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商业上有一句名言,“客户是上帝”。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客户就是上帝,没有了客户,就没有银行的生存。客户对银行服务是否满意直接关系着客户对该家银行的忠诚度,如果客户经常得不到满意的服务,那么他就可能更换银行。如果一家银行相当多的客户都不满意它的服务,那么它就有关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银行是金融企业,经营的产品是服务,产品的使用者即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客户,产品市场的规模即客户群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服务产品的盈利能力。因而,在当今我国银行的经营理念中,客户被奉为上帝,“客户中心论”十分普及。体现在具体的经营实践活动中就是:哪里有客户,哪里就有银行分支,客户需要什么服务,银行就提供什么服务。为了留住老客户,争取新客户,抢占更多的客户市场份额,各家银行可谓招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及对银行服务的意见和抱怨,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普遍在营业网点摆放“客户意见簿”、“行长信箱”,在客户中设立“银行服务监督员”,不定期召集客户座谈,并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如利用举办大型的金融产品推介会之机开展综合调查,或就企业网上银行等业务开展单项调查。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也  相似文献   

4.
银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对客户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服务是一种付出、一种投入、一种奉献,服务是银行的兴行之本、发展之基、强行之路,服务是银行永恒的生命主题。良好的服务是银行创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良好的银行服务应该是“因您而变”和“随需而变”,良好的银行服务又必须与客户的需求对接。这就是本文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银行是服务行业,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好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的投诉,维护建设银行的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的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从客户投诉中寻找服务的商机,努力从不足中改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投诉由坏事变成好事,将客户投诉转变成为银行的收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每一个客户的特殊要求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内银行业为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努力建设关系型银行。关系型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通过识别客户的赢利性,与客户保持联系,以提高银行的赢利性。客户关系管理由客户服务、挖掘客户潜力和客户关系开发三部分组成,其目标是将客户通过一系列产品交易转变成为终身伙伴。银行电子化环境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核心业务系统和服务渠道系统。核心系统担负银行运作的核心任务,而服务渠道则担负着客户信息获取、金融服务交付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银行网点从本质上说是银行销售金融产品的渠道,是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的平台.长久以来,传统物理网点承担了主要的销售和服务职能,为银行与客户的沟通提供了实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渠道.但是,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日渐多样化,银行服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物理网点,以自助银行为主要载体的现代网点和以网上银行、电活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主要渠道的虚拟网点正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着更多样化、更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农行“在线银行”业务概况上海农行在线银行于 2 0 0 0年 6月开始筹建 ,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努力 ,建成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客户在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在线银行”服务体系 ,为个人客户提供转账、各种代缴费、银证通、代理保险、外汇买卖、贷款申请、账户查询、口头挂失、修改密码、慈善募捐、开放式基金、国债买卖等服务 ;为企业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现金支票取现服务、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签发申请、电汇、信汇、贷记等转账业务 ;为投资理财客户汇聚来自学术界、银行、证券机构、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强势专家…  相似文献   

9.
客户服务中心的作用是在银行与客户之间架起连接桥梁,客户对银行的认识是建立在银行客户服务代表的服务质量之基础上。因此,如何建立并使用客户服务中心,就成为银行和客户特别关注的问题。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目前完成了客户服务中心的设计与基本实践。一、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现有60多  相似文献   

10.
Roxane McMeeken一项新调查显示,很多私人银行的客户对银行服务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后台服务存在问题。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不仅私人银行将失去客户,服务供应商也将丧失委托代理权。 全世界私人银行的客户都纷纷觉醒,这不是什么秘密。客户对银行不满不仅仅涉及金融,至少部分原因是银行中后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银行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渠道。如:营业网点、自助网点、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尽管自助式服务和电子化服务手段增加了客户访问银行账户的便利性,不用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但是对于高价值、操作复杂的金融产品,人们还是比较喜欢通过银行网点来获得更人性化的服务,因此银行网点仍然是银行最重要的服务渠道,是和客户沟通交流、提升客户体验最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媒体、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的出现,已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的方式。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出现,在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降低银行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客户的行为习惯。如今使用单一渠道获取银行的服务客户已经不多见,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显现,80%客户是跨渠道接受银行服务的。渣打银行通过多渠道部署,将客户所有交易信息、行  相似文献   

13.
服务投诉屡次三番,让银行对客户“喜忧参半”。喜的是客户投诉说明他们关心银行工作;忧的是招来服务投诉也会影响服务形象。那么,如何做到化干戈为玉帛使客户不投诉或少投诉呢?笔者认为须解决好以下八个有关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丽 《中国金融电脑》2004,(2):65-66,69
客户信息系统是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基础,是银行拓展服务渠道的保证。银行在提供网上银行、客户综合理财、开放式低柜业务等新兴服务手段时,运用客户信息系统将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5.
个人金融服务与客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金融服务存在着“80/20”现象,即80%的利润来自20%的产品和客户,这表明80%的银行客户在侵蚀着银行从20%的客户身上所获取的利润,一些银行在某些服务领域上,并未细分市场,体现客户的自身价值,存在着较大的协调成本,折衷成本,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即“坏”客户与“好”客户享受同等待遇,却未能如实反映客户对银行创造价值的多少,造成在客户服务上的“错位”。  相似文献   

16.
李忠斌 《时代金融》2013,(14):137+142
柜面服务是银行最初始的服务,是银行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是银行形象的重要代表,更是银行服务的关键环节。当下,银行的"服务质量"备受关注,如何全面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笔者认为,要从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入手,因为柜面服务对提升银行服务质量、银行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思想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高科技应用到银行服务之中,无论是客户对服务工作的要求、还是银行服务本身对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客户对银行柜面服务的投诉仍旧或多  相似文献   

17.
银行经营的是什么?是客户。产品、业务、营销和服务都是围绕客户转,客户是我们利润的源泉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客户银行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所以,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是银行永恒的主题。在金融产品、服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服务能力的强弱、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竞争能力。 柜面服务是银行的对外窗口,是联系客户的纽带,是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产品的一个场所。亲和、友善和微笑,是这种模式下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方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直到今天这种服务依然是我们考核网点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随着经营观念和经营理念的变化,“窗口”的作用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不仅仅是银行吸收存款等业务的一个窗口,已经附加了银行形象宣传、金融产品展示,银行服务功能引导等多重内容。它是银行实力和服务水平的一种象征。因此,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是事关银行发展的一件大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走进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天津)中心,低调、私密的气息扑面而来。本土文化的凸显仅仅是私人银行“看得见”地用心为客户营造的归属感,而私人银行的专业化、私密化的服务,则是“看不到”的“低调奢华”。来私人银行中心的客户需要预约,可以避免与其他客户见面,专用的电梯、独立的理财师、“一对一”的客户经理、信息屏蔽的私人银行卡,处处体现了私人银行低调而有格调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银企网络”是指银企双方共同为适应电子时代的市场环境,银行根据企业客户实际需要,借肋于银行内部网络或互联网的环境,专门为企业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的网络自助金融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建立良好的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银行友好的服务是客户能否产生信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客户认知角度谈信赖的友好型银行的打造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金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按监管等部门的要求进行,同时也要考虑民众的需求,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要,双方友好合作,互相信赖,利益共赢,是银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