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人说,离开夜场,中国市场上至少有70%的洋酒卖不出去,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洋酒在中国夜场的强势源自洋酒生产国夜场消费的成熟。中国市场上的洋酒表现出了它“入世”的一方面,引导消费潮流,借道终端买断商等。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区别于进口葡萄酒和洋啤酒。洋酒在国内夜场操作中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相似文献   

2.
厦门一年销售葡萄酒5000吨左右,是我国葡萄酒消费重点城市之一。其中,以张裕、长城、王朝为首的一线品牌占据厦门40%的市场份额,威龙、云南红、香格里拉&;#183;藏秘、新天、西夏王、丰收、当然干红等十多个二线品牌则拥有30%的市场,甜型酒和山葡萄酒占到大概20%的市场份额。洋酒一直奉行精品高端路线,大都活跃在夜总会、酒楼和礼品市场上,销量不大,大概有1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3.
成波俊 《糖烟酒周刊》2005,(2):A002-A002
中国人口众多,酒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洋酒进口关税下调,洋酒争先涌人中国市场,似乎是抢占了市场,就赢得了消费者。但我看来未必如此。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消费观念和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洋酒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先要做的是文化宣传,必须先培养起中国人消费洋酒的习惯,让中国人对洋酒的口感及消费理念,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方洋酒消费比较集中的城市,青岛的消费表现不像北京、上海那么火。青岛的洋酒无论是从进口情况还是消费情况来看,都表现的不太均衡。在进口方面,以散装酒为主,瓶装葡萄酒较少;消费方面价位在200元左右的洋酒市场火热,600元甚至干元以上的洋酒主要用于一些外事活动的商务宴请等,百元以下和300-500元的洋酒市场不太景气。洋酒的主要走货渠道仍然集中在夜场,但青岛市场上促销和价格对洋酒走量起到重要的作用。餐饮终端、商超等作为洋酒走货的副渠道表现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洋酒在天津的消费表现不像北京、上海那么火。天津的洋酒无论是从进口情况还是消费情况来看,都表现的不太均衡。在进口方面,以散装酒为主,瓶装葡萄酒较少;消费方面表现在200元左右价位的洋酒市场火热。600元甚至千元以上的洋酒主要用于一些外事活动的商务宴请等,百元以下和200~500元的洋酒市场不太景气。洋酒的主要走货渠道仍然集中在夜场,但天津市场上促销和价格对洋酒走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0):48-50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把洋酒作为一个竞争层面之外的样本,予以研究学习开阔思路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则需要把洋酒作为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认真对待了。洋酒的快速发展态势表明,国产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直接竞争和互相渗透正在开始。从洋酒发展最好的广东市场看,不仅仅是以威士忌为主的洋酒在夜场大出风头,在国产酒的根据地餐饮渠道,干邑的销售也已日益普及,已经在中高端市场直接威胁到了白酒和葡萄酒的发展。原来行业内关注的白酒和国产葡萄酒互相渗透的局面正在演变为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三方演义,洋酒作为后起力量正越来越强大。除了餐饮渠道之外,在各类流通渠道,洋酒礼盒的热销也在不断蚕食国产酒的市场。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从全国范围看,洋酒的渗透速度在加快,渗透范围正越来越大,许多二线城市的洋酒销售也在快速的增长。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洋酒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洋酒在针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取得了成功。也体现出洋酒所引导的品牌文化正在被新一代酒类消费群体所认同。在关系未来前途的新兴消费群体的争夺中,洋酒正成为国产酒的有力竞争对手。 本文以洋酒市场操作的相关调研和分析为主要内容,以寻找洋酒营销理念与国产白酒和葡萄酒的区别为目标,以广东市场为样本,力图向您全面展示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洋酒世界,以对正在征战的国产酒商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孙群  张梦麒 《国际市场》2006,(11):11-12
烈性酒.法、英两国占上海口岸进口八成以上 随着洋酒最忠实消费群体——外籍人士和海归人员的逐年增多,以及追求时尚和格调的人士对洋酒的兴趣越来越浓,洋酒文化在社会上越来越得到认同,洋酒消费在中国市场有了巨大的上升空间,上海更是以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和海派文化背景而备受国际洋酒集团的青睐和关注,备品牌洋酒商纷纷将上海作为其抢占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中国市场洋酒消费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全国多个省市出现洋酒销售井喷态势。在洋酒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关于洋酒渠道延伸的问题甚嚣尘上,并形成了鲜明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烈性洋洒应该向普通餐饮延伸,以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烈性洋洒的消费基础还比较薄弱,应该注重培养高端消费人群,运作大众餐饮无疑会分散厂商的精力,与目标消费人群越来越远。到底烈性洋酒应不应该开拓大众餐饮,横亘在洋酒与大众餐饮之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内洋酒市场异常火爆,仅上半年,厦门口岸就进口洋酒30万升,总货值200万美元,进口总量和总货值分别较2005年同期增加62%和146%。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这一火爆局面依然延续。烈性洋酒的消费热潮亦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迅速扩散,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0.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6,(39):50-51
近几年,国内洋酒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很多城市的洋酒呈现出销售与消费的“井喷”现象,太原市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我国洋酒消费大省,也是世界洋酒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集散地。这里的中小洋酒代理商云集,一个批发市场走下来能看到不下几十家洋酒的全国总代理。这些代理商有的以商贸公司的形式出现,更有的甚至就是夫妻店。那么,在福建市场上的洋酒代理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生存现状怎样,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方向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广西的洋酒消费突然热起来,用南宁刘经理的话说就是经销商都在想尽办法寻找洋酒。从产品来看,威士忌和伏特加受到最多人的追捧,瑞典的伏特加市场表现不错;从品牌来看。芝华士运作广西市场较早,在消费者中认知度最高。马谛氏虽然开拓市场较晚,但张学友的形象代言、酒吧网点的巨幅广告以及在夜场搞的一些活动,把握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前景不错;从渠道来看,洋酒消费热潮最早从酒吧兴起,随之遍布包括KTV、夜总会等在内的其他夜场,同时对餐饮渠道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从价位来看,因为有夜场消费的背景,所以广西市场上的洋酒主流价位集中在每瓶200到400元之间。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台湾德记洋行一位经理人的观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韩国及中国台湾市场的今天就是中国大陆洋酒市场的明天”。随着中产阶级的膨胀。80年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兴起,作为西方生活标志之一的洋酒在中国迎来又~个机遇期。上个世纪90年代的洋酒消费者主要是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在当时,洋酒的品牌主张重在演绎成功与奢华,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洋酒高端时代”。进入本世纪尤其是2004年以来,芝华士、黑牌等一线品牌的宣传推广从小众媒体(以航空时尚类杂志为主)延伸到电视等大众媒体,销售终端从宾馆酒店拓展到夜场酒吧。伴随消费群体的演变,洋酒消费方式也实现了从商务宴饮到休闲聚饮的转变,中档洋酒成为畅销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养宠在国内形成了一种潮流,走进社区,经常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猫猫狗狗。于是乎,关于宠物就成了养宠人群闲暇之余关心的话题。而且据宠物界资深人士的估算,目前北京市养宠物的家庭大约能占到10%,以此比例推算,养宠人群在国内已是一个相当大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李枫 《糖烟酒周刊》2007,(15):68-69
浙江糖果市场可以缺少其他品牌,但是绝对不可缺少德芙巧克力。特别是浙北的喜糖消费,如果缺少了德芙巧克力就像喜筵上没有了酒水一样。仅在宁波地区,德芙的年销售额就能达到5000万,德芙在当地的销量能占到巧克力总销量的80%左右。在如此强势的占有率下,德芙却出现了涨价控货现象,大多数经销商的库存量都明显难以支撑淡季的销售。  相似文献   

