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有很大区别。本文在比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业务流程异同的基础上,运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设计改进意见,以使其满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解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哲学,涵盖着政治、社会制度、自然观和经济理论的综合运用。需要有系统科学的表述。本文首先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问题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认为这个模式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和要求。但客观上,多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存在的,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模式选择的背景下,需要相应的和谐经济理论与政策作支撑。本文封循环经济模式的选择与建立,以及整体评价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态化等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并逐渐成为当前各国各地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比较落后的城市,虽然存在诸多的资源优势,但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模式出发,分析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循环经济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具有协同共进的关系.两者都遵循基于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是社会经济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闭流经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引进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带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克服环境因素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绿色壁垒。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企业如何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将循环经济模式与战略发展统一起来,促进企业的资源节约和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时代经贸》2007,5(2X):39-40,42
循环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企业如何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将循环经济模式与战略发展统一起来,促进企业的资源节约和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行为约束及其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秋琴 《生产力研究》2007,(9):10-11,2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对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行为约束及其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的文化模式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认识和处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先进的循环经济文化模式,并应用文化资本与文化成本范式来对文化现象进行经济解释,又是特别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循环经济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精神的发扬,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世界循环经济理念的吸收和创新。本文以文化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起点,从循环经济和文化模式的概念人手,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循环经济文化的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先进循环经济文化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集群不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的文献中,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外部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大加褒扬.但忽视了在我国目前环境下.有些产业集群存在的一些“不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不经济”现象的深刻剖析,探讨了针对各种“不经济”现象的对策,以期实现我国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子晗  吴伟强 《生产力研究》2011,(9):142-144,156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者存在利益博弈。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发展状况、发展优势、各主体间利益博弈等问题进行分析,对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针对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制度上的可行性建议,以求达到优化西安市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了云南省农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云南省农林业循环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理念与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促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认为云南应全面考虑,积极探索适合本省不同地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水、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研究循环经济在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与循环经济存在主要问题,并结合国情给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过于单一,呈现出线性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经济体系的要求。随着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会计模式也进行针对性调整,从原本单一的线性模式变换成为循环模式。文章在阐述循环经济会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会计建立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循环经济发展中现行会计模式局限性的探讨,进而提出循环经济会计模式构建的路径,希望可以为我国循环经济会计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循环经济模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循环经济模式改变传统经济中存在的弊端,缓解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青岛市作为一个典型资源稀缺城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把循环经济模式引入青岛城市建设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从循环经济理论出发,根据青岛市的现状,着重阐明青岛市建设循环型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调、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经济发展能否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取决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技术是否完善和成熟,能否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平台。在研究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展嫁接技术和嫁接理论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而且为新兴产业与已有循环经济体系联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之后一直致力于探索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的应用。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CDM合作是将市场经济规则引入到循环经济的一大创新。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本文分别对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归纳出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种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利润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企业的选择行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该从宏观层面上把循环经济上升到节约经济、持久经济、相伴经济意义上的生态经济的高度和深度上来认识。要达到经济的持久稳定发展,就必须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新型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新型产业结构,应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入手,注重并充分发挥理论与政策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形式下,金融体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下面我们就针对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