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是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它从改变"现实世界"的高度,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在科技、社会和人的关系中现实地蕴涵着哲学内容.因此从科技和社会概念系统和关系范畴,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尴尬"直接影响了其进展.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定位、构架、称谓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还原论”的超越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的哲学教科书习惯于按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范畴,结果把精神现象这种复杂的运动形式简单化,抽空了人类意识的丰富内容,而且很容易坠入庸俗唯物主义。当代科学发展及其引导的思维方式变革,宣告了“还原论”的不合理性,启发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革命的辩证法、科学的实践观超越了“还原论”,它和当代科学思维方式并行不悖。按照当代科学思维方式,坚持对意识范畴唯物、辩证、实践的理解,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明确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这一伟大的构想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创造.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维方式属于哲学思维方式,它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来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引领价值,对当代社会发展进步具有普遍意义,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谐思维方式在引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主要从理论、政治和实践三个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意味着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不仅仅是研究范式的转换。文章认为,只有从"元"哲学角度即哲学一般的角度、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内涵进行充分阐释,才可能厘清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雷彦璋 《全国商情》2009,(16):130-131
本文通过商务谈判的实证分析,提出了"逆向反扣思维"这一独特的谈判思维方式,为谈判者获得成功寻求科学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逆向反扣思维"专门为处于谈判不利地位的买方设计出的谈判思维方式,如果应用得当,能够较好地破局."逆向反扣思维",就是针对于卖方先入为主的强势思维,而从逆向出发,反扣到对方的思维,但又不致于对己方不利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在谈判过程中都始终围绕某一思维结展开,逆向就是寻求对方的思维结的反向去展开,引发自己的思维环."逆向反扣思维"在谈判中如能取得成功,必然受益匪浅,它要求谈判者多在价格条件上做文章,找出一些时自己有利的关键条件,作为满足条件,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和其他谈判思维形式交叉应用,总会使自己的谈判技巧得到提升和商务谈判的利益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我们着重强调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时,更应看到其内在的丰富的辩证思维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一国两法"的法律体系也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以及宪法学说的极大丰富并成为跨世纪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理论界却并未取得科学一致的认识。80年代以后,随着对苏联斯大林“传统模式”地批判,这类问题更以名称之争的形式进一步地突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指出实践基础上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那种在人类学思维范式下的所谓“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的“唯实践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