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以蓬勃之势登上历史文化的舞台。她们不仅冲出了男性文化的遮蔽,而且确立了自我性别的写作意识,凸现了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但女性个人化写作自创作伊始就在理论援引上存在偏差,在文本实践中其话语内部充满了种种悖逆与谬误,而精神家园等终极价值意义的最终缺失,使得女性写作日益陷入窘境,并最终归于平寂,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李英甫 《魅力中国》2010,(30):95-9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一部“红楼”,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为女性张目,为女性呐喊。《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明 《魅力中国》2013,(29):399-399
雏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女·l生阶段的文学。其特征是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4.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作为20世纪最具破坏力和蛊惑力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性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和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揭示了人类文明中的父权制的本质.它强烈要求打破现存的两性秩序,重新确立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以最终达到消解男性中心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者主动积极采取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干预原文的一些表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女性译者与男性译者的同一文本的翻译来说明:中国女性译者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宣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但仍在她们的译作中折射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以女性视角为莎剧《哈姆莱特》撰写了一部“前传”——《葛特露与克劳狄斯》,将关注中心由男性转换为女性,建构了一个具有女性话语特征的文本。葛特露在读者眼中化身为冲破世俗观念追求婚姻自由与幸福的代表。但事实上,在与克劳狄斯的婚姻中,她并未摆脱与老哈姆莱特王婚姻中被利用的命运,再次成为男性,尤其是“政客”达到政治目的的筹码。  相似文献   

8.
《打击幽灵塔》剧中的“父亲”形象既是实行家长权威的专制符码,也是进行性剐压迫的性别符码。隐匿在文本中的女性基本情绪为焦虑、不满和愤怒,这一愤怒情绪的表达带出了文本中女性人物反抗的声音,与母亲的性别认同和女性反抗群体的出现成为抵抗父权统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09,(3):78-78
许多人认为企业界肯定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在评估女性的领导能力时更是如此。调查出人意料的结果是:总体而言,在绝大多数领导力维度上女性得分都要高于男性,唯独在“前瞻能力”上女性得分低于男性。所谓前瞻能力,是指发现商业环境中的新机会和新趋势,并为企业制定新的战略方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尚洁 《黑河学刊》2013,(9):36-37,79
学术界一致认可海明威塑造了众多打不垮的“硬汉”形象,但对他作品里的女性形象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依据文本,深入挖掘,全面解读,可以发现海明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况,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以极为欣赏的笔调塑造了一位所有男人心中的完美女性——凯瑟琳,她美丽、温柔、勇敢就像“天使”一般。但是这样的女性在真实的世界中却是让不存在的,远远的高于现实。现将论述她的不完美性以及在海明威的笔下形成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括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概念及内涵,阐述了增强女性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提高女性主体意识,对女性独立及其增强性别责任意识,对家庭廉政文化建构,对儿童早期社会化中主体意识形成,对男性解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文学和文学传统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一度是一片落寞之地.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3.
邱馨慧 《魅力中国》2014,(14):115-115
柳青的《创业史》可谓“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创业史》塑造了一批丰富的人物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徐改霞便是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的一个重要人物角色。她具有富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无论对爱情、对事业。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以探究徐改霞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表现方面以及其人物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庆利 《魅力中国》2013,(16):33-33,34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的理论为代表,认为“死亡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全部生命过程”,“要在意识中清理出真实的死亡结构的死亡意识”,以此达到人的本真的存在。中西死亡意识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从中西方传统的死亡理论中.都能找到建构现代化人格的死亡意识的资源,在当下现实生存状态中,有效消解人类与生俱来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15.
当红流行语“女汉子“日益被更广泛的人所接受,其褒正含义也越来越得到加强和传播。“女汉子”一词包含独立自强、乐观自信和坚持自由等为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和特质。然而“女汉子”一词始终是通过强调女性的男性特质和男性形象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并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可。“女汉子”对传统女性气质的摈弃和其身上男性气质的彰显,实际上宣扬了重塑“性别角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许薇 《理论观察》2005,(4):38-39
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男性和女性期许更多角色扮演,尤其对现代女性,认清所扮演的角色极其关键。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省视何为“现代女性”,与我们意念中“女强人”有什么联系并在分析中重新定位这一思想概念,最终实现女性的真正本色。  相似文献   

17.
杨瑭 《新西部(上)》2014,(5):93-93,90
美国作家芭芭拉·G·沃克在《丑女与野兽——女性主义颠覆书写》中,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改写经典童话,以崭新的视角颠覆传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传达出一种女性主义的思考,在文本中颠覆男性形象,重构女性形象,构建了一个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社会是一种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比如在设计公共汽车扶手时,不考虑女性的身高水平,还有一些媒体,在关注女性时,肆意炒作,造成对女性的二度伤害,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谓“女性视角”,就是要摆脱男性文化的体系,更多地、更平等地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女性视角”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9.
职场女性并不是“弱势”的代名词,女人的感性为职场女性带来了些许灵性,也为职场女性带来了与男性PK获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王天玉 《黑河学刊》2014,(2):69-70,125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行为,巫术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巫术的存在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虚幻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人类趋利避害的主观意愿。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巫术信仰一直在民间长期流传,而且从事巫术活动的巫师大部分是女性。现主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女巫”的存在,用钩沉历史的方法分析“女巫”的文化意涵、社会地位与人生境遇。巫术信仰既然是人类意识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而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