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乐包装废料的利用与再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利乐铝塑复合纸易拉罐的生产线及其设备,把利乐软包生产的废料变成其工业原料。这样,既解决了利乐软包的废料利用问题,又创造了一个其产品和国际接轨的环保包装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包装工业》2004,(1):29-30
利乐风波或者只是暂时的,但无论如何,它都给了一个关注中国乳业、关注中国包装行业、关注中国包装产品市场的人们一次思考的机会,一个冷静观察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包装工业》2008,(12):12-12
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及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利乐公司11月20日宣布,其最新的无菌纸包装“利乐晶”正式面向全球推出。利乐晶是业内第一款纸卷式灌装、盒顶为屋顶式斜坡设计的常温纸包装,为果汁和含乳饮料产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包装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包装工业》2008,(8):27-27
全球著名的液态食品加工及包装系统供应商利乐公司今天宣布为利乐冠包装推出全新的“一步式”开盖。利乐冠EifelO38型包装就是一个带“一步式”开盖的新产品,新型开盖的直径为38毫米,并带有阻隔密封圈,密封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瓶子未被开启,确保瓶子内食品的安全,而且易于反复开启,非常适用于冷藏的乳品和果汁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包装工业》2008,(3):22-22
全球著名的液态食品加工及包装系统供应商利乐公司今天宣布为利乐冠包装推出全新的“一步式”开盖。利乐冠EifelO38型包装就是一个带“一步式”开盖的新产品,新型开盖酌直径为38毫米,并带有阻隔密封圈,密封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瓶子未被开启,确保瓶子内食品的安全,而且易于反复开启,非常适用于冷藏的乳品和果汁产品。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报纸杂志都在对瑞典利乐公司进行讨伐,理由是利乐采取的捆绑销售的策略,一方面造成包装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同行包装企业无法介入其已占据的市场。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乳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两个主角——乳品饮料厂家和消费者,或者说是利乐包装的用户,却都对此事件保持缄默。  相似文献   

7.
通过针对终端消费者的营销,引导和培养消费习惯,与客户共同培育和开发市场,利乐在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稳健的发展,成为一家在世界和中国包装器材行业市场份额绝对领先的企业。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上,利乐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外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外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宗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大课题,于是都在纷纷建立包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门新兴的工业体系。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  相似文献   

9.
"非常"利乐     
早在1952年,利乐的创始人鲁宾·劳斯巧妙地运用制造香肠的方式,把纸张卷成圆柱,然后用树胶膜包裹的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把两端的纸张密封,进而形成了传统的四角型的利乐包装盒.1961年,利乐首创无菌纸盒包装,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食品科技发明之一.1971年,利乐纸盒包装年生产量达到100亿个.1979年,利乐向中国输送了第一条生产线,标志着利乐开始进军中国市场.1997年,利乐推出了PET瓶无菌灌装系统.2009年,利乐共生产了1,450.30亿件包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706.74亿升的液态食品产品.  相似文献   

10.
~~张力控制系统浮辊组件的优化设计方案@廖建飞$利乐华新(佛山)包装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透视软包装     
我国软包装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9年,广东罐头厂在全国率先引进了一套瑞典利乐包装公司的复合纸砖形无菌包装设备,用来包装甘蔗汁、果汁、豆奶、菊花茶等液体饮料。从1984年起,食品及饮料企业又陆续引进了瑞典、美、日、德等国家生产的无菌包装生产线设备,使我国的软包装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TPR─包装材料革命中的成功之作利乐包装延长了食品的寿命,包装减少了食品在运输等环节中的损失。然而包装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关键在于包装材料。瑞典利乐拉伐集团(TetraLaval)下属的FILLTECH研究与发展公司于七月十五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是一项紧迫的、艰巨的任务。包装废弃物是一种污染源,但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关包装废弃物处理的研究会议和研究资料已多不胜数。在我国,由于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包装废弃物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我国还未建立科学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法规还有待完善,因此有必要关注和研究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又是人类导来发展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唯一来源。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在人类心目中的应置要加突出了。但是,另一右面,环境的空间是青阳的,环境的留量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现在的环货和资源再也不能无限制地满定人们的开发、生产和消费的需要了,安不允许人们毫无节制地排污和碉坏了。于是,针对世界包装工业的发展现状,环保部门经过调查,对包装工业的友展提出了三条意见:第一是认为目前商品包装得过多万,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包装。不少人认为有些包装是画蛇添足,可…  相似文献   

