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综述国内外粮价与粮食贸易关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为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国内外大豆、玉米、小麦、大米这4种粮食作物的进出口量和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粮食作物的国内外现货价格对其贸易量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国内大豆的进口与大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具有较为显著的"大国效应",小麦的进口与玉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的反馈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米是我国人口消费的主要粮食产品,其生产与贸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作为稻米生产大国,我国稻米贸易总体上却呈现出口下降、进口增长的态势,2012年甚至出现大米进口激增的现象.进入2013年以来,稻米进口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思考与分析中国稻米贸易存在的问题,讨论应对措施及政策,提升我国稻米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中国大米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绝对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建国后随着农业改革,中国农业制度有了巨大改变;改革开放后农业制度更加完善。伴随着农业制度的完善,中国粮食制度也一次次进步,这对于中国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意义更大。不过,虽然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现在已达到建国后粮食产量最高纪录,但产量增加的数量仍不稳定。因此,不仅农业技术需进行完善,且粮食生产、储备、购销及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已经多年基本保持平稳的中国粮食市场,突如其来地出现了粮食涨价现象,并且持续到年底才逐渐趋于平稳。但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三种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的价格上涨10%~20%。2004年春节过后,粮食价格再次出现上涨,三  相似文献   

5.
<正>原阳大米晶莹剔透,软筋香甜,香味纯正,东汉时期就已为宫廷专用。包公巧断大米案的传说就发生在原阳。2003年、2009年,原阳水稻种子曾两次太空育种。原阳大米曾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夺得金牌,因此也有"中国第一米"之称,是中国大米行业第一家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原产地证明商标的产品,曾荣获"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  相似文献   

6.
西方炒作中国的大国责任具有深刻复杂的战略意图,源自根深蒂固的对华疑惧与偏见,企图以此强化西方话语霸权,掌控中国负责与否的评判权,推卸自身责任,进而引导与规范中国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世界稻米生产大国的中国正大步挺进全球“蒸谷米”市场,把稻谷经蒸煮等程序加工后碾制成“半熟米”.价格就能提高一成多,作为绿色食品畅销欧美、中东。由世界大米出口主要供应商和用户之一的中粮集团及其伙伴投资逾2亿元人民币的亚洲最大、国内惟一的蒸谷米加工厂,日前在江西正式投产。蒸谷米面向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主要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8.
低粮价战略挑战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风田 《西部论丛》2010,(12):11-12
大量的粮食进口折射出我国粮食供应偏紧局面已经出现 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8月12日,广州日报报道“中国从越南进口60万吨大米以弥补国内不足,这一进口量相当于我国上半年大米进口量的3倍”;7月21日,中粮集团进口的6.1万吨美国玉米到达深圳蛇口,  相似文献   

9.
《老区建设》2009,(15):4-4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7月3日表示,中国大米行业需实现产业化以应对未来海外贸易商的竞争。白美清在一个大米会议上称,全球大型粮油贸易商已控制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他们的下一目标就是中国粮食行业。他表示,中国大米供应目前基本自给,但国内企业需创立知名大米品牌以准备与全球性贸易商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近几年,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粮食生产和供给逐年好转,已由过去的供给不足,发展成为供需平衡有余,部分主产区出现过剩。这标志着中国的粮食已开始进入基本平衡与年际间波动并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观点与声音     
《当代陕西》2011,(12):51-51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明年换届对中国经济有积极作用。2012年将是全球经济走势阴晴不定、十分微妙的一个年份。与此同时;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都正好进入了政权转换期。  相似文献   

12.
樊幸丹 《中国经贸》2011,(11):22-23
西方炒作中国的“大国责任”具有深刻复杂的战略意图,源自根深蒂固的对华疑惧与偏见,企图以此强化西方话语霸权,掌控“中国负责与否”的评判权,推卸自身责任,进而“引导”与“规范”中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高峰 《东北之窗》2012,(15):9-9
2012年高招工作已进入尾声。尽管此前教育部一直要求"高考成绩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但在一些地方,照样在炒作。  相似文献   

14.
行业动态     
《发展》2006,(9):6-6
就业率低专业需限制招生,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塑料加工和消费大国,“环保风暴”刮向饮用水污染,生物液态能源2020年将占中国石油消费1/5,大米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编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北京2012年全球经济震荡加剧,引发全球实体经济回归大潮。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早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明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方向。实体经济,中国的经济命脉。危机来临,变革在即。2012年12月,人民日报社主管、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粮食价格仍呈居高不下的态势。四月份以来,从粮食主产区看,大宗粮食如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在去年底腾升后仍有较大幅度上涨,甚至出现了产、销区价格倒挂、货源紧张、货物倒流的情况。这种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探讨引起粮价波动的起因,研究我国粮食问题的出路,对实现中央提出的“改革、发展、稳定”方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下降0.5%,进口下降15.3%。进出口"双降"局面时隔数年重新出现,在国内外经济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是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这一"双降"局面无形之中也给"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增添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36):32-32
【法国《费加罗报》8月22日】中国在成为世界能源和原料消费大国之后,又开始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中国去年生产粮食4.84亿吨,消费粮食4.97亿吨。这种入不敷出的差距还会继续拉大,因为中国的粮食消费还在不断上升。根据中国农业部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消费粮食5.2亿吨,到2020年将上升到5.54亿吨;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却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4,(6):44-44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委员在“两会”发言时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猛然走高,主产区小麦价格每吨上涨了40元~80元,玉米每吨上涨了80元~120元,稻谷价格上涨了10个百分点。与此相关的面粉、大米、饲料等制成品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扬。粮食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粮食供求关系日趋紧张。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20.
说“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点都不为过。目前,中国有3.7亿人有饮茶习惯,人均年茶叶消费0.86公斤。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在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