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师傅是个普通的南京人,开了5年的出租车。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跨国公司,但是他不太清楚谁是谁。他用的冰箱洗衣机都是国产的,问他西门子,他说:"那质量是好,可是我们买不起。"他指着华侨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谁用东西会用上十年?过几年新东西又出来了,你还是要换。"为什么要换?"一位自称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女孩说。她刚刚来到西门子家电南京总部工作。"在德国我们都喜欢用西门子的家电,因为它是一个很老的公司,而且受人尊敬。那些有钱人可能会经常换新型家电,但是我们买的东西一般会用很久。"在过去的8年里,西门子家电在中国市场上忠诚地维护了第二种逻辑——一种带有浓厚日耳曼气质的"顽固逻辑"。  相似文献   

2.
幽默之笑     
《财会月刊》2010,(2):I0007-I0007
聪明的乡下人 城里人与乡下人坐火车。城里人说:“咱们打赌吧!谁问一样东西,对方不知道,就付一块钱。”乡下人说:“你们城里人聪明,这样赌我吃亏。这样吧,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一块钱;你问,我不知道,我输给你半块钱。”城里人自恃见多识广,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3.
虽然奇虎网总裁、CEO齐向东一再表示,“奇虎网还是希望保持低调”,但是情况似乎并非如他所愿。比如,奇虎签下2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合同是在2006年初,而齐向东并没有为首轮融资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公关宣传的计划;但是他半开玩笑的说,至今自己仍旧不知道,是谁把这个近期中国互联网界的“显眼”新闻在3月份“引爆”。即使在员工人数上,奇虎也几乎是“爆炸式”的增长。2006年春节前,奇虎租下的两层小楼可以容纳200人办公。当时,新员工就已经被临时安排在会议室办公了。4个月后,将近300人的员工数量,让奇虎不得不再租场地。“现在不仅仅是这栋…  相似文献   

4.
他在广东东莞创办的牛仔服装厂、绣花厂、印花厂有8家,安排农民工、下岗职工和贫困人员就业5000多人。但是,有谁知道,他曾经做过篾匠,挖过煤炭,贩运过香菇;有谁知道,他睡过旷野,住过桥洞,为了赶货吐过血……  相似文献   

5.
水溪村的一位老人在山脚下放牛,突然一辆小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老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是个当官的。这人果真是领导,他四处看了看,便向老人走去。说:“老人家,放牛呢?”老人笑着点头,说:“领导去哪里呀?”领导好奇地问“:你知道我是领导?”老人说“:知道!”领导笑着说“:你知道我是谁?”老人不知道领导是谁,但老人听人家说过,他们市最大的领导是李书记,便随口说道:“你是李书记。”司机这时也走了过去,说:“老人家,你说对了,他就是李书记,你是不是从电视里见过我们李书记?”老人说:“不是。我们村里还没装电视。”这…  相似文献   

6.
唐凯林  梁海松 《英才》2007,(1):40-46
这是一个谁也输不起的牌局,谁也不知道,决定胜负的那张底牌是什么。 没有谁愿离开牌桌。按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说法,这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有人在前面,但他并不是第一,只是阶段性领先。“我们从来不说我们是老大,但是也绝对没有说我们是老二。”每个人都想当老大,老大只有一个,而赌徒心理的基点在于:我就是那个老大。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下,谁都知道“干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这句经典的做生意诀窍,哪个老板不知道这句商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在上海滩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年轻的“傻乎乎”老板,他就是上海浓情婚纱摄影公司总经理胡恩海,他推出了一无钱摄影婚纱照、全家福照。只花一元钱,就可以拿到八张七寸结婚照。这一元钱消费包括了专业化妆、形象设计、挑选婚纱和冲洗照片在内的多项服务。这不是明摆着是亏本生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幽他一默     
一个小孩问他父亲:“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父亲答道。“谁发明了蒸汽机?”孩子接着问。  相似文献   