15.
利乐风波风波回顾:2003年11月起,国内多家经济类媒体突然出现了类似“利乐垄断遭质疑”一类标题的新闻。其中,最直接被常常引用的数据:上市公司伊利股份(60087)销售总成本中有40%是包装。有观点认为,利乐公司采取的“罐装机与包装材料捆绑销售”策略,剥夺了中国乳品企业对于纸盒生产厂商及其产品、价格的选择权,正在影响中国乳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软包装市场极具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软包装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9年由广东罐头厂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引进一套瑞典利乐包装有限公司的复合纸砖型无菌包装设备,用来包装甘蔗汁、果汁、豆奶、菊花茶等液体饮料。产品投放市场后,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食品工业、包装行业、造纸行业的兴趣与关注。自1984年起软包装市场日益趋旺,有实力的食品饮料企业陆续引进瑞典利乐公司、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德国PKL公司、日本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等生产的无菌包装生产线设备。使我国的软包装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年产无菌软包装的饮料、奶制品高达100多万吨,消耗包装材料超过3万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利乐包装可再生材料比例超过八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利乐公司(TetraPak)日前宣布,其位于巴西的工厂将全面向客户供应含有生物质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液态食品包装。在利乐巴西工厂,一种以甘蔗为原料的生物质低密度聚乙烯将替代原有的外层和复合层塑料。以一个1000ml利乐砖无菌包装为例,由于采用新的生物质塑料,加上中间的纸板层,其可再生材料比例可高达82%。现在年产能超过130亿包,可以全部满足150个当地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纸模包装制品行业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相继制订了有关法规,减少或限制塑料包装物的使用,这种形势对发展无污染的“绿色包装”材料十分有利。纸模包装制品是以天然植物纤维为主要成份的一种新型“绿色包装”材料。与塑料相比,其突出的优点在于废弃后自然降解性好、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回收后可方便地再生循环利用。同时,在多数情况下,纸模包装制品的生产原料为废纸,其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再生利用的过程。纸模包装制品可作为产品的防震缓冲内包装物,替代传统的聚乙…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告了在支持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的标准和附件方面的进步。  从 1950年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实施后,它就不断成为争论的焦点。现在,英联邦所有成员国在确保其满足指令要求的领域内都设有立法权。这些目标要求到 2001年 6月 30日前,英联邦国家应将 50- 60%的包装废弃物重生, 25- 45%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每一种包装材料的回收率不应低于 15%。大多数公司例如英国和法国的公司通过使用自有废弃物或更经常地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或回收废弃物。这些计划使判断公司在公司水平满足指令要求成功与否变得困难,在全国水平上评价同样困…  相似文献   

20.
最新无菌包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包装(Aseptic Packaging)是指用铝箔作阻隔材料制成附带有(饮用汽水时)麦杆吸管孔的长方形纸盒包装。现在,无菌包装随着包装技术工作者进行的符合无菌充填所需要的对各种包装材料性能的研究和改善,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例如,用PET和HDPE制成的饮料瓶和以薄膜类为基材的可挠曲性包装材料,一般均用于无菌包装。 同时,Tetra Pak(中译名为“泰特拉帕”,国内称“利乐”)公司和SIG Combiloc(国内一般称“康美乐”)公司,现正在研究和设计不使用铝箔阻隔性材料的无菌充填用的多层材料。 本文扼要介绍目前国外,特别是美国市场上已经开发使用的各种无菌包装的情况和研究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