展,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剖析了我国应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遗嘱自由作为继承法的重要原则,并为现代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但遗嘱自由存在弊端,各国立法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本从我国遗嘱自由的限制与外国的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认为我国未来立法对遗嘱自由的限制主要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公平观念,并应借鉴特留份制度等外国立法,使对遗嘱的限制趋于合理,从而完善我国的遗嘱继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股权继承问题,实质上是有关《公司法》与《继承法》的协调问题,也是继承人的权益如何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相平衡的问题。针对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的立法现状,比较分析了《公司法》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对我国《公司法》股权继承的建议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虽然《民法典》第1133条在涵盖《继承法》第16条的基础上,增设第四款"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使信托出现在《民法典》的条文当中,但纵观全典,其不仅对遗嘱信托与继承法的衔接未继续予以细化规定,而且未在更为基础的物权编、合同编,抑或是总则编对信托进行吸收。因此,我国目前在法律制度上可谓采取了一种将信托作为民事特别法、单行法的立法模式。无法回避的现状是,我国信托法制发展至今,信托的基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信托财产归属、财产权结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解释上仍存较大争议。如何引进信托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信托法》已实施20年,信托基础理论的争议始终与实践遭遇的各种法律障碍密切相关。如何构建起能凝聚共识的信托法财产权结构,如何衔接《信托法》与正式颁布的《民法典》,是否需要对我国《信托法》进行更新和完善,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已有信托财产权学说进行分析,并运用所有权权能理论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如何在一物一权的前提下理解信托财产权及其独立性的思路,并对信托财产权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提出较为妥善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7.
遗嘱自由是现代继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许多国家都奉行相对遗嘱自由的原则,并采用特留份制度来限制遗嘱自由。本文从遗嘱自由的现状和基本原则结合具体的实际认为,我国继承法也应在立法上不断完善,特别是要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借鉴国外的特留份制度,对遗嘱自由采取进行一般限制与具体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运用强行法规则和法律行为有效成立规则,以消除价值取向不同所带来的法律原则在适用中的冲突和混乱。使我国继承制度更加以人为本,更能有效地保护其继承人的合法利益,真正构建一个更加安定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遗嘱自由作为继承法的重要原则 ,并为现代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但遗嘱自由存在弊端 ,各国立法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本文从我国遗嘱自由的限制与外国的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 ,认为我国未来立法对遗嘱自由的限制主要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公平观念 ,并应借鉴特留份制度等外国立法 ,使对遗嘱的限制趋于合理 ,从而完善我国的遗嘱继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继承法也跟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地创新,我国《继承法》必须根据社会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加、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理论变革从而得到《继承法》的制度创新。《继承法》的修正不仅自身规范体系应协调一致,还应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统一,更需要与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相适应。(一)修正《继承法》必须考虑到我国当前社会巨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丧失继承权的四种法定情形,但对继承权相对丧失法定事由的范围规定得过于狭窄,某些规定明显不合理,对一些重要的法定情形还没有作出规定,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尽快从立法上完善丧失继承权法定事由的规定,重新划分继承权绝对和相对丧失的法定情形,严格区分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而丧失继承权与其他相关行为的界限,明确被继承人宽恕的表现形式及其效力,完善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后其应继份额的处理规定,细化人民法院确认继承权丧失的相关规定,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继承法》。  相似文献   

11.
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事业单位改革系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子项目。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进一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环节,是事业单位建立用人新机制的重要环节,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调研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或可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出发,针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并就深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全面推行该项工作的进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提出具体对策措施。同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的组织机构会影响到组织的效率,组织效率又直接关系到创新的成败与效率。因此,建设适合企业技术进步的、高效的技术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中应考虑的内容。本文对企业选择技术创新组织形式时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主要形式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各类组织适用情况,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的一个新动向“虚拟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抓大放小,扶优持强”的改革思路,将国有中小企业进一步融入市场。本文就国有中小企业“闯关”的原则和可选择的走向提出一些看法,阐明了国有中小企业主要走非国有化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产品流通所面临的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流通要适应农产品生产变化及消费趋势的特点,农产品商业化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农产品流通 有其相应的要求,城乡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促生了农产品新的流通形式。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校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而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的筹资问题直接决定民办教育能否生存和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分析民办高校的资金筹资新的渠道与思路:增强民办高校硬件与软件实力;建立规范的民办高校捐赠制度;开拓多样的民办高校筹资形式;鼓励发展绩效高的校办产业;成立专门的民办高校筹资机构;重视民办高校校长的筹资能力.民办高校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有机结合,才能最终解决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经济安全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一片喝彩声中加速进行。与此同时各国又在消无声息地营造自己的经济安全系统,本文系统论述了经济安全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保护措施、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政治、福利、教育、金融概念的混合体。本文主要从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人手,提出了应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律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改进管理制度与操作模式;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立与完善对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制度,是银行加强与防范信贷风险有效措施。笔者从现实的贷款业务出发,对虚假的财务报表,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失实,报表分析与抵、质押贷款脱节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如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建立高素质的信贷队伍,完善内部分配及监督机制等相应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由于人们对于新的尖端技术的迷恋,导致了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及时空观念等,与此同时,也使广告设计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步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Flash作为一种现代的传播方式和设计方式,不仅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功能和享受,更因为它具有的趣味性,成为现代人放松自我,表现自我,甚至是陶醉自我的一种大众化方式。新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一个新的设计时代的来临,广告设计师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20.
社会形态的不断变革决定了组织结构的演进和发展,组织结构演进及其发展的方向又决定着未来组织的结构形式。工业时代有适应工业时代的组织及其结构形式;后工业时代亦需要有适应后工业时代的新型组织及其结构形式。组织结构理论演进的轨迹告诉我们:在人类向后工业时代高歌猛进的历史转型时期,基于工业时代的组织结构的那种静态封闭、机械僵化的设计将不合时宜,一种新的适应后工业时代的动态开放、有机灵活的组织结构形式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