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商品进口国(多为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把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健康等作为借口,制定并颁布复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等来达到限制甚至禁止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目的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隐蔽性、技术性和广泛性且不易引起贸易摩擦,正日益被发达国家纳入其贸易政策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给  相似文献   

2.
环保与贸易的关系愈益密切,引起各国的关注。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为顺利扩大国际贸易,必须加强环保教育,健全环保法规,发展“绿色产品”,防止国外污染转移,回击“绿色壁垒”。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绿色"产品的概念日益受到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譬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W·科丁顿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一家环保产品经营部,直接参与"绿色"产品的开发,最近又在纽约出版了一本题为《环保销售——保障"绿色"消费的有效方法》的专著,从营销学的角度阐发了"绿色"产品的定位和销售问题。与此相对照,在我国"绿色"产品还没有成为经济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更谈不上全面的、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5,(10):16-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壁垒逐步弱化,一些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壁垒,对正常贸易产生了限制和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庞晓雪 《特区经济》2009,(12):236-238
随着贸易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在国际贸易领域,数量限制和高关税已经成为历史,技术贸易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在中欧贸易中,欧盟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本文从欧盟CR法案入手,介绍了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状况,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上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绿色保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贸易保护措施,其中绿色包装是绿色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绿色保护形成的新的包装壁垒使我国的出口遭受了惨重损失,我国必须进一步健全产品包装的法律法规;加快绿色标志认证工作;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产品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将众多与环保有关的外国产品拒之门外。由于对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绿色壁垒”必然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绿色壁垒”的受害国之一,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也频频遭遇“绿色壁垒”障碍。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5,(6):22-2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弱化,而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急剧抬头,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市场准入设置了极为严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关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是由中关两国在高技术产品上出现与其比较优势不符的贸易所致。21世纪初,中关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主要表现为中关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对美部分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在减弱,外商对华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成为失衡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美国、中国、东亚经济体在中关高技术产品贸易中形成三方“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