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代理问题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探究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行为。研究发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通过补位的行为能够降低公司债权人与管理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当公司股权集中且存在控股股东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采取股权制衡的行为能够缓解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治理作用以解决公司的代理问题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解决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激励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代理问题.针对高管人员的特点,建立主要由薪酬、剩余经营权与支配权、声誉与荣誉、聘任与解聘组成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为我国公司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公司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是否协调。人们希望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解决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关系问题,使出资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达到最佳结合,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探讨通过改革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制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理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均衡所导致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揭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普遍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形式,试图从公司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公司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是否协调.人们希望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解决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关系问题,使出资者、经营层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达到最佳结合,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探讨通过改革总会计师制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理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公司外部治理的内容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了股东和公司实际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只要满足:存在代理问题和合约不完全两个条件,公司治理问题就必然会产生(Hart,1995).广义的公司治理不仅包含了狭义公司治理的若干方面,同时还涵盖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财务制度、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干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公司治理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郑红亮,1998).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问题是近30年来最受关注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研究领域之一,而由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则是研究公司治理绕不开的话题.从代理理论视角出发来观察公司中的代理关系和存在的代理问题,会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国有控股公司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上实现了财产所有权与法人实体。相适应支配权的分离,资本的最终所有权属于出资者股东,公司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于这种产权关系,国有控股公司必然出现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因而在代理行为中,当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就有可能造成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这就是国有控股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视角分析现金股利分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特征不同的公司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这一效果在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以及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从而使得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理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是不完备的;所有权安排是重要的。公司治理则更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股份制改革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公司治理改革则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按照现代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我国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激励问题和经营者选择问题;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均衡问题;要使经理的补偿收入同公司经营业绩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集中、控股股东普遍存在以及国有股比例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两类代理问题即"大股东掠夺"和国有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广泛存在。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代理问题的特殊性,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大股东要参与公司治理,应从两方面发挥功能:一是对控股股东进行制衡;二是在国有公司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对国有股东进行"补位",代表股东监督"管理者腐败"。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代理问题的产生。而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及管理手段,可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双方利益冲突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为所有权少数控制性结构,在控制方式上大多采用“金字塔“型的控制模式。所有权少数控制结构使得最终控制人对外部股东的侵害行为具有溢出效应,导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的代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及完善公司治理是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分析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方式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入手,就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包括外部控制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对公司治理机制理论中外部控制系统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余涛 《财会通讯》2011,(7):97-100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二类代理问题,即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根源来自于控制权私有收益,控股股东利用特有的所有权结构,通过掏空和支持手段来获取私有收益。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多维度治理机制,包括完善法律环境,构建有效的市场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以及企业伦理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也不断地涌现.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也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陆明  管志明 《企业经济》2008,(2):187-189
公司治理从广义而言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其中外部治理中的市场机制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司因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一大顽症,通过建立产品市场、管理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董事)产生激励与限制,将有利于纾解代理成本,同时竞争机制若要充分实现其作用,需要公司董事会的重新建构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是指使投资者将公司创造价值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公司,以保证公司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收益分配的机制.本文以MM无关性定理为基准,分析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的代理问题,进而分析人们用财务约束和控制权配置两种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所带来的新问题.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美性、公司价值信息在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目标冲突,使公司的融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对公司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最大化经济福利的内在目标出发,解决上述公司治理问题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权衡各种成本和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缓和目标冲突;降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_nance).也称法人治理结构,是为处理股东与管理者关系而设计的关于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权利配置与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是在尽可能降低代理成本的前提下使公司管理者积极服务于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简单来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二、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目前,公司治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治理,就是所有者通过股东大会、董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中国国有股东行为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有股东(国资委)的职能定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国资委职能的合理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如提出国资委的职能应进一步分割等.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中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机制,提出了建立这种法人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