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艳斐 《金卡工程》2009,13(8):18-19
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要解决原告资格的问题,即谁能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因其代表公益的特性,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不仅有法理基础,更有现实依据予以支撑。检察机关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恰当主体,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应处于一般原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欣 《金卡工程》2010,14(8):112-112
行政公益诉讼时行政法学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探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构建过程中,原告资格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童周文 《金卡工程》2010,14(2):118-118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它突破了传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诸多限制,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却对提起环境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阻碍了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保护。因此,我国应当拓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流失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应采取“三元制”的启动模式,即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均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可采用前置审查和事前预防诉讼模式;公益诉讼成本应在原告、被告、国家之间合理分担,兼顾公平和效率;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公民进行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多问题比如公共利益的界定,公益诉讼的类型化问题,公益诉讼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地位与原告资格等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在自说自话的论述中用理性的眼光对公益诉讼做了一个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高俊山  吴静波 《金卡工程》2009,13(3):124-124
国内建立公益诉讼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也向纵深发展,本文就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为基本点展开,从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原告诉讼资格范围及优劣。  相似文献   

7.
王聪 《金卡工程》2009,13(5):50-50
劳动公益诉讼制度作为公益诉讼制度的一部分,有其建立的必要性,同时关于劳动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以及诉讼费用承担问题也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相似文献   

9.
金融商品存在侵害不特定众多消费者普遍性的公共利益的可能性,传统的私益诉讼救济不足以解决权益侵害问题,金融监管的软性管理需要借力公益诉讼进行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诉讼的有机融合催生金融消费公益诉讼。在金融消费公益诉讼专门规定付之阙如的背景下,因应之策是:增加金融公益诉讼量身定制的专门特别规定;厘清金融商品"公益"保护的本质是让不特定的众多消费者普遍性的公共利益免于实际损害或免陷损害危险;拓宽原告主体至市、县两级消费者协会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检察院;侵权构成要件"过错、因果"问题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设立专项基金并完善诉讼费用收取规则。  相似文献   

10.
王景田 《金卡工程》2009,13(5):47-4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法的不可诉现象大量存在,认为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必然具有可诉性。本文分析了经济法可诉性缺陷的原因,并对经济法可诉性的实现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应该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并且在我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下人民检察院是经济公益诉讼原告的唯一适格主体。  相似文献   

11.
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一直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而这个问题的背后也恰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探讨,意在阐述检察机关的原告主体不适格性和适格的主体资格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公众通过环境诉讼等途径参与环境法规的实施,使得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这是环境法治的第一要义。我国环境法执行主体范围将公众排除在外,环保职能只由行政机关来行使,个人只有在遭受环境破坏的直接实然影响的情况下,才能成为适格的损害赔偿的原告,而这种侵权的案件只能是个案解决且限于金钱损害赔偿,并不能维护公众的利益。相对于我国,德国对待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态度上更为宽松,其NGO原告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于莹 《中国外资》2013,(18):284-284
公众通过环境诉讼等途径参与环境法规的实施,使得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这是环境法治的第一要义。我国环境法执行主体范围将公众排除在外,环保职能只由行政机关来行使,个人只有在遭受环境破坏的直接实然影响的情况下,才能成为适格的损害赔偿的原告,而这种侵权的案件只能是个案解决且限于金钱损害赔偿,并不能维护公众的利益。相对于我国,德国对待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态度上更为宽松,其NGO原告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艾卡·雷宾德教授2014年10月30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所做演讲的文稿。作者在文稿中比较详细地介绍和解释了德国和欧盟的环境保护集体诉讼制度(我国称之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德国环保集体诉讼制度的理由、德国环保集体诉讼的类型和发展状况、欧盟环境法对德国环保集体诉讼制度的促进、德国环保集体诉讼制度的具体问题如原告资格和诉讼费用,以及德国环保集体诉讼的效果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关键是要厘清公益诉讼与公法诉讼、集团诉讼、公民诉讼等概念的理论内涵及相互关系。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定位存在偏差。以公益为基础概念,从实体法角度建构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的思路不必要,也不可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应区分理论概念和法律概念两个类型,对二者不宜进行抽象定义,应通过立法予以类型化规定。现行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偏概全、避重就轻、舍本求末。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亟待深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张晋 《金卡工程》2009,13(5):113-113
派生诉讼是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普遍适用多年。我国新公司法创设性的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诉讼当事人中原告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派生诉讼原告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为完善我国的派生诉讼提供了借鉴并提出了对原告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惠丽丽 《金卡工程》2010,14(7):16-16
中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但是在理论界对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与讨论却成果丰富。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是随着法治的发展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必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是想解决一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与相关制度即诉权制度与既判力制度的相关冲突与协调。  相似文献   

18.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先建立环境集团诉讼制度,通过集团诉讼制度促进我国环保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孙明靖 《金卡工程》2008,12(12):40-40
民事公益诉讼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的法律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民事公益诉讼是与行政公益诉讼共存的公益诉讼制度,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但由于民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交叉和重叠,二者在解决公共利益保护问题上有不少交叉和重合,二者共同促进了保护公共利益诉讼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茜 《金卡工程》2010,14(6):143-143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基于公共利益日益被侵蚀的现实和法律上的空白,亟须在立法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予以保障。本文论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起源与涵义及行政公益诉讼的外国考察,提出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拓宽起诉人资格,扩大受案范围,并建立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