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从管理的角度去诠释它,就会发现“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个人修身立世之道,也是企业管理之道.因为,作为炎黄子孙——社会主义企业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经验和智慧,以丰富管理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站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会发现"仁义礼智信"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管理可吸取传统文化精髓,让其永不衰竭的营养之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哲人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构建和谐企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寻求帮助,可谓另辟蹊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儒释道法等等思想的精华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相当强的借鉴意义。用儒家“仁义礼智信”,易学“太和”,道家“无为”等思想构建和谐企业,可称之为智谋,良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崔璐莹 《活力》2010,(8):328-328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二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中国儒学所倡导的伦理文化与西方世界的伦理文化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儒家伦理文化倡导“仁”的思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是孔子教育人的主导思想。把追求理想社会和完善人格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古希腊、罗马文明,也对于伦理有着深刻的研究。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最主要目的。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美的演说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儒家的管理思想最具生命力和实用性,代表人物:孔子,他的管理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现在的企业借鉴于管理中。本文通过孔子的"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和"为贵以及"人本管理"的管理思想展开讨论,旨在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展示儒家管理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作用,促进现代管理的理论发展,使得企业汲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营养的同时,结合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让企业在全球化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走进山东济宁,涉足曲阜大地,到处都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烙印,仿佛耳边依稀可以听到孔子教书育人的谆谆教诲,就连那身处其地的玉堂酱园,也四处弥漫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企业文化日益脱离本性,论为企业“皇帝的新装”之时,因礼会发展形成的劳动力多元化将重新把企业文化拉回到企业管理的起点,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劳动力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劳动力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必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义利观探析     
一、传统的义利观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提倡的仁义与伦理道德,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构成了一种民族的心理倾向。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孔子将人视为理性的人,哲理的人,认为人之所以为仁,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保险诚信体系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明 《现代企业》2004,(12):37-38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如同仁义礼智一样须臾不可或缺。《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它不仅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的保险业,对诚信的要求更为严格。然而,由于社会信用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近年来,保险领域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干扰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到社会大局的稳定。作为保险业人,我们必须对诚信有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礼,又被人称为礼乐、礼制、礼教、礼文化,总之是束缚或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那套文化系统。社会向前发展了,或者在外来文化的对比之下,人们力图摆脱礼教的时候,感到的是它的束缚性,发生冲突时,视其为“反动”,但是事过境迁,当它已威信扫地被国人视为敝履时,人们发现,“传统”也跟着没有了。一个民族没了传统,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被人征服了,想保留而不可得;另一种就是像中国这样,(独一无二地)“自觉自愿”地抛弃了传统。前者在失去传统之后由征服者的传统取而代之。许多创造了古代文明的民族就是这样消亡的,他们人不见得全被灭绝,可是文化传统没有了,民族也就没有了。历史上原生文化传统(除了中华古文明外)都落得这个结果。但是,中国只有以“礼”为代表的文化传统能沿续下来,不光有其地理上的原因,它还有现实上的理由。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仍然有社会价值,就是说,它还是一种资源。   中国被公认为礼仪之邦,西方早先来访者也认可这一判断。但是即使是那时,中国人也是在不自觉中享用“礼”这一资源的,国家并未花费应有的费用进行这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被人们捧为万世师表的儒家文化一直在民间自发地存在着,而“礼”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敬德”、“仁义礼智信”《孟子·告子》的修养规范,推行”同心同德,达到天下“德治”的思想。封建史上,一些政治开明时期,选拔使用“贤良”、“方正”,以“举孝廉”为法。《汉书·武帝纪》记载的曹操推行“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唯才是举”政策传为佳话。唐太宗“去奢省费,选用廉吏”、《贞观政要》等,都闪耀着道德史上优秀思想的价值光芒。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加强德治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对建设民主和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砷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文化”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的“人性”魅力,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它倡导企业重视人性特征、强调感情沟通、树立企业精神、塑造英模形象、形成团队板块,充分依靠全体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实施文化管理日渐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潮流。笔者认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要抓住五大关键。关键之一:依托人性特征是文化管理的坚实根基。文化管理的着眼点是人,它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的高品位、深层次也集中表现在人性的复归以及使企业这种“文化机关”成为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上。管理学上对人的不同看法、判断和假设,产生了不同的管理对策。泰罗的科学管理把人当作物,产生…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管理绝对不是片面地挖掘职工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它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反对“见物不见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甚至认为“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力就是一种竞争力。◆ 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产物,是…  相似文献   

16.
文化通自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文化是企业客观存在的微观文化,它可以是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文化 ,并非必然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文化管理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一是其文化以人为中心,二是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的牛鼻子。显然,文化管理更适合知识型企业。《追求超级卓越的“波波族”——孙吉丞》一文,介绍了孙吉丞通过打造“波波族文化”,培育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一种追求超级卓越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大脑,创造了SK的经营奇迹。而《文化通自然》一文,则从理论上阐发了遵循客观规律建设有效企业文化的思想。这两篇文章相得益彰,值得一读。 张 德  相似文献   

17.
感动管理作为一种柔性管理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管理理念之一。“感动”是人心理质变的临界点,受感动的人会产生触动和内化并进而产生心灵净化和行为提升。因此,感动管理作为一种“内驱动管理”将显示无穷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管理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文化人的假设是现代管理文化的升华。文化在管理中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文化可以概括为“文化人”假设,基于“文化人”的新的管理文化伴随着管理实践的要求,文化管理便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管理成为各种管理的首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感动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至今未被提出。笔者以为,它作为柔性管理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管理理念之一。“感动”是人心理质变的临界点,受感动的人会产生触动和内化,进而产生心灵净化和行为提升。因此,感动管理作为一种“内驱动管理”将显示无穷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熟悉的管理理论。但有些人提及“企业”和“文化”,仍感觉格格不入。企业追求利润,而文化追求价值;企业以成败论英雄,而文化则探讨较为永恒的意义……其实,当我们透过表象的差异来深究本质时,“企业”与“文化”则具有一致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