9.
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自身的无知.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当然是一种优势.然而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众长”难以“博采”,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面对自身的无知. 无知到对别人眼中所谓“常识”的生疏,无知到最擅长的领域也始终有很多事不了解,无知到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弥补“无知”.发生在苏格拉底和欧西德莫斯之间的一段对话,颇值得细品: 苏格拉底:智者是凭借他所知道的东西而变得更智慧,还是凭借他所不知道的东西而变得更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上篇 红蜻蜓1.0——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商业智慧 钱金波是何方神仙 1972年,钱金波8岁。家里编了一个箩筐,准备放到生产队里去挑番薯。钱金波提醒母亲,“箩筐应该写上名字,以免搞混了”。待到队里分东西时,有人大喊“钱金波是谁”,他美滋滋从人群中钻出来,大家都服了这个“钱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人     
他是洛杉矶房地产巨头中最神秘的一个。说他是神秘的人,是因为他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大一样,他并不想出名。他非常狡猾,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甚至把一个心理学家“赶”出了某家公寓。很多人都对他发表了看法,但是当向更多的人询问与他相关的事情时,这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他是谁啊?”1986年美国房地产界出了一则轰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春天,人类突然遭遇SARS(非典型肺炎)的袭击。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全人类都为之震惊。有人说,“非典”比传统战争更可怕,因为在军事战争中人们大都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敌人在哪里。可是在与“非型”遭遇战的初期,人们根本不知道谁是敌人,当然就更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中国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北京  相似文献   

13.
凌勇 《东南置业》2006,(7):114-115
名企业家克罗克在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后与同学聊天,他问“你们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哈哈大笑:“克罗克,你真会开玩笑,谁不知道你是卖汉堡包的?“克罗克告诉他们:“其实我真正的生意是房地产。”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00,(10)
《美人赠我蒙汗药》不管你认为王朔写的东西是痞子文学,还是他本人就是一个文学痞子,他都不会因此而有所顾忌反而愈发的上头上脸。而这恰是王朔最“蒙人”的新书。《总裁告诉你》电子商务时代到来了,谁最先懂得电子商务,谁将获得生存,sina、8848、sohu……耳熟能详的网名展示了该书的内涵;王志东、王峻涛、张朝阳……如雷贯耳的名字体现了该书的分量。总裁告诉你如何阔步迈进电子商务时代。  相似文献   

15.
刘红云 《经营者》2001,(11):46-47
<正>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大家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要爱上我就甭后悔,总有一天我会远走高飞……"崔健这首歌在80年代的大学校园风靡一时。张彬当然不会忘记。只不过他的道路和方向恰好跟歌里唱的反了个个。从海尔到科龙,从北方到南方,骨子里不安分的东西驱使他不断寻梦。在广东,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缘分的天空。海尔10年——海尔的10年,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想起来千头万绪。是铁杵磨成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第一富豪”的称号毁坏我的生活 任何成功总要付出代价,而我经历艰难困苦学到这一教训是在1985年10月,当时,《福布斯》杂志称我为所谓的“美国第一富豪”。好极了,不难想像所有报纸和纽约的电视观众都会问“他是谁”和“他住在哪里”。接下去的事情我们知道,就会有大批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成群地拥向本顿维尔,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企业家》2011,(5):9-9
保育钧:“走出去”的战略提出来已经11年了,“走出去”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很重要。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战略部署,没有战略的步骤,看不出战略意图,没有法律法规这一系列配套的东西。所以造成的事实就是谁有本事谁出去,谁有关系谁出去,造成国有企业成为“走出去”成为最先锋。我始终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出去”的主体不应当是国有企业,而应当是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携程知道我是谁,用携程就像用我自己的秘书样方便。”作为一名老用户,赵先生仍然记得第一次使用携程带给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05,(6)
《英才》:是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当时的海南有金可淘? 冯仑:这个东西就是被迫上了花轿, 最后到了才知道是做压寨夫人,谁知道呢? 很多故事都是这样的。《英才》:你是被迫去的海南? 冯仑:当然了,我没钱,所以要自己折腾,当时只有海南能注册皮包公司、“三无”公司,全国哪儿都注册不了,就跑那儿去了。《英才》:在海南你除了收获资本,还收获了什么? 冯仑:那多了,包括一颗破碎的心。那  相似文献   

20.
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会出现一个学习型社会,这是一个大趋势什么是知识?知识这个范畴人们经常用它,但鲜有深究它的外延和内涵的。知识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晶和能力。说细一点,就是人类知道什么时间、知道什么地点、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知道谁来做。吴季松教授把这称为“6个W”,即Know when,Know where,Knowwhat,Know why,Know how,Know who。他认为“6个W”可以说是准确的知识了。他还认为,和西方比较,根据中国轻视数量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