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毅学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35-39
文章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思想,构建了物流金融风险来源的识别框架,将复杂的物流金融风险归纳为系统和非系统两大类风险,并对其风险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识别分析。研究结果将物流金融的系统风险分为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将物流金融的非系统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产生根源进行了经验总结,从而为物流金融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生物免疫和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风险免疫进行了类比,其次是借鉴生物免疫的概念,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风险免疫原理,最后提出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风险免疫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热点,随之而来的风险问题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鉴于此,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展开研究。从参与主体行为特征、资金提供方风险穿透力、供应链结构稳定性3个方面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及来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等金融科技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应用,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小企业的监管者,金融机构的代理商,由于供应链金融中多样化的操作和多元化的参与者,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文章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的三种融资模式分类介绍,结合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融资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价与控制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的关键点之一.基于农业供应链金融视角,在梳理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农业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其中,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6.
蒋相岚 《魅力中国》2011,(20):68-68
随着供应链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产生的供应链金融也发展得越来越完善。本文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存在的风险提供了相应的对策。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中的各参与方都将获得多赢。  相似文献   

7.
潘薇兰 《中国经贸》2023,(11):37-39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已经发生了革新和升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有众多问题需要做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和分析。本文针对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思考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意义及该模式下潜藏的风险,提出风险控制的实施对策和解决途径,有助于更好帮助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进入稳定运行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现行的主要三种模式的供应链金融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把保险公司引进到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使供应链上每个主体都能有效的分散自身的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整条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保险公司的参与可以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而促进了供应链整体之间能够互相协调、互相监督、共利合作发展,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中多个主体的协同优化和共赢。  相似文献   

9.
李瀑 《特区经济》2014,(6):96-97
本文对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各业务模式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各自面临的风险,提出系统合理的应对措施,并进一步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江宁  张颖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67-170
文章提出了在我国创建供应链金融公司构想,即培育供应链金融多元化市场主体,创建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主导,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化金融机构。文章分析了44立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必要性,即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司拓宽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困境;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主体;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自身发展。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创立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可行性: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潜力;运用Diamond模型论证了其相对于银行所具有的信息成本优势;产业链集成优势和低风险优势。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价格风险会严重危及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我国目前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防范缺乏,这是制约我国供应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该文从供应链价格风险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影响出发,分析了供应链价格风险的来源和开展供应链价格风险研究的难点,并结合金融衍生品工具,提出一些供应链价格风险防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2015年为界,将国内2006—2021年顶尖期刊供应链金融研究分为早期和近期两个阶段,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比研究热点并进行趋势分析。研究显示:早期供应链金融研究热点有融资、风险和农业供应链金融,近期在以上框架中明显突出了金融科技与互联网的元素。供应链金融仍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未来应关注金融科技的正确运用、供应链金融中产业端、金融端和科技端的协同发展以及农业领域中的供应链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金融+科技+场景”为导向的供应链金融转型推动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生态租金视角研究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创新,根据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商业模式创新逻辑,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中生态租金区分为4类:通过异质性资源和能力获取李嘉图租金;通过动态创新能力获取熊彼特租金;通过关系资产获取关系租金;通过市场势力获取张伯伦租金。在分析不同类型生态租金形成机理和路径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发展演化的不同阶段,揭示共生系统不同租金的演化规律及其特征。最后,基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典型案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演化过程中生态租金理论演绎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小城商银行面临着盈利能力、风险管理、定价能力的三大挑战,经营压力越加沉重.本文对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进行阐述,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发展城商行业务的重要性,指出供应链金融能够打破利率市场化在初始阶段给城商行带来的经营困局,提高城商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供应链系统风险因素的特征,建立了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将待评估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并建立风险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风险关联度得到供应链系统风险的大小。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评估因素指标的非定量性、模糊性及其不相容性问题,并能够有效地保证风险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金文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0):121-124
文章通过2007年美国金融系统风险的分析,剖析其形成原因,然后探讨了目前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表现,最后由此提出美国金融系统风险对防范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提出了供应链一体化的概念,分析了供应链一体化中的主要问题是物流金融问题,然后从业务模式、运作问题、风险特点、法律特性等方面介绍了供应链一体化中物流金融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流金融在供应链一体化中的作用,包括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降低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并能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能够促进供应链的发展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企业从单一的内部纵向一体化转为通过供应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来增强竞争力,供应链金融由此产生。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对供应链上资金流合理调配,为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下,由于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供应链上三方企业的发展都存在一定风险和未知性。本文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分析,研究其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ISM模型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周楠 《新疆财经》2009,(5):35-37,59
本文界定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分析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的内涵和风险因素构成。基于ISM模型的系统化建模技术,构建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探讨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结构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层次关系,以便为集群式供应链风险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金融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青 《特区经济》2010,(1):295-297
供应链金融模式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充分利用了产业供应链结构特点及对商品交易细节的把握,围绕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出发,对链条上的构成要素及三大主要融资模式进行分析。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揭示了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并对商业银行继续开展该项业务提出建议,以期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同时,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