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从冷战开始,经过50年代中期以后的逐步解冻和60年代前期开始的有限缓和,逐步走上了既对抗又谈判,既竞争又合作的正常轨道。在这种格局中,有时候是对抗和竞争的一面占上风,有时候则是谈判和合作的一面居优势。迄今为止,得到国际舆论界普遍承认的美苏缓和有两次。第一次是70年代初期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莫斯科,与苏联签署一系列双边协定为标志。第二次是80年代后期以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与美国签署中导条约为开端。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6日至8日对俄罗斯进行的首次访问表明,俄美关系走出了前几年陷入的低谷。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旨在继续维持俄美战略平衡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可望在年底前签署,双方商定把核武器运载工具削减到500-1000件,把核弹头削减到1500-1675个。两国总统责成各自的谈判班子抓紧工作,争取在今年内达成一致,签署条约,以取代1991年签署的、今年12月5日到期的第一阶段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种种迹象表明,俄美都积极推动核裁军,签署新约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相似文献   

3.
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目标的实现中美贸易部长将继续进行双边谈判,以便解决余留的重要问题新华社华盛顿4月10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和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10日在华盛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全文如下:朱基总理和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总统的联合声明一九九九年四月十日值此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签署之际,朱基总理和威廉·杰斐逊·克林顿总统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已经大大推进了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共同目标。上述协议及在广泛的市场准入和议定书问题上所取得的重要共识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国际     
《中国报道》2010,(10):12-13
巴伦支海 俄挪就争议海域划界问题签署条约 俄罗斯联邦与挪威王国9月15日就两国在巴伦支海与北冰洋水域争议区域划界签署条约,双方长达40年的有关谈判就此结束。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挪威首相斯滕贝尔格以及两国外长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5.
国际扫描     
《中国经贸》2014,(6):6-6
俄罗斯签约接纳克里米亚美欧协调制裁口径 在美国和欧洲数天的制裁“威胁”下,俄罗斯仍然在3月18日与克里米亚签署了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联邦的条约。此前在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6.
吴学新 《浙江经济》1999,(12):25-26
中国和美国在11月15日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之后.又相继完成了和加拿大等国家之间的双边谈判。中国正在加速“入世”进程。  相似文献   

7.
2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就双边贸易问题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连联合声明都没有发表就“破例地结束了”。随后,美向日连续施加压力,3月3日,克林顿签署行政命令,恢复使用“超级301条款”,使美日经济关系进一步紧张,国际舆论认为这是美日“经济冷战的开端”。美日两国首脑会谈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去年7月缔结的美日贸易框架协议中悬而未决的一些分歧,以改善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状况,减少美对日的巨大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美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落幕,我国政府已经接受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谈判模式,并且同意进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实质性阶段.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谈判模式的接受,不仅对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以及法律制度是一个挑战,还对我国已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或者相关投资条约造成巨大的冲击.一旦我国与美国达成共识,签订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其他缔约国是否会利用最惠国待遇要求同样适用准入前国民待遇,纷纷要求更改条约内容,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即使浩瀚的太平洋,也无法阻隔我们两座大城市心手相连。”本次峰会上,中国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和美国华盛顿特区市长安东尼·威廉姆斯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方正式签署两座城市加强友好合作关系协议,标志着两市的友谊与合作翻开了新的一页。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中国西部新兴直辖市重庆,正致力于建成长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欧盟内联外扩进展迅速。内联方面,欧元问世、欧盟外交和防务联合进程加快,25国领导人签署《欧洲宪法条约》;外扩方面,欧盟成员国由15个扩大到25个,并准备在2007年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与土耳其入盟谈判即将开始。“大欧洲”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1.
流水不腐     
几周前,里根去世了。一个离任十余年的美国前总统,一个9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达十年之久、生活早已完全不能自理的耄耋老人的死,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却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布什父子、克林顿等政界要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数百万人走上街头为他送行。那场面,是足以令人感动的。美国人怎么了?里根有什么了不起吗?美国人没病,里根也确实有些了不起的地方。上世纪整个80年代的美国,是属于里根的。属于里根的美国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创造出了崭新的局面。仅就其经济发展来说,里根所继的上届总统卡特的那个“往”并不怎么好,可他…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向部分中方媒体通报了协议签署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现场实录。  相似文献   

13.
在成型的规范结构中,新观念并不容易产生,而且,即使产生也需要克服传统的束缚才能传播下去。美国在立国后倡导缔约新理念的外交实践,就是这样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近代条约体系下,条约一经签署即告生效。依据美国宪法对缔约权的规定,已签署条约须经正式批准方能生效。美国缔约机制的设立对传统做法形成了根本冲击。作者在发掘《美国条约集》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美国缔约机制的全球扩散进行了过程追踪,并试图说明美国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认为美国国力增长固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为免于欧洲干预而创造的缔约手段,本身就是弱国学习的对象。美国自身的坚持和弱国的袭用,共同构成美国缔约机制不断扩散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万恰挺 《中国经贸》2011,(13):56-57
已历时十年的多哈回合谈判目前再次面临严重危机。由于美国缺乏谈判诚意,在谈判中“漫天要价”,谈判中的分歧今年以来不仅未能减少,反而更加尖锐。4月21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和各谈判组主席发布了关于多哈回合启动十年来各议题谈判的进展报告和部分议题的现有谈判案文。拉米在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15.
<正> 实现两个相互制约的经济政策目标,必须至少有两种作用不同的经济政策手段,这是经济政策原理中的一条基本定律。西方各国在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策系统。一、美国走出“滞胀”之路从美国走出“滞胀”,进入低通货膨胀下持续经济增长的事实说明里根经济学即里根所信奉的经济理论和里根的经济政策,是美国走出“滞胀”的成功之路。里根的成功在于他不因袭传统的陈腐做法和囿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自成一体,致力于处理好同时解决滞和胀两方面问题的几个关系。在最初成效不显著遭受指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世界》2010,(2):74-77
1979年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率“明华号”中日友好之船访问了日本下关等地。廖会长提议青岛市与下关市结为友好城市。1979年10月3日,当时的下关市市长泉田芳次和青岛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刘众前在下关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条约。青岛市与下关市是中日两国第13对友好城市。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走出亚洲”,美国一直很戒备。7月中旬,美国宣布和日本谈妥将把24架鱼鹰直升机落定冲绳普天间机场,除在军事上强化了美、日、澳主导包围中国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外,7月底,美国又多了包围中国的筹码。这就是日本政府在7月23日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美国副总统拜登随后在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称,年内将完成TPP谈判。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为何着急和全球第三大经济日本在亚太地区贸易结盟?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2日,经过近十个月的谈判,美国与韩国最终在韩国首都首尔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对韩国而言,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FTA;对美国来讲,则是自1992年签署北美FTA以来规模最大的FTA,同时也是美国首次与亚洲主要经济体签署此类协定.该项FTA的签署,对东亚经济一体化以及对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据来自华盛顿的消息称,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已经签署了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合同。特别是1997年11月18日7家国际勘探与开发公司会同哈萨克斯坦国有企业“哈萨克斯坦里海大陆架公司”一起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签署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合同已变得家喻户晓。上面提到的7家国际公司是“阿吉普”、“英国天然气PLC”、“英国石油”、“美孚”、“壳牌”、“斯塔托依尔”、“托塔尔”公司。  相似文献   

20.
自从我国“入关”谈判和加入WTO以来,“国民待遇”一词逐步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一国在经济活动和民事权利方面给予其境内的外国国民不低于其给予本国国民享受的待遇。“国民待遇”一词最早出现在贸易条约中,是缔结贸易条约的一项法律原则,关贸总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