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6月以来,随着2003年全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基本明了,围绕2004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与宏观政策的取向,讨论再度“热”起来。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哪些与以往经济过热不同的特点呢? 1.当前的经济过热是投资拉动的局部过热。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局部过  相似文献   

2.
(一)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判断。1郾总体形势。受新的内在增长机制明显增强及政府适当调整政策的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GDP增长不低于8%,但也不会超过9%,估计与2003年持平。2郾消费需求将会呈现强劲的回升趋势。这可能是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征。预计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郾5%,实际增长10%左右。3郾投资增幅将有所调整,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水平。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8%,超过GDP增幅1倍。4郾出口增长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出口增长由2003年的30%回落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们对2004年的宏观经济走势看法不一,有的比较乐观,并认为会过热,需要加以控制;有的认为不会过热,甚至会过冷。那么,2004年各地的经济走势会有什么变化呢?我认为,市长们在经济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四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3—2004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中国经济过热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存在着某些过势的现象,但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中国目前处于1992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巩固目前的良好势头,并继续通过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来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以实现我国世纪头20年的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强调以下观点:第一,加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过热是有区别的,在加速增长中出现的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异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过热也是有区别的,应该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措施。第二,中国确实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可能,但也存在着通货紧缩的可能。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前两次经济过热时有很大的差别,合理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结合起来,是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和再就业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近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中,改善就业的任务比防止通货膨胀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4年国内经济增长将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2003年经济尽管属于正常增长,却事实上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苗头,所以在2004年,需要更加注意的是抑制经济出现的局部过热,防范经济出现全面过热。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货币、计划政策,应由扩张转为收缩。在这方面,2003年上半年开始,短期宏观政策已经开始转变,一系列收缩性的财政、货币和计划行政措施初步出台。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们的税收政策要有不同的选择。在判断我国经济在2004年乃至未来的二三年中,经济增长处于上升态势的前提下,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过热,税收政策应宜“紧”,不宜“松”…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平 《当代经济》2008,(11):76-77
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关于经济走势,理论界讨论不断。本文基于五个方面的基本判断。认为房地产业应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和晴雨袁,但宏观调控处于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加息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上半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三过"问题不断交织,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围绕这些问题,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过热现象不断显现,加息已在所难免;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经济并不存在过热问题,只是投资分布不合理,加息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本文结合这两种观点,分析加息政策的效应,并提出对这一问题的相应看法.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趋于严峻,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加之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但是在出口市场、产品结构改善等方面不乏亮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2003年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都表现出经济过热再次降临中国,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结构不合理。刘伟、蔡志洲在《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投资过热》一文中,将我国三次经济过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济景气、新的居民需求、国企改造、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和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均为这一轮固定投资激增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经济来说,总需求的结构性失衡比总量不足具有更大的危害。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不可能长期支撑低效率增长。提高效率最根本的措施是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重点,一…  相似文献   

11.
在稳健型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1%,投资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较明显的遏制,通货膨胀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调控、可承受的范围,消费增长稳中趋升,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总的看来,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是“有惊无险”,经济避免了一次因投资过热及经济变量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增长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秋季报告》。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去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报告提出,宏观调控中要十分重视价格波动问题,充分警惕价格上涨压力可能造成的影响。目前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趋于严重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要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社科院报告分析了历次因经济过热而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虽然经济过热的现象是多方面的,但是最触动人的神经的,对居民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通货膨胀。报告提出,当前,虽然价格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价格上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宏观形势及几个重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连续两年8%以上的高增长后,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变得较为微妙,“过热论”、“不热论”以及“局部过热论”不断地发生碰撞,莫衷一是。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两点认识是相对明确或已经形成共识的,一是中国经济自2002年中期以后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二是局部的投资过热潜伏着较大的宏观经济风险,特别是可能造成今后几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并很可能再次重演“通货紧缩”现象。  相似文献   

16.
樊纲 《经济导刊》2013,(11):69-70
<正>稳健的增长目前仍然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这不是新的理念,往届中国政府同样是规避经济过热的,但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时候很难避免市场冲击。比如2004-2007年,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影响下,全球经济是过热的。中国经济也增长迅猛,国内投资增速非常快。政府并不希望经济增速过快,努力为过热的市场降温。距今最近的一次过热发生在2009-2010  相似文献   

17.
当今江苏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江苏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增长速度高位趋稳,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高增长、高质量、低通胀的理想状态。展望2007年,本文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会发生大的逆转,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预计江苏经济仍将稳定在高位增长区间,经济增长将表现为高位趋稳或小幅回调。2007年江苏在稳定发展速度的同时,要切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继续优化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状况,国内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刘迎秋研究员主笔《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一书,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国民经济超高增长过程已终结,次高增长阶段将来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来3~5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最终成  相似文献   

19.
杨琳 《经济导刊》2002,(12):16-18
200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不断加速趋势,但股票市场走势自2002年1月份以来基本上呈箱形运行态势,未能反映经济增长不断向好的特征,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出现了较大的背离,背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这仅是我国股市从过度投机向理性投资转型过程中的短期现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发展,股价结构逐步将调整到位,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也将改变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局面,这种背离现象将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国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意见纷呈,我们认为,三大经济周期的重叠使得目前中国经济的强势增长将得以维持,宏观经济的四大背离是有可能渐次化解的。对于投资增长和信贷扩张等现象均应慎重思考,而不应轻言过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