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竞争异常激烈,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表现为风险管理各自为战,风险识别能力低,风险预警形同虚设,无实质性风险控制措施,基本上处于“管不住,管不严,管不好”状态。因此.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操作角度,探讨进一步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关键:识别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分析了引起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增大的各种因素,指出商业银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关键在于对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识别和判断。本文给出了关联企业的识别原则、识别特征、识别方法,深入探讨了关联交易的类型、甄别关联交易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商业银行有效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信用状况参差不齐,给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授信风险不言而喻。随着一些集团企业.如新疆德隆、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等相继出现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督和管理日益加强。加强对集团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不仅是商业银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保障,也是对授信工作尽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银行做好集团客户业务的把控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过程中,银行授信审批人员要对集团客户的具体状况做出全面的了解与分析,进而合理明确授信额度。本文先对集团风险特征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当前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把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最高信用额度风险控制标准。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该指标将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额度与集团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和信用评级状况相结合,首次对集团客户授信总量进行了量化控制,在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张,以及盲目涉足境内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现有的以净资产和信用评级为主要指标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从而对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风险限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后,三年多来各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从制度建设、流程设计、内部控制等方面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了风险管理和规范运作。但是,从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情况看,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隐患。本文结合监管实际,对如何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频繁出现大额不良资产,如对德隆集团、三九集团和四川托普集团的授信等等。对架构简单、主营业务种类不多的集团公司授信的风险控制,除需对集团客户统一核定授信额度以实现总量控制外,大体与单一客户授信的风险控制方法基本相同。故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架构复杂和业务种类较多的集团公司,其授信风险的特点及防范。  相似文献   

8.
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该法将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10月2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防范集团客户授信的风险。10月3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团客户数量的增多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巨额的集团客户授信额度屡屡出现。对一家银行来说,高度集中的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有很大的潜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集团客户的法律主体风险、关联交易风险、银行多头授信风险及贷后监管等方面的风险,并从建立完善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做好集团客户授信前的尽职调查、设立完善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控制方案、采用银团贷款分担授信风险、政府完善信息公开透明的相关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以及日益复杂的关联交易。从公司业务营销到风险、内控管理,集团客户的营销和授信风险防范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直以来,集团客户的营销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是国内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上的薄弱环节。读罢本刊今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1.
达潭枫  张亮 《新疆金融》2005,(11):53-55
近来随着一系列大型企业集团如蓝田、银广夏、啤酒花、南海华光、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企业、江苏铁本公司相继出事,商业银行对集团企业授信风险问题变得日益突出。采取措施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不仅是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实现银行稳健经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详细例举了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主要表现,同时全面和深入剖析了当前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防范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薄弱,集团授信业务潜在风险较大,尤其是一些企业集团利用成员企业大量进行信贷融资,维持整个集团企业的经营,一旦资金链条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商业银行贷款随之出现巨额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以及日益复杂的关联交易。从公司业务营销到风险、内控管理,集团客户的营销和授信风险防范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直以来,集团客户的营销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是国内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上的薄弱环节。读罢本刊今年第3期《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策略》)一文,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信息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定对集团企业统一授信可操作性的方法,加强贷后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信用状况参差不齐,给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授信风险不言而喻。随着一些集团企业,如新疆德隆、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等相继出现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监督和管理日益加  相似文献   

16.
目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应针对集团客户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特征,尽快建立集中垂直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创新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方式,构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体系。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协会也需从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调整,建立高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而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平行作业,就是指客户营销与客户关系维护的经营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在同一授信业务流程中,以客户为对象,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通过岗位制约与团队合作来平衡风险与回报的授信业务运作机制。其目的在于保障业务运行质量,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有机统一。从近两年我行的实施效果看,平行作业对科学、准确平衡风险与收益,促进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秦辉  彭述平 《中国金融》2003,(22):19-21
2003年10月2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5号令《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出了商业银行在开展集团客户授信业务中的风险点,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基本要求,它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业号风指信险促平和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把具有关联企业特征的贷款对象称为集团客户,这些特征是:(一)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二)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二)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  相似文献   

19.
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很重要的客户,对集团客户授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信贷业务,本文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的风险表现形式、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难点及不足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团客户在各银行贷款占比的不断增加,其风险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揭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