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声誉的好坏都取决于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初中、高中阶段教育,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小学一定要提高认识,克服因教育投入不足而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狠抓了单位教职工的作风建设,积极探索教育科研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狠抓了学校“双常规”工作的贯彻落实和新课改工作的开展,为我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3.
汤承远  夏维胜 《魅力中国》2013,(28):225-22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不难看出:教师是实践教育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严培芳 《魅力中国》2013,(13):248-248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天南海北的发展演变,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中许多知识是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上述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学生眼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促进了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也存在着“为了电教而电教”的错误思想,认为电教是教学过程中孤立部分,所以电化教学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花架子、点缀品……甚至出现了“电教万能”、“电化教学就是教学最优化”等观念,将电化教学引^歧途。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才能使其优势得到较好的显现。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校园是集教育教学、信息共享和学校管理为一体的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充分发挥运用信息化设备和手段,并产生最佳效能的学校工作运行状态。构建数字化校园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谋求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粟鹏 《魅力中国》2010,(34):315-315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里品质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①初中数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德育大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受“升学”指挥棒和“长官意识”的影响.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十多年后的现在,  相似文献   

7.
杨翠红 《魅力中国》2011,(7):206-206
谈起教学工作,作为教师,首先认识到这是培养人才的崇高事业而政治教学则是这一崇高事业的基石。在新世纪,知识与人才越发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作为教师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以胜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南。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翠平 《魅力中国》2010,(31):424-424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教学方法更是我们政治老师的职责。“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宋杏超 《魅力中国》2014,(27):178-178
电化教学是新兴一种教学手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有的教师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应用这些电教媒体教学。我在多年电教工作中,对电化教学的优越性和如何搞好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2.
丁晶 《魅力中国》2011,(10):132-133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灵魂。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应树立以下教学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但应重视教法,更应重视学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刘火发 《魅力中国》2010,(20):261-261
赫尔巴特曾说:“在兴趣尚未被唤起之处是难以点燃学习动机之火的……,一切用强迫手段达到的目的均毫无价值”。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语言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及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能遵循一般的要求,具有简约性、教育性、清楚、准确,还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本文就教学艺术的意义、特征,要求作以简要的阐述,希望教育工作者能从中受到启发,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幽默多趣一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靠学校教学渠道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都要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营造德育环境,强化德育意识,对青少年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确保德育教育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淡化,形式单一,意识淡薄,教育合力不够。应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主渠道,以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把准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口;以人性化教育为基准,以实践教育为途径培养行为能力,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手段;以“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为前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余小学是江苏省睢宁县邱集乡的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这的学校的校长、特级老师朱以勋同志在扎根农村、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同时,即注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从爱鸟兽虫鱼开始逐步扩大到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培养学生从小就具各爱护生态环境的高尚情操。1996年的文荣获联合国“全球500佳”提名奖,1997年4月又获地球奖。现在该校成了“和平、生存、发展”教育工程的典型。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一、从爱鸟开始大余小学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开展了爱乌兽鱼、热爱大自然、营造美好环境的系列教育活动。首…  相似文献   

17.
唐郑杰 《魅力中国》2011,(6):171-171
新技术革命对当代教育领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计算机教学技术直接应用于学校各种专业的教学,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教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解决现代教育中存在的教学手段问题和知识表现问题的能力正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于2006年3月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在此背景下,科技场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技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现已成为科技场馆的主流观众群,他们科技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适当的学校科学教育体系,还要依靠更广泛的教育和社会资源,科技场馆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是教育技术在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标志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目前这个技术广泛应用于语、数、英等室内课。然而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不是很广泛,学校体育教学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差生也叫“双差生”,美称“后进生”,即成绩差和品德差的学生。近几年,受各方面消极影响,差生数量和差度愈来愈大。做好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当务之急的事情,也将成为衡量学样教育质量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