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政府补助”概念在会计与税法上的差异 (一)会计中的“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相似文献   

2.
《财会月刊》2007,(1):20-20
一、政府补助的特征 本准则第二条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国际类似组织也在此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一、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似文献   

4.
王盖君 《财会月刊》2008,(10):74-75
一、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人以后各期的损益。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第三条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第四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债务豁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6.
王骏 《财会月刊》2010,(4):66-66
实务中,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的,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税收返还,也存在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情况。上市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江证券”)就遇见了这种政府无偿补助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递延收益"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负债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小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是国家为促进小企业发展无偿拔给,但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其特点:1,无偿性,小  相似文献   

8.
实务中,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的,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税收返还,也存在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情况。上市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江证券)就遇见了这种政府无偿补助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根据武汉市对辖区内金融机构的相关支持政策,武汉市财政局与武汉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签订了手机购销协议,长  相似文献   

9.
一、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以下称企业)以各种方式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资产或非货币资产(以下称政府补助),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税务处理:(一)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对取得的该项政府补助按接受投资处理,即接受的政府补助资产按有关接受投资资产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取得的政府提供的资产可能是货币性资产,也可能是非货币性资产;可能是有形的实物资产,也可能是无形资产。企业取得政府提供资产的形式不同,不仅会计处理不同,税务处理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企业取得政府提供的各种资产按政府投资、政府补助、免税收入和政府转贷进行分类,分析其会计处理、税务处理、会计税收差异和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11.
《财会月刊》2007,(7):80-80
一、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以下称企业)以各种方式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资产或非货币资产(以下称政府补助),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2.
(4)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即企业以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另一企业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或同时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或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指出: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指出: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业务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资产的本质属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区分的主要标志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准则中具体解释了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而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在实际工作中,纯粹的易货贸易并不多见,如果换入与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则交易双方一般采用货币性资产结清差价。涉及的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一般以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总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6.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依据是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总金额的比例低于25%。正确的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正确区分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二者的实质区别在于资产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以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回。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沪深两市10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补助与房地产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房地产企业获得地方政府补助的动因与企业性质无关,国有与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助方面无显著差异。资产规模及销售规模是影响房地产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主要因素,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越大的房地产公司越容易获得政府补助。此外,政府补助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净利率,对房地产企业的绩效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的土地置换,具有市场交易和政府补助的双重业务性质,财税处理较为复杂.本文认为,在会计核算上,可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政府补助两项业务对待;在税法上,此业务有不征收营业税和契税的特殊规定,土地增值税在确定扣除项目金额时应注意避免土地增值税链条断裂,企业所得税则应注意判断是否满足政策性搬迁或作为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是指事业单位从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无偿取得的货币和非货币性资产。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事业单位进行的捐赠活动不断增多,尤其事业单位中的教育机构接受的捐赠逐年增加,例如,同济大学至2007年己接  相似文献   

20.
一、四个判断(一)是否属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判断标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2解析。(1)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