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B2C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网购消费者信任的提高。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买方因素、卖方因素之外,还有第三方信用评价因素。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构建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模型,研究B2C网络购物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任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信任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信任的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相关因素分析和博弈分析。通过回顾和总结两种研究方法下所做的重要工作,提出两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利他的演化以及利他在非亲属之间的演化;利他、互利、信任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3.
国外组织信任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国外组织信任研究活跃的背景,指出由于人力资源作用的日益突显,组织信任的模式发生演变,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因此有关信任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文章概括了不同研究视角对信任内涵的界定、信任生成的阐述和组织环境里的信任所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以及给予我们的组织管理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刺激反应理论(S O R),构建“影响因素—消费者信任—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探讨影响消费者对于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平台和服务方信任的关键因素,及其如何提升消费者的使用意愿。研究发现:(1)社交影响、平台质量、政府监督和制度保障等因素能够促进消费者对平台方的信任,信任倾向因素则对平台方信任影响不显著;(2)信任倾向和消费者对平台方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服务方的信任,但制度保障和互动历史因素对服务方信任几乎无影响;(3)消费者使用意愿主要受消费者对平台方信任的影响。为此,提升平台整体质量和响应效率,加强制度规范和安全保障建设是共享出行企业提升消费者信任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民的增加,进行网上购物的人数与日俱增,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信任备受关注。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信任模型和9个假设,通过调查并对230个有效样本基于AMOS进行分析后,发现除法律约束力作用不显著外,商家声誉、商家规模、商家网站质量、环境趋同性、结构性保障、合作规范、交互作用都会影响消费者信任,消费者信任进而促进信任倾向的形成。此结论说明,商家可通过提高其个体能力、网站能力、系统信任机制和交互水平促进消费者的信任和积极交易。  相似文献   

6.
以信任转移理论为视角,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信任理论,构建了一个湖南移动电子支付的用户采纳模型,并实证研究了湖南长株潭用户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能否转移至同一公司移动环境下的支付服务,如何构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初始信任,以及初始信任如何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的采纳意向等问题,同时探讨了影响用户采纳移动电子支付的其他关键因素,以期对湖南移动电子商务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从信任的一般涵义出发,引申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三种电子商务模式(B to B、B to C、C to C)的信任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B to B电子商务的信任状况较好,而其他两种模式的信任状况较差的结论,并进一步对B to C、C to C的信任机制进行了讨论。根据B to C、C to C交易模式的特点,剖析了其信任体系的构成及交易过程中信任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电子商务信任体系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为更好地解决B to C、C to C中存在的信任问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结合非正式组织有关理论,从非正式组织的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并构建产学研合作的信任机制,提出了包括建立相互信任组织原则、增强成员间信息沟通、利益及风险动静结合的分担、完善政府引导机制、持续信用备案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治理机制问题始终是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核心问题.而以"网络"的观点来探讨其治理机制是其研究的新尝试.首先,该文在分析了机会主义行为和知识共享问题是企业知识共享网络运作中存在的两类治理困境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信任中心网"的治理机制模型.其次,对信任中心网的内涵和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信任中心网实质上是一个以信任为中心的制度网络,并具体给出了信任中心网的可能构成.最后,深入探讨了信任中心网的运作规律及其对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治理的作用机理,给出了一个包含"关系、互动和协同"在内的信任中心网的运作模型以及信任中心网如何通过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对企业知识共享网络进行治理的作用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社会因素、亲疏关系、人口学变量、人格特征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社会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受骗经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亲属关系主要包括血缘、亲缘和业缘关系;人口学因素包括年级和文理科别等;人格特征因素包括神经质、外向性等因素。另外,情绪情感也是重要因素。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信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人际信任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信托设立之税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税制是当前摆在信托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信托税制的落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托业的积极发展。信托制度的一个重要角度是从时间维度来切分,可以分为信托设立、信托存续和信托终止三个环节。本文仅限于信托设立阶段,对信托设立的税制问题从税法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运用了科斯定律和实质课税等来解释各国信托制度中信托设立阶段为什么要沿袭普通税制,不征收所得税,只征收印花税的原因。最后得出自己观点,即我国信托设立阶段应该只征收营业税。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任理论,从不同角色视角探究各信任要素对分享经济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构建分享经济信任机制概念模型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从需求方视角来看,对个体(供给方)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平台善意的信任以及对产品能力的信任对需求意图产生积极地影响。从供给方视角来看,对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和对平台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供给意图有正向的影响。需求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供给方则更看重对平台的信任。通过进一步比较还发现,需求方对平台和个体(供给方)的信任聚焦于善意信任,但供给方则是侧重于对平台和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托法有关信托财产权配置不明、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不解决,即使银监会转变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思路也无法从根本上化解信托兑付危机。