16.
何敦美 《市场周刊》2003,(43):29-29
随着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私家车大量进入家庭,汽车维修市场行情也日渐升温。据测算,一辆新车从购买到报废,购车费只占35%左右,油料费、税险费、停车费等占到20%,而汽车的维修费却占到45%。现在不少汽车消费抱怨:我们买得起车却修不起车,汽修市场“宰客”的手段又多又黑,汽车维修市场凸现出来的问题亟待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刘彬 《糖烟酒周刊》2007,(26):28-28
消费者理性回归,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日益明显。这将对白酒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新产品导入期延长,传统品牌回归,洋酒在一线高端市场强势增长,都意味着酒类市场进入了品牌消费时代,品牌力量逐渐彰显。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的洋酒市场仍然处于一种垄断的格局.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两大国际洋酒巨头——帝亚吉欧和保乐利加所把持。而出于维系自己利益的目的,两大洋酒巨头对国内洋酒市场的容量以及增量信息绝口不提,信息的不对称不但让国内酒商对洋酒市场反映迟缓,同时也让他们跟进这个行业的步伐变得犹豫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10):53-54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是烈性洋酒登陆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和销售重镇。据估计.广东省饮料酒年销售额达180个亿。其中广州占到50个亿,洋酒占其中20%左右的份额。代理帝亚吉欧添宝威士忌的深圳银基贸易广州负责人吴秉刚告诉记者。2006年烈性洋酒中三大酒种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在广东市场份额都呈现上升趋势。普通消费者可能根据威士忌上升较快得出白兰地(干邑)没有增长的结论.其实白兰地、伏特加等酒种的增长速度也不慢。只不过没有威士忌增长得显眼而已。  相似文献   

20.
吴宁 《糖烟酒周刊》2005,(30):30-31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广东的汕头、珠海、湛江三个地级市的白酒市场。由于天气炎热,白酒消费受到了一定限制。啤酒、洋酒的市场表现不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白酒销量?高档市场均以传统名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为主,销量稳定。外来务工人员是中低档白酒消费的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