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山东经济》2009,25(1):137-141
中国进入了“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作为山东“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需要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主动南下淮海,自觉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实现特色发展,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之间的市场合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半岛区域金融合作体系,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由此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耀 《中国报道》2008,(4):61-62
谈论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比较,就不得不说到深圳、浦东和滨海新区,它们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龙头”。因而选取这三个点来比较无疑是最有利的。现在人们对所谓的“三大经济增长极”都形成了共识,这也能够很好地概括深圳、浦东以及滨海新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圈,改革开放率先发展,带动珠三角经济区,可以说形成了“第一极”。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伟民 《特区经济》2007,216(1):186-187
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该地区由于基于中国与东盟“十加一”的合作在迅速发展、中国和越南现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取得明显成效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将很可能成为继中国的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第四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作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是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才能够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下,加强京津冀的合作,对于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拓展京津冀核心经济区的发展空间,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促进京津冀核心经济区的发展与合作,是加快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重要的大区域增长极.其城市经济构成大区域经济的主体。本文以青岛市为个案。提出“十二五”规划期.要突出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布局战略的实施.在全域范围内实现组团布局发展:突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加快调整城市经济结构:突出高新区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城市:突出循环生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突出高端产业发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基地城市”。  相似文献   

6.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功能评价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环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态势直接来自“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因为这个设想将已有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方案融为一体,起到了中国南方对内对外开放战略集成的作用。这些局部战略多数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背景的。从“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都涵盖在“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中。而环北部湾经济区很明显就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的形成,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成为沿海省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未来将有可能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若仅以严格地域界限,即三省两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来划定环渤海经济圈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该区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4%和总人口的18.3%,GDP总量约占全国的25.5%,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经济圈海洋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内部海洋经济合作与联系,提升圈内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并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同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成为关系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总是先从沿海地区特别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港口城市起飞,然后逐步向内地推进。同时还表明,联接雄厚腹地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其发展更具备持久的意义。环渤海经济区是有5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拥有相当基础的港口城市体系,这是带动环渤海经济区起飞的“口”。同时环渤海经济区拥有广大的腹地,这里土地辽阔,地上、地下资源丰富,这些优势可与沿海地区的地缘、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共同组成整个环渤海经济的复合优势。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沿海和腹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组合优势,实施以“口’滞“…  相似文献   

9.
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次区域合作新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整合经济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增强泛北部湾经济区各经济主体发展动力的客观必然要求。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中.柳州市作为建设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柳州市的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在多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工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加快合作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鲁彦 《科技和产业》2019,19(9):60-67
中国先有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作为国内经济三大增长极,后有学者指出第四增长极在西南地区的"成渝经济区"。重庆和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带动上具有不容小觑的能力,随着贵州经济的崛起,川黔渝的协同发展问题也被大家所提出探讨,川黔渝三省市发展研究也相继出现。从资源互补性和城市圈发展两方面,对川黔渝三省市协同发展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为川黔渝经济圈区域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丽 《北方经济》2012,(Z1):73-75
正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港口星罗棋布。环渤海地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专家预言,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有望成为我国第三个增长极。内蒙古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有助于在开放引进中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带动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三重定位。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滨州做好了准备。加快推进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有利于不断提升滨州在全省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河北经济研究》2005,(9):31-34
以“三区一县”为主的沧州市中心城市经济圈建设,就是把沧州市本级和沧县、新华区、运河区、市开发区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发展,消除相互制约、相互分割、自我封闭运行的行政区划上的壁垒,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空问布局和经济总量,外对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石家庄经济圈、山东济南经济圈有承接能力,内对沧州区域有较强带动辐射的能力的中心城市经济圈。这个经济圈,首先是整体开放的经济圈,即经济圈区域内每个经济单元都呈开放型,公共设施、都市建设统一规划,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次是整体互动的经济圈,即市级与区级之间,“三区一县”之间,“三区一县”与市直部门之问,本经济圈与周边县市以及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互动,实现资源、产业、利益“三频共振”。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与大家共谋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问题。在此,对“科博会”组委会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这次科博会就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举办高层论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要求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我认为,加强统筹,推进合作,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统筹,推进合作,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研究探讨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与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要求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2007,(7):12-1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广西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点。为凸现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需要成立区域性的金融组织搭建金融合作平台。由此,建立北部湾银行的构想呼之欲出,而北部湾银行建立模式的选择则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据专家预测,环渤海经济圈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但由于受发展政策、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影响,居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位的京津冀在服务业的各行业方面存在梯度差。研究表明:河北与北京相比,在传统服务业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天津近几年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北京的新兴服务业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通过京津冀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合作,将会产生“1+1+1>3”的整体区域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东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北有环渤海。如今,中国西部将崛起一个西三角经济圈,与东南北三地形成呼应之势。在今年年初,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提出西三角经济圈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联合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而就在两会上,重庆市代表团已提请国家有关方面将西三角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后中国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对于我国北方经济追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地区也确实为北方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区域.北京、天津、大连、青岛都有各自的基础加上其间星罗棋布又各有特色的中小城市预示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从历史上看.欧洲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是形成一个经济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