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股改前后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股改前后流通股比例有显著变化,且这种变化使现金股利有显著增加,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分配政策向有利于中小投资者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探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从而为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北方经济》2007,(2):105-106
由于以前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地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原因,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及其改革,并针对改革前后股利政策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探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从而为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以前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地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原因,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及其改革,并针对改革前后股利政策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制度缺陷,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如何?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资本市场设立之初为什么股权是分王的,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会带来哪些影响,同时阐述了前面几次股改的做法及失败的原因,最后从理论上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最终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终于起步。 经过两批试点后,沪深交易所股改工作全面铺开。在短短的5个月里,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 达到144家,市值已接近市场的三分之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可谓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短期融资券发行等事件为标志,中国金融体制加速市场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韩诗雨 《魅力中国》2009,(27):105-105
股权分置改革自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股市中一股独大的现象,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意欲搭乘末班车,通过发放现金股利的方式获益,本文通过对投资者对现金股利偏好及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研究得出现金股利派发逐渐增加,股权分置改革与其预期目标的达成仍有一定的时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导论 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今年要基本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继续搞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和发展。随着6月4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全面股改第35批名单,股改公司的比例已占内地股票市场上的60%以上,股改可以说是进入了攻坚阶段。目前,各个公司推出的股改方案不一,有配售方案、基金方案、权证方案、回购方案、转股方案,到底谁是谁非也无定论。但是股改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实现股份全流通,发挥证券市场的应有功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7,(4):20-21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全国“两会”期间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如果说去年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股权分置改革何时启动的话,那么今年则更为关注股改后资本市场是否迎来根本性好转,资本市场功能能否进一步完善。而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让这个传统热点议题继续保持着它的热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将进一步触动国有企业的利益和竞争格局,其作用绝不亚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堪称“二次股改”。  相似文献   

15.
葛萍 《改革与开放》2011,(19):15-16
<正>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以来,截止2009年底,己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1562家,股改实施基本完毕。从2008年三一重工第一家股改公司上市全流通到2009年7月6日中国银行首发限售股解禁,沪深股市A股流通股首超非流通股,达到51.07%。截止2009年末,流通股所占股份比例已达到68.56%,境内市场股票市值24.39万亿元,其中已流通市值15.13万元,占62%,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股市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典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消费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做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初期会带来股票收益率结构性变化的推论。通过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对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钢铁板块股票进行了具体的实证检验,本文验证了这一推论。同时还考察了钢铁板块股票收益率在股改前后模型中系数的具体变化,揭示出股权分置改革初期所带来的、深层次的市场结构和投资观念的变化,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初期的积极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独立审计价值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点,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独立审计所带来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经理层的角度出发.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都将极大提升资本市场对独立审计鉴证业务的需求。与此同时。股改的顺利完成将导致股权更加分散并最终引起独立审计的风险转移。  相似文献   

18.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扫除了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启了A股市场全流通新时代.本文从西方股利分配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与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吸取了当前管理层和业界所持态度和观点,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珊 《珠江经济》2005,(11):76-81
股权分置股改方案是目前我国股市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首二批股改方案中因有太多人为因素,备受市场质疑,如对价支付谈判及其可能引起内幕交易,目标多元化,无广泛适用性(含B股和H股如何股改)等等,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股改方案太具局限性,没有抓住股权分置的本质和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