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问:是什么引起鸭烂嘴壳?其流行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如何防治?答:诱因鸭冠状病毒性肠炎俗称烂嘴壳,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鸭肠炎病毒引起的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特点病原主要随传染源的排泄物向外界排出。20日龄前后的鸭发病率最高。开始少数发病,1~2天后出现死亡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100%。临床症状发病急,病雏缩头凸背,畏寒,眼半闭。开始排稀粪,进而腹泻,粪呈白色或黄绿色。喙壳由黄变紫,喙上皮脱落破溃。眼有粘液性分泌物,有的表现神经症状,两脚后蹬、直伸,头向后弯曲,呈观星状。  相似文献   

2.
樱桃谷鸭     
雏鸭,通常指出壳后到开始长正羽这一阶段的鸭。樱桃鸭为1-25日龄,这期间的雏鸭比较娇嫩,抗逆性差,如管护不当。7日龄内的雏鸭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雏鸭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一般是指四周龄内的小鸭子。养育雏鸭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是决定养鸭成败的关键。春季养育雏鸭,易饲养,生长快,患病少,成活率高。一、饲喂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要喂给容易消化的全价饲料。一周龄内雏鸭可以自由采食,少给勤添。二周龄内雏鸭日喂饲料量占雏鸭体重的18%左右,每天喂4-6次。  相似文献   

4.
鸡腹水综合症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病害之一。诱发本病的因素很多 ,无特效疗法。现将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特点、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发病特点 :鸡腹水症主要危害快速生长的肉仔鸡 ,最早发现于出壳3日龄雏鸡 ,发病和死亡高峰多见于4周龄以上鸡群 ,且雄性多发。一般来说 ,生长较快的大型肉鸡品种发病率较高 ,而土鸡和野鸡则很少发病 ;寒冷的冬天和早春季节发病率较高 ;饲养环境差时发病率较高。该病死亡率一般为1 %~2 % ,严重时可高达20 %~60 %。二、临床症状 :腹水症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病鸡腹部膨大 ,腹部皮肤薄而…  相似文献   

5.
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随着我区养殖业的发展,集体、个体创办的鸡场也逐年增多。由于一些养殖户喂养、管理不善,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不断增高。鸡的葡萄球菌病就是一种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病。本病大多数在30-65日龄的中雏期发病.慢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关...  相似文献   

6.
自配鸭饲料     
佚名 《农家之友》2014,(8):46-46
问:自配鸭饲料可有效降低成本,请问配料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鸭常吃鱼虾和小螺等软体动物,这些动物体内含有硫胺酶,能破坏维生素B1,故鸭易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本病多发生于雏鸭,常在2周龄内突然发病。因此,要增加日粮中维生素B1的含量,尤其雏鸭料。  相似文献   

7.
鸭三包病 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指以鸭心脏、肝脏、胸腹气囊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该病发病快 ,传染快 ,发病率达 80 %,死亡率达 6 0 %,主要危害于 2~ 4周龄的幼鸭 ,由于该病往往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而且极容易产生耐药性 ,故治疗效果较差 ,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消毒及接种苗。 2 .一旦发病可选用下列特效药物治疗 :“三包病”治疗剂 ,每羽肌注 0 .5毫升 ,1次见效 ;“94 9”(一服灵 )每瓶加水 5 0公斤 ,连服 3~ 5天。番鸭三周病 …  相似文献   

8.
1.鸭经常吃食新鲜的鱼虾和小螺等软体动物,其中含有硫胺酶,能破坏维生素B_1,故鸭容易发生维生素B_1缺乏症。本病多发生于雏鸭,常在2周龄内突然发病。因此,在鸭子能够吃到水生  相似文献   

9.
付农 《农家之友》2011,(6):24-24
鸭瘟春、夏、秋三季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防:在10~15日龄注射鸭瘟疫苗。治疗:每100只成鸭用川芎、党参各15克,滑石、肉桂、甘草各20克,双花10克,郁金12克,  相似文献   

