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左劲中 《北方经济》2012,(17):70-72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农业产值是1990年的1.49倍,是1998年的1.12倍。农民纯收入中来源于农业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1998年人均为853.2元,2006年人均达到了1119.63元。但农业发展基本沿用粗放经营的传统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这种增长方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线流动的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的特征。1998—2006年安徽省农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47%,而化肥使用量及农药使用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6年中,和林县经济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由1955万元增加到2.6亿多元,增长了13倍,国内生产总值由3.8亿元增至29亿元。和林县“地上没草、地下没宝”,但以招商“交换法则”在这片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换”出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3.
从1984年开始,珠海市领导就曾多次强调:珠海的农业也是一个窗口,要积极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发展外向型农业。要求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起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创汇农业。贯彻“以外向型为主,大办开发性、创汇型农业”的方针。10多年来,珠海的外向型创汇农业成绩显著。1989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总值4543万美元,比10年前增长6.3倍。这一年珠海社会总创汇中,农业创汇占23%。1990年农产品出口创汇相当于1980年的7.4倍。1991年,珠海县大灾之年,特区农业仍取得较好收成,农业总产值达9.3亿元,其中农渔产品出口创汇8000万美  相似文献   

4.
对《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一文的质疑与辨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起东先生《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一文 (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0 0年第 1期 ) ,极力为读者描绘一幅 3 0年代华北农村欣欣向荣的图景 :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1914— 193 2年的短短 10余年间 ,河北的粮食总产量增长 2倍多 ,按农业人口计算 ,河北、山东两省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达五六千斤 ①。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193 1年冀鲁豫三省各类农户的“最低收入”分别超过 192 2年直隶农户的“平均收入”0 67— 0 96倍。农民生活大为改善 ,口粮充裕自不必说 ,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质量提高。冀鲁豫三省农民常年人均消费的猪羊牛和鸡…  相似文献   

5.
我区第一家乳品企业始建于1956年,到1984年近三十年的时间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在1985——1988年这四年中却出现了大发展局面。1988年,全区地方轻工系统已有5家乳品企业,比1984年增加3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90吨,比19884年增加140吨,增长2.8倍;乳制品年产量达5,814吨,比1984年增加4,100吨,增长3倍;乳品工业年产值达2,944万元,比1984年增加2,105万元,增长2.5倍,乳品工业产值占全区地方轻工系统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实现利税596.5万元,比1984年增加488.3万元,增长4.5倍。  相似文献   

6.
会昌推进“猪气果”工程周云山“猪气果”工程,即以沼气为纽带,连接猪和果,并以沼气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养猪和果业的发展,由此而形成的“猪—气—果”产业链。近年来,会昌县老建办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能源、农业等有关部门,在会昌选择了62个村中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又一次出台“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如果说2004年一号文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主要政策内容,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那么,2005年一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长。这也表明了中央政府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中的决心。广东省农业厅根据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精神,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新的工作部署,现将其刊登如下,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12,(19):48-51
中共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公司”)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机公司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取得了出色业绩,2007—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2倍,利润增长0.83倍,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 乌兰建县以来,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与1959年建县时相比,人口增长了3.0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17.3倍;粮食产量增长了3.15倍;油料产量增长了15.98倍;年末牲畜存栏数增长了29.07%;财政收入增长了1.57倍。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至1992年全县国民收入2863.74万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八五”以来平均每年增长6.95%;社会总产值4775.74万元,平均每年增长5.1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66.74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3.08%,“八五”以来平均每年增长3.40%。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央又一次出台“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如果说2004年一号文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主要政策内容,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那么,2005年一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有效增长。这也表明了中央政府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中的决心。广东省农业厅根据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精神,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新的工作部署,现将其刊登如下,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1.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龙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农业的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资料表明,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在本世纪初为20%,而目前发达国家已达到60—80%。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关键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一、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数千年来,以农立国,而粮食在农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人口22.4%。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仅有16.8亿亩,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然而,我国只靠什么力量提高粮食产量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呢?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从1400年到20世纪中期,中国人口数量增长了7~9倍,人均粮食消费则长期稳定中略有增加;同期耕地总数增长4倍。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途经是扩大耕地和提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农业在私有制度下,以个体农户为主体,在人均5公亩的狭小农田上进行集约经营。20多年来,在其耕地面积和农业就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总值增长30%,以实物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5.6%(1965~1980年),农户总收入增加11.5倍(1960~1980年),农户生活水平超过城市劳动家庭一成左右。日本农业取得如此成就,与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部地区传统农业大省的四川省,2001年末,全省耕地总面积为9169.1万亩,以西部8.9%的土地和2012%的耕地养活了占西部30%的人口,但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如四川省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较1990年增长了4.69倍,而同期农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了3.56倍。  相似文献   

15.
《开放潮》1997,(10)
改革开放以来,普宁市从实际出发,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抓流通促发展。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财政收入(老口径)3.62亿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2914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3倍、5.8倍和2.2倍。1996年1—10月,全市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集市贸易成交额分别为100亿元、3.03亿元(老口径)和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0.2%、23.3%。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显示,全省34个贫困县1993年工业总产值211亿元,比1985年增长6倍;农业总产值165亿元,比1985年增长1.7倍;财政收入10.8亿元,比1985年增长2.7倍。现在,这些贫困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到517元,全省已有600  相似文献   

17.
<正>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1980年,西北5省区农村社会总产值为143.2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1%;1987年,西北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增加到419.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4%,比1980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农业来看,西北地区1980—1987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43倍,略高于全国(为2.41倍)。可见西北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不在于农业,而主要在于乡镇企业的不发达。  相似文献   

18.
治理水泥粉尘污染,关停了12条立窑生产线,水泥产能却增长到1000万吨;实施煤电铝联产联营工程,用煤发电,以电炼铝,发电废渣成为水泥等建材产业使用的原料;“畜、沼、果(菜、粮)”农业循环生态模式带给农民新的生活……这是老工业城市铜川转变增长方式、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缩影。铜川市委书记吴前进介绍说:一近年来,铜川遵循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科学发展模式,努力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  相似文献   

19.
广东发展创汇农业的现状广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基地,其中农产品出口一直占相当的份额。1955~1985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从1.29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30年增长7.3倍,年平均增长7.2%。凭籍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条件,通过三十多年的耕耘,广东已初步形成“以港澳市场为主,以鲜活商品为主”的农产品出口格局,初步建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汕头、湛江沿海地区为两翼,以广大丘陵山区为腹地的农产品出口商品基地。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广东创汇农业呈现相对疲软的现象。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于农产品总产值增长的速度下降,农产品出口值占农产品总产值的相对额也下降。“六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5%,而农产品出口值年平均增长仅5.5%;1985年广东农业生产总额174.85亿元,农产品外贸收购17.99亿,占10%左右,扣除加工品部分,只占7.4%。造成上述落后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采取财力、物力、智力和其它因素配套投入,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路子,是不是解决农业后劲不足的最佳方式?江西省临川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作出了肯定的答复。临川县是个“平原一线,丘陵一片”的地区,耕地面积78.9万亩,人均水田1.26亩。“六五”期间,临川县和其他地方一样,也遇到了一个农业投资明显减少的问题。农业投资比“四五”和“五五”时期分别减少了27.3%和56.4%。在这种情况下,全县农业经济仍然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05亿元,比1978年增长4.29倍,平均每年增长47.66%;198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9.27亿斤,比1978年增长87.54%。是全省仅有的两个粮食连续7年增产的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