构建信托财产权的“三重二元”结构,即信托财产权包含信托财产物权和债权,信托财产物权由受托人和受益人分别享有,信托财产债权由受托人注意义务和对信托财产享有的债权构成,或可廓清信托公司不能兑付信托计划时的责任承担,赋予受益人竞合性请求权,既可化解刚性兑付危机,亦保障了受益人权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任理论,从不同角色视角探究各信任要素对分享经济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构建分享经济信任机制概念模型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从需求方视角来看,对个体(供给方)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平台善意的信任以及对产品能力的信任对需求意图产生积极地影响。从供给方视角来看,对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和对平台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供给意图有正向的影响。需求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供给方则更看重对平台的信任。通过进一步比较还发现,需求方对平台和个体(供给方)的信任聚焦于善意信任,但供给方则是侧重于对平台和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中国信托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五”期间,信托法制得到了完善和规范,信托产品进行了创新,信托规模不断壮大,信托业获得了制度和理念上的巨大变迁。“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业务、企业年金业务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信托市场将会构建信托产品转让的信息平台,并会逐步构建信托转让的做市商制度,信托公司的发展趋向将会向信托控股集团蜕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人际信任分成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两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分成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两个维度,以200份企业人际信任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均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并且情感型信任比认知型信任对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认知型信任比情感型信任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同时,利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表明,工作年限对认知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显著,而对情感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共意识培育的研究要有明确理论进路和出路。其理论进路是明确区分公与私以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意识与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公共理性及公共精神概念,并探寻公共意识与个人意识间的联结。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理论是路径模型,陌生人社会理论中的契约精神和法律精神是制度支持,信任和责任等公共理性则是价值支撑,这些理论提供了公共意识培育的出路借鉴。  相似文献   

18.
信托制度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安排,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确保信托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也决定了信托公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然而,我国信托立法中对信托公示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模糊。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基本制度的剖析,立足于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构建我国信托公示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19.
Agency and trust mechanisms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judgment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he authors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key mechanisms that shape satisfaction in individual encounters, and loyalty across ongoing exchanges. In particular, the framework draws together two distinct approaches: (1) agency theory, rooted in the economic approach, that views relational exchanges as encounters between principals (consumers) and agents (service providers) and (2) trust research that adopts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ward consumer-provider relationships. In so doing, the authors specify how trust mechanisms cooperate and compete with agency mechanisms to affect satisfaction in individual encounters and influence loyalty in the long run. Because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trust is used, the hypothesized framework offers a fine-grain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ed mechanisms. The high level of specificity allows extraction of multiple propositions, facilitates empirical testing, and encourage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posed model. Several directions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Jagdip Singh is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the Weatherhead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nsumer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t responses, O-P-C (organization-person-customer)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frontline/boundary roles, and measurement issues in marketing. He has published in theJournal of Marketing, th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th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th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and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mong others. Deepak Sirdeshmukh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the Weatherhead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His current research involves a multiindustry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trust in building consumer-firm relationships. Ot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nsumer evaluation of brand extensions and consum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e has published in th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th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and the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