10.
<正>问:蛋鸭软腿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答: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春的产蛋母鸭极易发生此病,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发病原因发生鸭软腿病的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鸭,受阳光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恰当,缺乏维生素D等都易引发此病。临床症状蛋鸭一旦发生此病,产蛋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1.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  相似文献   

12.
一、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二、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按每  相似文献   

13.
羔羊链球菌多发性关节炎为地方性流行病,生后7日龄内的羔羊易感,发病地区发病率占出生羔羊数的55%左右,致死率为50%,甚至高达100%,多为接触性传染,其临床特点是:有败血症和毒血症症状侵害全身关节,四  相似文献   

14.
疫病防治     
鸭瘟的预防鸭瘟即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的一种病毒性、急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鸭不分日龄大小、性别公母、不同品种都易感。一般来说,番鸭、绍鸭、绵鸭易感;北京鸭次之。成年鸭、产蛋鸭发病率高。本病是通过感染鸭、病鸭的分泌物、粪便等通过消化道直接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1.控制雏鸡性别性。在母鸡饲料中添加10%葡萄糖则母雏占64.2%,雄雏占35.8%;在公鸡饲料中添加10%葡萄糖则雄雏占59.8%,母雏占39.2%。2.投料简便计算法。10日龄前雏鸡每只每日用料量(克)=日龄+2;10~50日龄雏鸡每只每日用料量(克)与其日龄相同;50~150日龄的鸡每只每日用料量(克)=50+(日龄数-50)÷2;151日龄以上育成鸡每只每日用料稳定在100克以上。3.蛋鸡下午补钙。蛋壳在夜间形成,下午补钙90%以上的钙直接用于形成蛋壳。一般蛋鸡初  相似文献   

16.
<正>鸭瘟预防在10~15日龄注射鸭瘟疫苗。治疗每100只成鸭用川芎15克、滑石20克、双花10克、郁金12克、花椒8克、肉桂20克、党参15克、甘草20克,煎水取汁,加入50℃白酒200克调匀,给鸭饮服,每只4~5毫升。雏鸭肝炎病预防给种母鸭每年免疫2次。治疗每100只鸭用茵陈100克,香薷、大黄、龙胆草、桅子、黄芩、黄柏、板蓝根各40克,煎  相似文献   

17.
雏鸭是指出壳至30日龄的小鸭。如何培育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雏鸭 ,是决定养鸭成败的关键。现向读者介绍养鸭大户提高雏鸭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七条措施。一、挑选雏鸭选择在同一时间出壳、绒毛整洁、毛色正常、大小均匀、眼大有神、行动活泼、脐带愈合良好、体躯呈蛋形、体态丰满、尾端不下垂的壮雏。凡腹大、脐带愈合不良、绒毛参差不齐、身体畸形、精神萎顿、软弱无力的绝不能要。二、防寒保温雏鸭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 ,早春气温较低 ,极易生病 ,必须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农村养鸭户可采用自温育雏 ,当雏鸭休息时 ,将其…  相似文献   

18.
<正>问:肉鸡低血糖的发病时期是什么时候?症状如何?如何防治?答:肉鸡低血糖一般在6~8日龄开始发病,7~14日龄出现死亡高峰,此后,死亡有所减缓,但一直持续不断,直至出栏为止。公雏死亡明显高于母雏,死亡多数发生在夜间。发病批次集中,分布广,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症状发育良好的鸡只突然发病,出现昏迷、共济失调,病鸡瘫软无力,伏地不起,头部震颤,着地或向一边倒卧,死亡前发出尖叫声。鸡群精神萎靡,采食饮水严重下降,有的鸡只出现腹泻,早期下痢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鸭软脚病,一年四季各品种鸭及各阶段鸭(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其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产蛋母鸭极易发生该病,且产蛋量越高的母鸭,发病率越高。鸭患此病后,轻则造成产蛋率降低,重则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必须科学防治,才能确保养鸭效益。病因由于养鸭场地潮湿,鸭舍通风不  相似文献   

20.
黄钰英 《农家之友》2009,(20):91-91,50
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幼鸭染病后生长发育受到阻碍,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近几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