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东亚地区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如今日本的社会习俗、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日本国民社会生活中,而且在较为出名的二次元产业,尤其是动漫及小说角色形象及人设公式书的设计上体现得更为突出,甚至对日本动漫品牌创新和品牌内涵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动画为中国动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启示,即以动画为媒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文化的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及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6)
中国和日本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历史上,从隋朝开始到唐朝,日本到中国学习达到鼎盛。日本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后接受、改造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日本特色的文化意识。分析认为:日本因自身地理原因其民族性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学习、发展和创新成为主题。作为领邦的中国必然成为日本文化交流的主要国家之一。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传。但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却优于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成为国家特色。尤其二战结束后,日本更是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迅速崛起。当今,中国要建立文化强国,也应该学习日本学习的精神,发展成文化大国。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除了抓住外部环境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发展的机遇之外,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企业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已经到了提升自己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当中,学习、借鉴日本等海外优秀企业文化,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国情以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相结合,构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日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在民族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通过对日本社会与欧美…  相似文献   

4.
郑虹 《商业文化》2017,(14):90-90
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科技快速发展改变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同时,也物化了艺术。在中国文化里,'艺'这个概念非常宽泛。《礼记》记载孔子经常讲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属于基本的文艺,指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包括唱歌、跳舞,相当于'文艺'。射、御属于体育运动,也可称为'武艺'。至于书、数,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对家的理解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家文化是日本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石。家文化不仅存在于日本的家庭生活之中,并且拓展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本文通过分析家文化特征及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体现,探讨日本人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为研究日本企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艳 《市场周刊》2004,(7):42-43,46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个人至上;它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华和最富有特色的内容之一,这一经验,不仅对日本的经济腾飞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和我国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修行之路     
Rock 《中国电子商务》2006,(7):142-143
古代日本从中国(主要是唐朝时期)引进了各种艺术和技能,这些艺术和技能在长期的演进中,受到了本土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变成了日本独特的艺术和技能,日本人将之称为“道”。武术有“武道”,最著名的有剑道、柔道、空手道等;艺术有“艺道”, 像花道、茶道、歌舞伎道等等,多不胜数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被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多元化的雇佣模式所代替,中国的用工制度也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表面的相似不能掩盖其实质的不同。作为儒教文化圈中的国家,日本体现了儒教文化的“忠”和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国是为否定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而实行计划经济用工模式的,但在改革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思想翁光明,黄铭(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浙江医科大学)战后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发展,虽然显示出欧美的先进技术的长处和优点,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也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和总结传统文...  相似文献   

10.
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日本的文化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炫彩夺目的一章,有的学者甚至称艺伎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奇迹,可见日本艺伎文化地位之高.随着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艺伎回忆录》的上映,日本艺伎迅速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睛,日本艺伎浓厚的妆容,独特的气质,多才多艺的表演,无不引诱着人们的探知欲.虽然目前人们对艺伎评价的争论跌宕起伏,没有统一的见解,但是,日本的艺伎文化自有时间的见证和历史的评判.基于此,本文笔者将从艺伎的妆容对艺伎文化经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春颖 《消费导刊》2011,(11):116-116
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中国文化发展而去的日本文化经历蜕变,不断吸收其他各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将其转化为适应本国发展的特色文化从而使如今的日本文化有了很多不同于中国文化并值得中国人研究和学习的部分。日本文化的快速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9)
婚俗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中一部分,对于每个民族来说婚姻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婚姻所体现的婚俗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与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又因为日本曽将中国视为文明上国而学习,因此日本文化中有许多中国文化烙印。中日婚俗文化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从历史渊源与婚俗形式来说,中日两国的婚俗文化是相似的。但日本在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加以在本国消化和发展,他们的文化又与中国有许多差异。中日婚俗文化中,中国人喜好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的象征,婚礼中以红色为主调,而日本人喜欢用白色来装扮新娘和婚礼,以表示从空白开始投入新的生活的含义;中国人将婚礼办得喜庆祥和,而日本人把婚礼办得庄重而严肃;中国人喜欢事物成双成对,在婚礼中无论是菜肴还是礼金都是双数,表达比翼双飞、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而日本人认为单数比双数更稳定,礼金、酒杯等都用单数。中日两国的婚俗文化有相似之处也各有差异,文化的差异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应该消除彼此的隔阂与偏见,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吸收和接纳他国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哲 《适用技术市场》2013,(11):154-156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之下,具有不同的含义,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的价值观、习俗、象征、体制及人际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高速发展的中国。继经济增长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之后.经济发展虽然仍然是中国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在经历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地震——文化全球化,这不禁使我国突然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走了这么远的路,现代中国的价值观导向是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将何去何从,“超稳定结构”下的中国,文化改革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文化的产生是在自己民族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显示出本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设计,而当代设计也继承和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介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探讨当代设计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9)
日语谚语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刻的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的谚语都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本文针对于此,首先提出了日语谚语对中国文化的全方位吸收,进而分析了中国文化信息传播对日本谚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翔  金晓扬 《商场现代化》2006,(19):193-194
终身雇佣制是传统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内容,随着日本企业在中国事业的扩展,日本式经营在中国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摩擦”问题,终身雇佣制也在其中。在对终身雇佣制在中国遭遇“摩擦”进行原因的分析中,文化环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霍夫斯泰德的四个文化维度的指导下,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视角研究了安利(中国)的直销模式。笔者认为,安利在中国大获成功的原因是安利(中国)的直销模式中某些方面是和中国文化,尤其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一致的。但是,其中某些与中国传统文化不一致的方面也在阻碍安利(中国)的发展。笔者找出了这些不一致的方面,并为安利(中国)公司发展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维花 《现代商业》2014,(17):25-26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约占全球总额的30%。在世界奢侈品排行榜上前1000名中,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只有香港地区的两个。中国大陆本土奢侈品牌的缺失和低竞争力证明了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白酒、珠宝、瓷器和丝绸传统文化、奢侈品牌发展状况及中西对比意义,呼吁中国奢侈品牌的发展以弘扬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并以中国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因而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自近代经济开始发展初期就遭到了很多敌国的欺辱,中华民族为了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向西方经济方式一步步靠拢,学习各种西方的文化甚至再制造武器方面也不断向西方学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大折损,更有甚者提出"全面向西方靠拢"这种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口号。虽然目前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在"中体西用""中西结合""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坚持自己民族的根本适当借鉴西方经济文化,当下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始至终都引人深思的话题,也是万人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价值的发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