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我国企业商标境外被大量抢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地看好海外市场,然而,由于商标权保护相对滞后,致使很多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遭遇到自己商标被抢注的困境。据悉,近年来国内知名商标在海外流失量很大,例如,“同仁堂”、“狗不理”、“英雄”等著名商标在日本被抢注,“王致和”、“海信”在德国被抢注,“安踏”、“六神”、“雕牌”、“小护士”等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  相似文献   

2.
创造世界级企业,打造国际级品牌,是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在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在海外频频遭遇商标抢注。"英雄"、"同仁堂"、"红塔山"、"康佳"、"红星"、"大宝"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品牌商标在欧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印尼被抢注。国家商标管理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民族品牌商标每年海外被抢注的案件超过一百件,主要涉及化妆品、饮料、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等消  相似文献   

3.
厉锡山  张小兰 《江苏商论》2013,(6):16-17,26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很多知名企业商标遭到国外公司或个人的抢注,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恶劣影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是由于我国企业商标国际化注册意识薄弱和对商标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以及对国外法律不了解造成的。为了防范商标国外被抢注,我国企业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4.
近日,康佳、新科、德赛等中国公司商标在俄罗斯被抢注一事引发对中国知名商标遭遇国外抢注的广泛讨论,就在一个月前,备受关注的海信诉西门子公司商标侵权案和厦门东林公司与欧司朗公司历经一年多的商标跨国纠纷最终以和解了结。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内地商标已进入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每年遭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五粮液在韩国、康佳在美国等相继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命运,中国商标在海外遭…  相似文献   

5.
通过企业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两种情形的三个案例,律师将为我们解答:遭遇代理人抢注商标的企业如何维权?企业又当如何避免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行为?涉外商标如何在海外注册?  相似文献   

6.
中国知名企业商标在海外被抢注已不鲜见,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海信。 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品牌"Hisense"竟在德国遭遇名头更大的博世一西门子公司"抢注"长达5年之久,而且海信被索以高额资金才能要回商标。在迫不得已下,海信集团不得不在欧洲市场紧急启用了新商标,并可能因此状告博世一西门子公司。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事件不断出现,如“英雄”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在英国被抢注,“安踏”、“六神”、“小护士”等也都难逃厄运。2005年3月以来,海尔、康佳等着名企业又因商标被抢注而相继引发海外官司。在加拿大,甚至还有“老字号商标转让公司”,专门做中国老字号商标的“买卖”。  相似文献   

8.
在品牌保护方面,最近几年中国企业没少缴学费。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遭遇近乎苛刻的知识产权审查,被折腾得苦不堪言,甚至领到巨额罚单。知识产权频频亮红灯,不仅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也着实累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转型。国家商标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每年国内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总数超过2000多起。我国许多知名企业曾因品牌保护不力,出现商标、品牌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企业竞争力和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商标的商标专用权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我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没有及时采取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措施,导致在商品进口国丧失了商标使用权而是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本文从商标域外的恶意抢注的界定入手,深入研究了商标被域外抢注的危害、原因,提出了商标域外抢注的防范措施及商标被恶意抢注后的对策,希望对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商标专用权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企业商标保护意识的淡薄、商业竞争及利益的诱惑以及相关法律的漏洞等因素导致频频出现企业商标被抢注的现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防范商标被抢注,企业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商标保护意识、建立商标保护预警系统,还需要和行业协会保持密切的合作;更需要相关行政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抢注商标的可秉之机.  相似文献   

11.
吴自晨 《大经贸》2008,(5):68-69
将自有品牌产品销往海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途径。目前,有不少中国的知名品牌如“狗不理”、“北京同仁堂”、“五粮液”等商标在海外遭到恶意抢注,不仅影响了中国知名品牌的声誉,而且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设置了重重的壁垒。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给出的数据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恶意抢注的案件高达2000多起,造成了每年约10亿元人民币的无形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海外广阔的市场,商标这种区别于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越来越凸显出了它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然而,有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对商标的管理和保护意识淡薄,致使我国一些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树立起来的品牌在海外被恶意抢注或仿冒,给企业的无形资产造成了大损失,也为这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3.
2月24日,针对西门子(含博世-西门子及西门子所属公司)抢注七家中国企 业商标一案的"中国商标海外维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知 识产权界权威专家以及商务部、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和部分 官员以案说法,对新形势下中国商标海外反抢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刊记者 也第一时间就此事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4.
商标是由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而使用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等组合构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不确定性、垄断陛和长期性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商标作为企业素质、文化、精神、竞争力的象征,已成为企业走向市场、占有市场、自我发展的战略出发点和重要依托。尤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商标已成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竞争进人白热化阶段,商标抢注竞成了压制竞争对手的“法宝”,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企业可说遭难不小。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5%的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国内的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成了境外抢注的热门,境外抢注中国商标进入高峰期,对此,国内企业不可等闲视之。而中国商标如何才能规避境外遭抢注的风险,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亟须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要为商标建立"防火墙",不但要防止商标被他人抢注,遇到商标抢注更要积极应对,要善于运用商标的在先权利.  相似文献   

16.
商标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护照。而在我国企业在融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内知名商标的抢注问题却成为我国内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阻碍。为此,应该强化企业的商标注册意识,加快商标的国际注册过程,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一些企业或者个人利用与商标在先使用人的特定关系而恶意抢注该商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他人已经使用的未注册商标而抢先注册等,严重损害了商标在先使用人的权益,也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商标反抢注:“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逐渐实施,我国一些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的事件屡屡发生。每年遭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有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遇抢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我国知名商标被抢注已经进入高峰期(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标抢注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宏 《中国广告》2005,(11):59-61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五粮液在韩国、康佳在美国、海信在德国、科龙在新加坡等相继遭遇了商标被抢注的命运。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企业产品出口贸易也增长很快,特别是一些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利用自己的商标信誉在国外开拓了市场。然而,令人遗憾和担忧的是,由于我国许多厂商对出口商品商标保护意识不强.我国的许多知名品牌时常遭到“抢注”。本文就商标屡屡被抢注的原因加以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的企业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