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玮 《环球财经》2010,(11):80-83
以往在加息时,人民银行通常会在加息公告里对加息之目的作出解释,例如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等。而此次公告,仅公布了利率调整情况,对于加息的目的却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31-31
早些时间,央行行长曾表示,是否加息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因此,5月份CPI一公布,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市场多数人看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挤压两大资产的泡沫,加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出来说,由于市场对加息不敏感,或在中国加息对宏观经济没有多少效果,因此加息还不如取消利息税。从居民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来看,加息与取消利息税是完全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李赟 《新财经》2006,(6):62-63
在全球央行加息的浪潮下,中国的加息也如期而至,踏入加息通道之中。兹事体大,央行加息犹如石子入水,泛起的涟漪势必波及深远——宏观经济、产业行业、金融市场等无不处于冲击波之内。对此,中金公司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各有一番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黄杨 《环球财经》2010,(11):86-87
由于本次加息目的不明,因此在“抑制通胀”之外,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此次加息也是为了“打压房价”。这个目的能达到吗?根据历史统计,在上一轮加息周期,第一次及第二次加息后的一个月,地产股都跑赢了大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4,(17):39-39
中国加息还是不加息,这个问题近日又被提给了央行。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中国不适合在短期内加息。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息问题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主张加息的人是出于简单的理念,即利率是资本的价格,价格扭曲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也有人考虑到加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一是加息后,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7.
近日,央行要加息的消息不绝于耳。国内股市也为之上上下下。随着十二月通胀的数字的公布,对加息的担心更为加剧。加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8.
热点     
《首都经济》2007,(10):9-10
央行2007年第五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9月14日宣布,自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距上次加息仅有25天。  相似文献   

9.
倪金节 《环球财经》2008,(7):122-123
在通胀阴影的笼罩下,全球金融市场在激荡和喧嚣中度过了一个月。 石油价格飞涨、欧洲通胀重上高位、特里谢和伯南克暗示将加息的言论,都加深了市场对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担忧。我们相信,尽管目前加息的时机还未完全成熟,但减息的空间已经暂时消失,全球加息周期来临可期。  相似文献   

10.
出其不意     
李潼军 《环球财经》2010,(11):77-77
十七届五中全会结束的第二天,央行就“出其不意”地宣布加息!这是中国央行时隔33个月后的首次加息举措,让各方都措手不及,关于是否已经进入加息通道的争论也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