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路 《企业导报》2003,(1):54-55
<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 “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 “小康”:国民生活水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小康,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但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圆的小康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为现实。二十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当中。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3.
斯剑 《公司》2003,(6):65-67
点击“创业”话题,必然“链接”着机会、选择,并且肯定与财富同行。当“福布斯”一年又一年地在中国展示先富起来的顶尖人物的资产排行榜,让国人眼见富有在数字上是如何表现时;当“中产阶级”一词开始频繁地闪烁在媒体的字里行间,使已经“小康”了的那部分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我们这个社会中庞大的创业大军,依然在披星戴月坚定不移地抢占“小康”的跑道。然而,“小康”之路又犹如田野阡陌纵横,沙滩与沼泽同在,崎岖与平坦并存。诚如广西读者桂羽平给我的来信中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同志非常明确地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正> 1997年1月21日,来自武汉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聚集长江日报社,参加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长江日报社评论部、武汉市社会学学会共同举办的“1997年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就“社会热点问题”的概念、中国人对社会热点所持有的特殊心态,97年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预测、展望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闲议GDP     
<正>90年代初期及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国民经济统计、评价、考核体系中,“产值”是打头阵的,可以说是“产值”挂帅,致使一些地方和企业全力拼产值,忽视了效益、质量、品种,导致粗放型经济结构越来越严重,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企业亏损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1980年中央决定,以后在表示“小康”概念时,统一使用“国民  相似文献   

7.
<正>到目前为止,有关小康的确定性指标和标准还没有一个明晰而具体的权威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是全面小康,怎样才算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小康的指标和标准究竟如何衡量?这个指标的“标准意义”在哪里?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早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就首次提出了“小康”的奋斗目标。10年之后的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时曾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住宅建设发展与小康住宅开彦一、城镇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中国居民目前普遍关心2000年中国住宅的发展能否达到“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的小康居住水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问题在中国人通常所说的吃、穿.用、住、行五大笠活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小康之大美     
有人统计了时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词汇,其中“小康”一词赫然居于榜首。的确,党的十六大以来,“小康”不仅频频出现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文件里,还每每出现在百姓的言谈中。小康,对于近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期望的字眼。而如今国人却是观小康、思小康,议小康。小康小康,“小”字开头,平凡朴实,却易入人心;这个“小”含义可不小,恰如一位老师所言:“别看小康‘小字头’,做的乃是大文章。”大题目———大实话。君不见“小康”二字已进入了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标题句,中心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一朴素无华的百姓…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一些地方告别了将GDP作为衡量政府效能的指标,就是中央政府也将GDP本来完全可以达到8.5%的增长率主动调降为7%。主动调降GDP指标,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归还过去对国民所欠的“债务”了。而此次还债的实质行动,就是前不久下发的“一号文件”。只有农民富起来了,中国才能真正称得上迎来了小康。把握住了“一号文件”出台的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政府倡导共同富裕的目的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总体目标,促进我国由“总体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转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贾林 《内蒙古财会》2003,(10):11-12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因此,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提高农牧民收入,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像我们巴盟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从憧憬到现实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考察“小康”到“小康水平”再到“小康社会”这个中国式概念的历史沿革入手 ,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揭示了它的不同内涵和社会表征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从憧憬到现实不懈追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 小康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系列。第一系列涉及“小康图象是什么样?”如:小康主体范围问题、小康内容(领域)问题、小康指标体系问题、小康标准(目标)问题、小康实现程度的考核问题等。第二系列涉及“如何实现小康?”如:奔小康的步骤问题、措施问题、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先哲孟子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伟大的民主先驱孙中山先生认为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不聊生,民心不顺,社会就难以稳定;只有解民忧、顺民意,国家才能走向和谐、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6.
乡村咨询     
安徽青阳县读者赵永法来信问:听说国家制定了我国小康生活标准的量化指标,请问有哪些内容? 赵永法同志:最近,国家统计局拟就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制定了全国、城市、农村三类小康生活标准的量化指标。全国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  相似文献   

17.
“小康”,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特指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家电业,对于已经拥有如华为、中兴通讯这种“世界级选手”的中国电子、通讯产业,可靠性技术的发展也亟待跟随时代的脚步,从“小康”迈向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玲  盛Qiu 《企业研究》2003,(1):65-68
十六大报告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20年后的全面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均衡的小康,是融经济、文化、政治、生态为一体的小康,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目前已实现的总体上的“小康生活”离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距离很大。为确保全面小康目标预期实现,须针对总体小康实际,突出重点,探寻思路,以谋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康”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的《礼记。礼运篇》。其所描绘的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小康社会作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目标,赋予其具体的经济含义。即我国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刚脱离温饱,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以后的路还很长。其中促进国民就业是保障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一、政策体系:是促进就业实现小康的保证1、政府高度重视。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多次召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推出创业小…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从一个革命社会转变成为一个正在兴起的21世纪的大国时,我以着迷和崇敬的心态观察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