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34):28-29
进口葡萄酒虽然已经占到我国葡萄酒市场总量的13%,但是,目前进口的葡萄酒主要是原酒,通过中国品牌销售。国外成品葡萄酒面临严峻的品牌推广难题。全国总代理 省级代理是目前进口品牌葡萄酒比较适合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唐山,形成了现代唐山人独有的消费观念和特点,在葡萄酒消费方面,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尚需培养成熟的情况。品牌上,长城的整体认知度较高,尤其是在中高端干酒市场上受到青睐;张裕的甜酒、新天的玛纳斯系列以及野山葡萄酒则在低价位市场上有一定的销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葡萄酒消费普及程度提高和华东、华南等葡萄酒主销区市场消费目渐成熟,中心城市市场的红酒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格局也逐渐进入到一种相互制衡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葡萄酒销售网络的延伸就成为经销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5):31-32
重庆葡萄酒市场,品牌众多,以长城、张裕为主流,各个走货渠道品牌分明;茅台葡萄酒则在2004年年底开始发力,二线品牌的市场格局尚存变数;洋酒近来逐渐加大夜店投入,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呈现出迅速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重庆葡萄酒市场上集中了长城、张裕、云南红、新天、西夏王、莫高、香格里拉&;#183;藏秘这些品牌。纵观重庆葡市。给人的感觉就是各个渠道主导品牌分明,长城在酒店占据主流,商超里张裕居于统治地位,新天在夜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云南红比较独特,在酒店、商超、夜场中虽然不如领头品牌,但是因为渠道通畅,销量也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葡萄酒市场特点 1、市场潜力巨大。葡萄酒是世界上通畅型饮料酒,其消费量仅 次于啤酒而排第二位。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类潜在 市场。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量为6升,而作为有着12亿人口的中 国,1998年人均年消费量不足0.3升,并且葡萄酒的消费和居民 收入的水平相关度高于其他酒类。现在市场上,啤酒的销售量有下 降趋势,白酒消费量日渐减少,而葡萄酒消费量却以每年30%的 速度递增。 在国际市场上,当前世界葡萄酒大量过剩。如以1996年的产 销量计算,世界葡萄酒的年过剩量达493万吨(占生产量的 …  相似文献   

7.
朱茜 《商》2014,(12):234-234
在经济整体下探、国家政策严厉的双重因素的背景下,酒水行业在2013年走得异常艰难。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近些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基于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背景、特点,进一步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和需求、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产量和进口总量以及造成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原因,从而思考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38):A0048-A0049
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建立的是全局性的消费文化,这影响了区域品牌的形成:今天压制区域品牌形成的因素正在成为区域品牌队伍形成的一个诱因:二线品牌区域化趋势明显,今天的二线品牌必将成为明天强势区域品牌的主力阵容:三大品牌推出适应区域市场的产品,这些产品以副品牌等形式出现,是变相的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9.
孟辉 《糖烟酒周刊》2004,(40):52-53
安徽紧邻江苏、浙江,江浙地区是我国葡萄酒最活跃的地区,但安徽的葡萄酒市场却显得活力不够。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葡萄酒市场也有些沉闷。三大品牌在合肥市场上表现平平,只是依靠品牌的影响力自然销售,在流通渠道中有些走量。而以威龙、古井双喜为代表的二类品牌在市场上相对活跃一些,其中,野力的认知度更高一些。此外,野山葡萄酒销量下滑。半汁酒在合肥仍然偷偷地销售,前一段时间合肥市工商局就查处了一些以色素、香精勾兑的“半汁酒”!  相似文献   

