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以某一特定的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产业集群使得企业间建立直接、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长期的伙伴关系由企业间经过一次次相对独立的反复交易而彼此信任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群内企业服务外部化对企业集群规模扩张、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服务的外部化是有条件的,会受到群内企业总体生产规模、企业间的专业化生产分工水平、企业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和高质量人力资本供给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黄寰 《国土经济》2008,(1):19-20
(三)构建创新型的区域产业集群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区域产业集群?我们可以先分析,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产业集群。据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企业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相互协作与网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这五种类型其实也就是实现区域产业集群现象5种不同作用机制。论文认为,自主创新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的概念、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在各个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的概念、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在各个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赵红梅  闫立华 《价值工程》2009,28(12):39-41
集群内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是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和提高集群绩效的关键,能降低创新投入,减小创新风险,提高参与企业的收益。文中分析了产业集群内企业传统技术创新流程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基于"竞合"思想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流程进行改进,从而为提高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组织进化的基本准则和目的是提高环境适应性和组织生存能力。在产业集群进化过程中,集群内企业种群间的竞争与协同是推动集群进化的主要动力。竞争使生存潜力最大,环境资源利用最充分的企业种群得以生存和繁衍。协同使企业种群通过彼此间的协调与影响,在长期的相互适应过程中共同进化,以提高企业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竞争与协同促进了企业种群间的生存平衡和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进化。  相似文献   

8.
陈柳钦 《经济界》2008,(3):64-7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  相似文献   

9.
李超 《企业经济》2007,(6):34-36
企业集群是企业家的聚集区域,创新是推动企业集群“点——线——面——群”成长和升级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观点,从“组织域”层面解释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与模式,对企业间网络、群内企业以及集群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企业集群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剑  王中颖  鲁卓  牟燕妮 《物流科技》2006,29(3):110-112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空展的重要组织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产业集群如何运行,集群内企业间如何协调,才能表现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首先分析阐述产业集群的基本组织结构以及该组织结构得以运行的基础平台,而后从组织角度出发,构建一种新的产业集群的组织运行模式。从而以更高效率来发挥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众创空间已日益成为推进国家双创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全民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生态共生视角探讨众创空间内部创业主体的演化模式具有长远和丰富的理论意义。通过构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两主体Lotka-Volterra动态演化模型,并运用数值仿真揭示当前国内众创空间内部主体间的主流共生模式以及构筑基准理论和模型,然后拓展该基准模型至引入成熟企业的三主体共生演化模型以打破主流两主体共生模式的局限,讨论成熟企业的入驻对众创空间共生主体、主体关系和演化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初创企业、配套资源组织及成熟企业等共生单元在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内外部共生环境中通过达成不同共生模式以推动整个系统实现演化发展,演化的均衡结果由主体间的共生系数取值决定;(2)目前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共生环境下的两主体共生模式由于资源和规模限制其发展能力,导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生,成熟企业的入驻在系统内部发挥着资源保障和发展引擎的作用;(3)三主体互惠共生是系统演化的最佳目标导向。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国内众创空间构筑和系统升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竟竟 《企业活力》2010,(10):13-15
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经济胞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于生物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深层次剖析三者之间的共生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区域经济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而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林业绿色供应链联盟打破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各活动环节的割裂与封闭,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构成一个共生系统。本文运用共生理论来研究林业绿色供应链的联盟成员的选择问题和供应链中联盟成员的构成及数量问题,即林业绿色供应链共生系统的准入机制和增容机制。在准入选择机制方面,针对集团子公司、现有的经常合作的企业、合作较少或未合作过的企业等分别采用无市场竞争准入机制、非竞争型市场机制和完全的竞争市场机制三种不同的准入选择机制。在增容机制方面,从理论上探讨了共生维度和共生密度的均衡临界点,使得系统中共生能量的增加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群价值网是一个共生组织,稳定性是其重要的维生机制,稳定性越好,组织的维生能力越强。鉴于此,运用生物种群共生理论,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集群价值网的不同形态分别建立了反映其收益增长规律的Logistic模型,得出了稳定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并分析了其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业和银行关系紧密,在长期合作中由利益驱使形成共生关系.本文从利益分配维度对二者共生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中国“房地产—银行”共生系统的收益不稳定,且呈偏利于房地产业的非对称分布,银行在与房地产业的合作中未获得平等的利益分配,“房地产—银行”共生系统运行效率偏离系统环境的优秀水平,共生效果不理想.作者认为,对房地产业与银行共生关系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认识不清,以及偏颇的调控政策是导致中国房地产业与银行长期不能协调共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看,企业可以看做是一个由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两个共生单元构成的共生态。他们的共生模式有寄生、偏利共生与互惠共生三类模式。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共生环境,企业共生态就会缺乏向有效率和促进公平分配的互惠共生模式的相变动力机制,要促进企业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既有效率,又有公平的共生态相变,就必须从智力资本计量、共生环境建设、内生媒介形成等方面采取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豫鲁苏城乡统筹度比较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和共生理论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城乡之间共生界面、共生关联和共生协调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级指标,构建城乡统筹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城乡统筹状况进行测评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involving organization scholars and clinicians to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health are conceptualized in the literature. We illustrate how the use of systems theories (in this case complexity theory) in relation to organizational health introduces problems such as the risk of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health at the expense of individual well‐being. The phenomena of organizational health and individual health are often presented as having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and we suggest some circumstances where this is not the case. Our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we need to move beyond current conceptual limitations and move towards a more process‐based model of health in organization rather than organizational health.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中小房地产企业培训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根据共生理论,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培训联盟,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中小房地产企业培训效果。最终实现中小房地产企业与教研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互惠共生,从而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煤矿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了煤矿区纵向主导产业链和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变矿区“开环食物链”为“闭环食物链”,使矿区从不完全生态工业属性走向完全工业属性,最终实现矿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