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论矿业权价格与矿业税费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的《矿产资源法》从法律上规定了矿业权的有偿取得和依法流转制度 ,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与实施 ,为矿业权评估与矿业权的有序流转奠定了法律基础。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及学术界对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探讨 ,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矿业权价格与矿产资源价值之间、矿业权价格与矿业税费之间的关系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 ,基于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不同的评估方法。由于没有统一正确的评估方法 ,难免使矿业权流转价格不合理 ,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或者使矿产资源勘查、矿业企业承担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因此 ,从理论上明晰矿业权价格与…  相似文献   

2.
矿业权是指赋予矿业权人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发和采矿等一系列活动的权利,在我国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两项权能.探矿权是指勘探企业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采矿权则是勘探企业在依法取得的采矿权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矿产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府与矿山企业博弈的矿业权评估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政府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唯一所有权主体 ,矿山企业因拥有矿业权而合法开采、加工国有的矿产资源。政府的矿业政策来源于并服务于企业 ;矿山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政府矿业政策和管理行为的影响和约束。可见 ,政府与矿山企业是一种互动的博弈关系。矿业权评估是对未来矿业权预期收益的测算 ,需要对矿山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和模拟。本文以解决矿业权评估问题为目的 ,运用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分析研究政府与矿山企业的关系 ,构建这种博弈关系下的矿业权评估模型。一 .政府与矿山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曹开虎  张敏 《化工管理》2011,(12):28-29
<正>加大矿权整合力度矿业散乱差格局有望改善为了进一步整顿国内矿业市场,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暨矿业权实地核查总结表扬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对我国矿业权的整顿情况进行了全面盘点。  相似文献   

5.
地质勘查如何应对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部矿产资源的特征和地质勘查在矿业开发、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提出地质勘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些重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矿业权,简称矿权,是指探采人依法在已经登记的特定矿区或者工作区内勘查、开采一定的矿产资源,取得矿产品,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其中,勘探一定的国有矿产资源,取得矿石标本、地质资料等之权,叫做探矿权;开采一定的国有矿产资源,取得矿产品之权,称为采矿权。探矿权与采矿权共同构成矿业权。关于矿业权的性质,目前理论界通常认为是准物权。  相似文献   

7.
曲勃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63-67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可耗竭性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代价,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代价评估体系,并应用环境评估法,对这些环境损失与代价进行量化和货币化,最终确定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为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的研究、矿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偿开采到现行的有偿使用 ,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有了质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 ,国家的矿产资源所有权得以明确界定并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实现形式。但当前我国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充分反映了现行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 ,必须予以相应的调整以推动矿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足的分析及矿业发达国家管理体制的借鉴 ,对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调整方向进行有益的探索。一、现行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框架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有偿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自然资源的价值论出发,分析了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的存在,界定了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基础;指出了矿产资源与其环境是一个自组织耗散结构系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要引起系统熵增大,进而产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正、负价值问题;论证了矿产资源的整体价值实质上是其本身价值、增加价值、损失价值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耦合价值;提出了矿产资源耦合价值与矿产资源利用模式的关系;明确了只有矿产资源耦合价值大于0才是矿产资源可利用的经济发展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价值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 ,对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 ,许多学者提出了保护资源和研究矿产资源价值的主张 ,特别是对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的价值及经济实质的研究也已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重视。艾仑·科特雷尔教授指出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形式 ,都必须承认有限的、会枯竭的资源都具有价值 ,因此 ,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资源制定价格 ,以便限制消耗和给予保护和关心。”很多国家和政府如美国、加拿大、挪威、荷兰等国也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支持开展资源…  相似文献   

11.
秦格 《煤炭经济研究》2012,(7):53-56,78
阐述了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和计量的意义。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价值计量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手段,特别对用于定量分析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价值、国有矿产资源总价值计量等模型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2.
论矿产资源的价值及价值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论述了矿产资源的有价性及价值构成,同时分析了矿产资源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地呈现正、负价值的两面性。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矿业开发也是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资源与效益的强烈反差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尽快遏制和扭转目前矿产资源“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论矿产资源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论述了矿产资源是价值的以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其价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矿业价格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价格体系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陶树人矿产资源的有偿开采和地质勘探成果的有偿使用,是通过矿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价格来实现的。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价格,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有偿开采和有偿使用。矿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价值与价格:一、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经济实现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价值 ,矿产资源的使用和转让必须在有偿的原则上进行 ,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关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实施方法 ,尤其是如何保证有偿使用在经济上获得实现 ,有过各种各样的争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两种形式。1 资源税。①基于产量的资源税。它以产出矿产品的数量为征税依据 ,要求对每一单位产量都征收一笔一定的费用。这与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税相似。这种方法实施起来相对简单 ,但它对每一单位的产出都征收一笔相同的费用 ,因此对资源条件不同的两处资源来说是不公平的。弥补的办法是对每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矿业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矿业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种物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中的使用权能。包括地质普查勘探权、矿山建设权、开采权、矿产品生产经营权等.是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1986-2016年建立与完善矿业权有偿出让制度,2017年至今建立与逐步完善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在2019年底发布的《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实施前,国家进行了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试点,该文件实施之后,中国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类型和范围不断增加,制度逐步完善。中国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存在的问题包括:出让机制不健全、地质资料数据共享不畅、出让方式相对单一等。结合中国油气矿业权出让制度演进历程和当前出让实践,提出优化油气矿业权出让制度的建议:一是完善交易市场准入条件,增加确定、可管控的内容,避免重复投入与矿业市场资源浪费;二是完善油气矿业权出让机制,实现竞争模式多元化、基价评估规范化,同时适度向有条件的企业倾斜,并实现“净矿”出让;三是完善配套服务市场,加强油气区块出让的前期规划、地质公益调查、地质资料共享机制的投入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和矿山环境生态化”的总体要求,落实矿山主体责任,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最优化、矿山环境影响最小化,实现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是矿产资源领域的一次全面系统性国情调查。本文阐述了武隆县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意义,并对矿业权实地核查方法、矿权测量、数据整理等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