10.
梁剑  张磊 《糖烟酒周刊》2004,(30):22-22
在张裕公司不久前的销售总结大会上,山东省销售公司因为资金回收的大幅增长,受到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的表扬。2004年上半年,张裕在山东市场上显现出不少新气象,比如县级市场销量大幅度增加,高端酒走货渠道理顺等等,2004年下半年,张裕公司希望通过挖掘县级市场潜力、抢占青岛葡萄酒市场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在山东市场的蛋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北方的干酒销量远远比不上南方尤其是沿海一些城市。仅广东、福建两省的干酒销量几乎就相当于整个北方市场的干酒销量总和。在南方市场上,葡萄酒的消费群体较大,基础很好,但是单次葡萄酒消费量并不大。而北方市场的干酒销量虽然不大。但是单次葡萄酒消费量较大,惯性消费较多。抓住了这些特点。相信在运作市场时,就会事半功倍了!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32):68-73
有人将上海形容为“人多城大消费高”,具有兼容中西的消费特点,于是乎,凡是与高端、品味有关的产品便纷纷涌入此地淘金,葡萄酒也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上海葡萄酒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15%。 有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市有批发酒类产品的企业894家、零售商38000家、大中型餐饮店两万多家,麦德龙、欧尚、物美、大润发、时代购物,世纪联华、家乐福、华联、农工商等著名的大卖场都在上海设有一级机构。此外,由上海烟草集团、上海捷强公司等出资组建的海烟物流,则以数千家的终端店面网络贯穿整个上海。 据了解,2005年,上海市场葡萄酒的消费量约5万吨,销量增幅达到25%,不仅在各酒种中居于首位,也是近年来市场销量增加最猛的一年。在葡萄酒消费总量迅猛增加的同时,上海市场的葡萄酒阵营也逐渐凸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半汁酒6月30日被强令禁止在市场上流通,南宁葡萄酒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外来品牌和地产品牌高低端市场对峙现象明显。外来品牌主要是长城、张裕、王朝等,它们集中在高端市场,虽然也都有甜酒,但价位很高,销量不大;而地产的以永福山、都安等品牌为主,它们几乎垄断了低端红酒市场,销量很大,集中在县级市、城乡接合部以及大部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期(见10月28日出版的《糖烟酒周刊》)的系列报道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引进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注意的包装、瓶标设计问题,本期我们将从进口葡萄酒当前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进口葡萄酒产品的来源、销量、销售渠道等进行分析预测,进一步介绍商家选择进口葡萄酒产品的几种可用方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随着市场的引爆,未来十年葡萄酒市场的容量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品牌形象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品牌营销和渠道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且市场区域的扩张要求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更为精细。在此情况下,行业竞争出现马太效应:一线企业优势确立,强者恒强;二线企业须借助外力提高竞争力,而营销能力差且缺少资本支持的二、三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低端产品将被边缘化。此外,短期内进口产品的冲击有限,给了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厦门一年销售葡萄酒5000吨左右,是我国葡萄酒消费重点城市之一。其中,以张裕、长城、王朝为首的一线品牌占据厦门40%的市场份额,威龙、云南红、香格里拉&;#183;藏秘、新天、西夏王、丰收、当然干红等十多个二线品牌则拥有30%的市场,甜型酒和山葡萄酒占到大概20%的市场份额。洋酒一直奉行精品高端路线,大都活跃在夜总会、酒楼和礼品市场上,销量不大,大概有1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7.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42-A0043
手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近期的数据,反映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长城、王朝、张裕三大品牌占据了市场总额的近70%。另一份是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文章。讲东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中国葡萄酒文化是低度不确定性规避,表现为葡萄酒的法制法规不健全。消费者对市场的乱象不以为然,即便对山野葡萄酒这种似是而非的酒也处之泰然,产品忠诚度低;西方葡萄酒文化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规避。法制健全,品牌忠诚度高,一旦碰到疯牛病那样的事反应很大。”  相似文献   

18.
黄更 《华糖商情》2003,(45):32-3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区域: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5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宁波等这15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5%可以说,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富裕、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小康生活喝红酒”,与长三角的经济水平相对应,长三角也是我国葡萄酒最主要的销售区域.年干酒消费量大概占到我国干酒消费总量的1/3,长三角集中了我国几乎所有的葡萄酒品牌和众多来自国外的品牌,既是葡萄酒的天堂,也是争夺最惨烈的战场为了反映长三角的市场情况,我刊组织了“鏖战长三角“系列章,除了介绍市场表面情况外.我们更希望把每个市场的个性说清楚。  相似文献   

19.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10):64-64
广州百威商行总经理朱广培有着多年的酒水从业经历.操作过白酒、烈性洋酒。代理过多种进口啤酒、葡萄酒品牌在夜场的销售。目前其代理的啤酒、葡萄酒等品牌仍然是广州番禺区夜场销售最好的酒水之一,对于洋酒销售,他认为盈利的关键在于控制风险和精耕细作。本刊记者近日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8):46-48
高度果酒,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葡萄酒产品的进一步延伸。以葡萄或其他水果为主原料,兼容了中国白酒和西方烈酒的特点。当葡萄酒产品在进一步提升产品层次与价格、向更高端领域迈进略显乏力之时,当葡萄酒市场品牌集中度日益增加之时,高度果酒无疑将成为一种新的突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