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提出贺州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的对策:更新发展观念,夯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想基础;实施发展规划,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切入点;加快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创新招商方式,形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创优发展环境,营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氛围;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只有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顺势而为,积极谋划,找准产业转移的着力点,精心打造和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体系,规避、防范和化解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才能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发展,实现产业承接和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看点提示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在支持新疆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对口援疆以来,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呈现承接资金增长较快、承接区域扩大、民间资本日趋活跃以及政府主导作用增强等特征;由于目前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主要来自间接金融支持和政府金融政策支持两方面,使得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呈现选择性支持、金融政策与承接产业转移匹配性较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园区金融支持模式,并设立适合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机制,以便有效地发挥金融支持新疆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3):41-44
产业转移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任。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增强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环境并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区域合作互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6.
秦柳 《北方经济》2011,(17):54-55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一年多来,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和优化产业转移承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不断加强,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日益活跃的背景下,新疆正承接着国内外的转移产业。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承接转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承接转移产业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使得新疆更好地承接转移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要是传统的梯度垂直转移和反梯度转移两种方式。北部湾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创新产业承接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承接沿海地区成熟、高水平、高效率的转移产业,能够促进辽宁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优化投资环境,明确各地区承接重点,加快产业结构演进速度,提升产业园区承接转移的竞争力,探索产业转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转移承接园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转移承接园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承接园的发展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持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意义和途径。最后,基于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背景,根据承接园区域产业发展特征、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发展走势,提出了以产业调整升级为主线,加速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实现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园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京冀产业转移承接正逐步升级。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双重视角对京冀产业转移承接的动力进行分析,指出京冀产业符合梯度转移的特点,但存在协同机制欠缺、承接平台产业定位模糊、产业布局碎片化与产业结构同质化、承接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阻碍了产业转移承接的速度与质量。为此,从四个方面提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河北路径":加强统筹谋划并完善协同机制;细化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深化产业链的纵向合作;推进共建园区的升级建设。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产业联系度和区域经济联系度,对广东省2001~2015年度主要产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数量规模在增大、行业覆盖在扩大、结构构成在优化;但山区是第一产业、粤东是第二产业的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在第三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山区和粤西远比粤东大;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在强化;但东西两翼和山区异化明显,粤西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明显大于粤东、山区。来自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联系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产业空间联系与承接产业转移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正相关关系,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省内产业转移园的建设对产业转移迁出地(珠三角地区)与承接地(韶关)之间产业空间联系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为此,建议关注产业转移质量和效应,促进产业转移规模、质量和结构上的升级,重视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对接与融合问题,建立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产业对接与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梧州市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声  雷飞 《特区经济》2009,242(3):211-213
在我国正面临新的结构调整的环境下,产业转移将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协作中的主要内容。梧州市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处,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文章分析了梧州市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探讨了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对策,以期提升梧州市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成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它对国际以及我国国内产业分工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给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然后就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作出了基础评价,最后提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魏博通 《特区经济》2012,(3):197-199
利用构建的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就业转移指数对2004~2009年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状况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仅是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但是江西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这和江西自身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和产业承接条件较为优越有关。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较为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承接产业转移对百色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接产业转移对百色经济具有积极影响。百色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区域经济研究机构不健全、工业园区建设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工业用地储备有限等问题。百色承接产业转移要做到:选准重点区域、做好规划布局;依托产业优势、各种“平台”、广州市对口帮扶百色的有利条件和园区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抓好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创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产业承接力的构成进行研究,并对龙海承接台湾、厦门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具有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借鉴龙海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时如何培育和提升地区的产业承接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