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新三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并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流动性风险问题尤为突出.新三板市场中不同流动性的企业在不同市场行情下(牛市/熊市)的流动性风险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流动性差的企业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要高于流动性好的企业,熊市风险高于牛市风险,但也有少数企业与之相反.从对这些企业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企业熊市抗风险的能力与其营收增长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适时适当地降低投资者门槛,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完善现有的交易制度,加强监管.通过这些举措来缓解流动性不足问题,降低我国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公司债券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引入M-Copula函数和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M-Copula函数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具体如下: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尾部相关性,其中上尾相关性较高,即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利差同时增大的概率高于牛市时期,且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的变化冲击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长远影响.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变化冲击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长期的持续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其动态影响逐渐减弱,并最终回归到原点;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大于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且前者呈加速上升趋势,而后者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和反映流动性过剩与否两种状态的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并从货币流动性的供给渠道出发,具体分析了外汇占款及信贷规模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变化。结合中国1996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M2、国内信贷以及外汇占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存在结构性变动和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各流动性变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实际GDP的响应程度明显减弱;经济产出对货币流动性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且受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对M2及国内信贷的影响呈现出"V"型时变特征;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时,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正,超出一定阈值后影响减弱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3,(3)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了货币供应量M2、利率与股市变动的关系,并得出在当前利率未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种方式影响股票市场,但货币供应量M2更有效,调节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对于货币当局调控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就已出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存贷差比例加大及贷款增长过快等流动性过剩现象。近5年来,尽管宏观调控措施和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但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2008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货币总量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宏观流动性过剩与微观流动性不足的悖论现象,一方面,广义货币存量M2已经突破110万亿元,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间的资金流动性偏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某些国有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等问题。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所有制差异角度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通过数理模型分析我国流动性风险的微观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仅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资本投入要素的微观角度看,非国有企业贷款比例低导致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恶化,也即金融抑制政策形成的所有制歧视将导致我国出现流动性风险。因此,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企业效率等是防止我国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微观手段。  相似文献   

8.
肖盛峰 《金融评论》2010,2(5):94-102
通过构建在两个市场时间段下的不同市场条件下(牛市和熊市)不同规模的投资组合,本文探究了市场流动性的差别对交叉序列相关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市场流动性很低的时候,存在组合收益间的交叉序列关系。但是在市场流动性很高的时候.线性因果关系消失了,而且也不存在非线性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量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与货币政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赍币供应量对市场流动性(换手率和非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但实际利率对非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周期促使了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爆发及传导。具体而言,流动性周期的初始阶段,即流动性创造阶段将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并降低系统性风险;随着流动性的扩张及过剩,系统性风险将逐步形成并不断积累;若紧缩信号出现,流动性过剩链条将骤然逆转,系统性风险将真正爆发;最后,随着流动性逆转变为紧缩,系统性风险将不断传导和扩散。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已无法独立应对流动性周期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此严格控制流动性扩张,加强流动性顺周期的管理,并准确判断和识别货币数量的变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0年7月至2009年12月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VECM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差异化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利率对股票市场影响方向不同。在经济扩张时期,股市对利率存在正向反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股市对利率存在负向反应。(2)在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对股票市场影响程度不同。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股市影响较小;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股市影响较大。这意味着:由于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更需要央行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量和度。  相似文献   

13.
林凡 《经济管理》2003,(14):86-91
本文分别对基金在牛市和熊市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风险因素时,基金在牛市和熊市的总体业绩都优于市场,而且在熊市中表现更佳;大部分基金在牛市中的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在熊市中的风险小于市场风险;所有基金在熊市中的β值小于在牛市中的β值。风险调整后,大部分基金在牛市的业绩优于市场表现,在熊市的业绩逊于市场表现,但基金该业绩特征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小部分基金的业绩评价在风险调整前后发生变化,影响变化的因素有系统风险系数β、基金净值收益率与基准组合收益率的差值、基金净值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的差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降低趋势;系统性风险与市场指数存在负相关性,牛市期间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熊市期间系统性风险持续走高;行业间变异系数增大,风险比重方差随时间变化而呈显著性差异;政策因子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性影响,这说明我国股市很大程度上仍为政策市。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对股票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流动性高低对股票价格波动具有重要影响。无论在横盘时期、牛市时期还是在熊市时期,以换手率作为度量的流动性与股票价格波动都显著正相关。只有在熊市时期以流通市值衡量的公司规模与股票价格波动显著负相关,即存在小盘股效应。以上实证结论对于分析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和推出股指期货均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蔡庆丰  刘锦 《金融评论》2012,(3):66-76,125
业绩锦标机制下,不同的市场状态会影响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行为。薪酬激励与职业忧虑会使得基金经理在风险调整时做出不同的选择。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间的开放式基金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基金中报与年报所公布的投资组合明细,分析基金业绩排名对于基金经理风险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牛市状态下薪酬激励占据了主导地位,促使基金经理在上半年业绩排名较低的情况下在下半年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以谋取最大化薪酬;职业忧虑则会使业绩排名产生的影响在熊市下正好相反。此外,研究还发现,市场年中收益越高即市场的表现"越牛",排名较低的基金经理相对于排名较高基金经理提升其投资组合风险的表现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肖洋  倪玉娟  方舟 《经济评论》2012,(2):97-104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国股票价格、GDP、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效应为正向,即股市上涨能带动通货膨胀水平的上涨。股票市场对GDP的影响短期内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长期来看,则是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占主导;同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股票价格均有影响,但影响均不显著。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利率变动导致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着通货膨胀,也一定程度影响利率和股票价格。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并不能抑制股票价格上涨。增加货币供给短期内能够推动股市上涨,但长期对股市仍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实证分析表明,反映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的流动性创造指标会显著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表示银行融资流动性风险的NSFR比率不会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实证分析也从侧面证明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较高,因为二者都与银行账面资产有关。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银行业存在"大而不倒"的现象,但本文认为这种"大而不倒"的现象本质来源是政府承担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任务,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应该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交互作用角度做好风险管理,降低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夏恩君  刘楠  沈洁 《技术经济》2008,27(7):81-85
当一个经济体中存在股票市场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显得非常复杂。本文就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均对市场有正向影响的结论;同时发现,市场对现有影响因素的反应有过度的倾向,但长期内会恢复均衡。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连平 《经济导刊》2014,(1):66-69
正2013年社会融资需求与货币信贷供给之间存在明显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这其中还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通过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融资,推高了利率水平,更加重了上述供求失衡的状况。这是2013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基础性原因。在近期利率市场化向纵深推进,存款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